必看!打造好產品的核心關鍵點解析
產品經理都希望自己能打造好產品,也就是在產品過程中抓住一些關鍵點就可以。這篇文章, 作者分享了這些核心關鍵點,一起來學習一下。
做產品最經常碰到的問題就是功能的選擇和確實優先級,即使產品的定位是明確的,實際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每個細小的功能點和細節都需要權衡,大到選擇技術路線,小到一個頁面按鈕的顏色和擺放位置。怎么樣取舍,才能打造出超乎用戶需求的產品呢?
產品經理管理需求,需求來源于不同的渠道,最常見的是用戶調研和反饋的需求,還有產品經理自己猜想的產品需求,還有一些相對傳統的企業,以老板和領導的需求為主,也就是我們經常調侃說的“老板拍腦門”的需求,當然也有可能老板高瞻遠矚,提出了需求是很有遠見并且卓有成效的,但是實際上多數都是有待斟酌的。
一、判斷需求的價值
這么多的需求,我們怎么判斷需求的價值呢?以往我們會以用戶規模來劃分,將需求區分為“大眾需求”還是“小眾需求”。這個判斷方法當然有其合理性,大眾的需求能夠滿足更多的用戶,滿足這樣的需求價值肯定更高,但是容易以偏概全。
多和少容易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可能你認為是大眾的,但是其他人認為是小眾的,并且在不同的時間、空間范圍內,需求量是動態變化的。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俄國人喜歡喝烈酒,所以烈酒在俄羅斯是大眾需求,但是到了中國就是小眾需求,這個是地域的影響。時間對需求的影響就更明顯了,電腦剛誕生的時候是科研機構使用的小眾需求,1977年數字設備公司總裁肯·奧爾森預言:“人們沒有理由想要在家里擁有一臺電腦”,現在看起來真的是不可思議,但是按當時的市場環境,這個預言就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沒看到需求隨著時間會發生變化,小眾需求會演變為大眾需求。
那不從規模大小這個角度出發,應該從那個角度思考需求的價值呢?我建議從頻次的角度,關注用戶的高頻需求,高頻意味著更經常使用,功能更容易被用戶感知到。但是這個有個誤區,我們不能將高頻和高價值掛鉤,雖然多數高頻需求都意味著價值更高,但是也有例外,低頻的需求也有高價值的,比如說安全,打疫苗是用來預防病毒,可能在疫苗的有效期內都沒有發揮作用,但是疫苗的價值的很高的,因為一旦人體被病毒感染,損傷是很大的。還有保險,特別是消費險,也是一個道理,都是防患于未然。
雖然有例外,但是基本上我可以使用高頻來判斷需求的價值,只要這個功能的使用場景是高頻的,就值得我們投入時間精力優化這個功能。舉個例子,上廁所是日常非常高頻的場景,現代社會坐便開始越來越普及,但是坐便有個特點,就是秋冬的時候,坐上去冷冰冰的,所以我們看到現在一些高檔場所開始使用自加熱的坐便器,由于價格比較貴,整體的使用量是比較少的,隨著技術升級和價格下降,目前加熱型的坐便器開始進入日常的家用場景,可以看出這個功能因為高頻,本身是有價值的,未來隨著技術升級,成本價格不斷下降的話,必然會逐步普及。
二、權衡產品機會
前面我們提到了高頻的價值,那么是不是只要找到高頻的需求就可以,當然不是,當下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每個廠家都在挖空心思的去發掘用戶的需求,基本上你能看見的,別人也能看見,基本上差別就在于以下幾點:
首先是創新,認識到某個需求的重要性可能有個時間差,也就是創業者認知所帶來的時間窗口期,但是只要一個需求概念被市場證實,市場上馬上就會有大量的產品跟隨,初期的創新優勢就會下降。創新帶來先發優勢,如果想把想法優勢利用好,必須快速搶先占領市場和用戶心智,等到競爭者反應過來的時候,可能已經晚
我們來看看打車巨頭Uber的故事,2008年,Travis Kalanick和Garrett Camp在巴黎難以打車的經歷激發了他們創立Uber的想法。他們設想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讓乘客能夠輕松地預訂車輛。2010年,Uber cab(Uber前身)在舊金山推出,起初它只是一個簡單通過短信調度的黑車服務。后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Uber推出了App打車平臺,使乘客和司機能夠更有效地匹配。用戶只需點擊幾下,即可使用Uber叫到私人司機,這被視為一種實用且價格合理的出租車替代品。Uber憑借著想法優勢快速搶占全球市場,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獨角獸企業。
還有一點差別就是誰做的更極致,雷軍提出過一個互聯網7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其中就提到了極致。極致要求在產品和服務上做到最好,追求卓越。極致不僅僅是達到自己能力的極限,更是要不斷追求最優解,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
我來看看這兩年快速崛起的國產品牌徠芬,把國際巨頭徠芬戴森打的節節敗退,徠芬通過極致的性價比策略贏得了市場。徠芬的產品定價遠低于國際大牌,但其性能和質量卻毫不遜色。例如,徠芬高速吹風機的價格大約在200-600元之間,而戴森的價格則在2500-3500元之間。徠芬用不足戴森十分之一的價格,做出了類似甚至更好的產品。這種極致的性價比使得徠芬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三、權衡利弊
前面我們一直強調找到更高頻的需求和權衡產品機會,從而打造產品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是在提升用戶體驗的過程中,需要權衡利弊。
怎么理解呢?就是千萬別做得不償失的事情。比如說手機的芯片的性能一直是隨著摩爾定律不斷的增強,但是芯片性能的增強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芯片散發的熱量越來越高,就要求手機的散熱性能也越來越好,前些年有些手機廠商光想著用最好的旗艦芯片,沒有兼顧散熱的問題,比如紅米k40pro電競版,這款手機在運行大型游戲或多任務處理時,發熱問題較為嚴重,有網友在抖音上吐槽手機直接燙到44-45度。當然小米現在在散熱方面已經控制的很好了,但是在當時散熱技術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手機廠家首先比拼的事推料的能力,誰的芯片性能更好。所以手機廠家可能選擇優先考慮芯片性能,暫時擱置散熱的問題,但是實際的用戶體驗感將大打折扣。
四、總結
產品經理的工作核心在于打造用戶喜歡的好產品,并且產品能夠通過價值變現,為企業帶來合理的利潤。在當下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我們既要判斷需求的價值,也要權衡產品機會在當下這個時間點的可行性,并且不要為了創新和新功能,從而導致負面的用戶的體驗風險,最后導致得不償失的結果。
本文由 @智我進化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