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場“中標”——只因這個產品做對了這幾件事!

0 評論 588 瀏覽 0 收藏 12 分鐘

今天分享的這個案例,是「有機思維」的典型應用實踐 ,或許對咱們產品同學的綜合管理、商務洽談能有啟發和參考。

事情是這樣的:

前段時間,我們基于對市場痛點和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新推出了一個行業級的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集成了“保險+SaaS系統+線下服務”,根據前期調研,市場反響還是很不錯的。

為了持續保持競爭領先優勢,打造技術護城河,我們內部歷經多輪研討,最終決定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角度來提升防御性能力。

于是,由技術委員會牽頭,從全國范圍內招標專利服務機構來幫我們系統設計知識產品的戰略。

經過前期的多次溝通和產品講解,最終在上周我們正式「開標」,現場也很熱鬧,不同的供應商也都提供了各自的產品解決方案,述標環節更是八仙過海,但最后第一名卻獲得了壓倒性優勢。

在我看來,該團隊是實至名歸,不僅讓在座的評委,甚至是現場的競爭對手都直豎大拇指,這實屬難得。

說實話,鏡同學參與投標很多次,也參加過開標評審,但像這么有立體性競爭力的團隊也是第一次遇見,好感爆棚自然印象深刻。

其實,我會后和這個團隊進一步交流得知,該主匯報人A原來是產品經理出身,思維邏輯很系統(我一直強調產品經理是綜合思維的表達載體,這也是咱們的競爭優勢),顯然,這不是某個人的王者,而是產品思維的榮耀。

在我看來,該團隊其實就是應用有機思維的典型場景,而現場的大多數述標團隊則是單點的線性思維——這是不同維度的競爭表達。

因此,鏡同學想給大家分享下這次開標經歷和幾點個人思考,希望對你的產品工作有啟發和幫助。

一、遵循第一性原理、理解客戶需求,是系統表達的前提

大石哲之在《靠譜:頂級咨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一書中提到:客戶真正想從咨詢公司得到的不是“信息”,而是“本質”;

所以,咱們在介紹產品、闡述業務價值時也都應如此——不是上來就介紹方案,而應該先遵循第一性原理,回歸客戶的真實需求上來,先從本質來理解客戶,而后再系統性介紹自己的解決方案。

很多同學其實都不懂這個表達邏輯,都缺乏應有的表達結構,比如,現場來“述標”的人員有十多家,絕大多數都是開口就講自己的解決方案,就有點類似于需求評審上來就講原型設計一樣。

只有這家機構并非如此,他們并不是上來就直接介紹他們的解決方案,而是先表達了對我們需求的理解,而且,明顯抓住了我們招標的本質:

首先,聽了咱們同事的講解,我們認為,貴公司已經基于行業的理解和洞察,擁有一個保持領先的解決方案,我們理解,當下咱們公司的主要目標是保持這一方案的領先優勢,不被競爭者迅速追趕。而不僅僅是從專利或軟件著作權的角度來積累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服務于業務目標,對于公司的這個觀點,我們是非常認可的,因為我們服務過很多平臺客戶,我們也始終堅持認為,知識產權是業務經營的工具,首先應該服務于業務本身。因此,我們在設計方案時的指導邏輯就是基于業務場景和經營需要,讓專利或知識產權支持業務經營,保持領先地位,這一點非常重要,絕對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技術面子工程。

首先,這個理解很準確——我們的確不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實打實地想保持領先優勢,你看,這就是洞察到了用戶本質需求。(現場有多家都理解成我們是為了裝點門面。。)

其次,這個邏輯思路和表達結構也讓受眾聽的很清晰,而且會強化評委對其“底層邏輯很系統”的認知觀感,無形中塑造了專家效應,自然會加分不少。(系統評審時為何不要上來就講原型?)

你看,這就是方法論的優勢。

二、解決方案在于找準價值契合點

大家都知道,產品的價值大小就在于對客戶需求的滿足程度,因此,對客戶的解決方案成功與否,也就在于是否能精準找到與客戶需求相匹配的契合點。

顯然,A同學深諳之道,他們團隊所呈現的方案無一不是在體現我們的需求點。

比如,大多數專利機構的方案,都只是從軟件系統的發明專利角度來講,只是強調對系統的某些創新功能、數據算法進行專利保護,這點雖沒有錯,但卻缺乏新意和全局性。

而該團隊則是從“商業模式+技術特征”來展開,即,把我們業務模式的規則和方法,與SaaS系統特有的技術特征做結合,進而形成“專利、軟著、商標”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保護方案。

你看,這個價值的匹配點就相對比較多,從客戶角度來說,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當然,對他們而言,也就多了中標的可能性。

再比如,該團隊的提案深度聚焦本次的項目標的,但是,在這個聚焦的基礎上,又對我們平臺做了更多的適配,為我們呈現了基于本次標的、且圍繞整個平臺所構建的知識產權的戰略規劃。

說實話,這點當場就打動了老板,原因很簡單——敘事被拉長,價值匹配點就更多,自然更容易勝出。

所以,我們要牢記,成功的解決方案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功能堆砌,而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匹配,唯有此,才能不斷打動客戶,才稱得上成功的解決方案。

三、感動客戶的誠意,來自于精心準備

嚴格來說,我們這也不算是正式開標,而是項目合作遴選,但該團隊匯報結束后,我們在現場就簽了合同。

除了其對我們的定位理解更透徹、解決方案更準確之外,我覺得有幾個小細節不僅體現出其專業性,更體現了對本次溝通的重視和合作的誠意。

很簡單,真誠,往往是最大的殺手锏。(這個清華老教授的產品思維,強烈推薦學習)

我隨便舉幾個例子:

比如,在競標討論環節,個別匯報人之間有分歧,存在互相“委婉”否定、急于搶答的情況,但該團隊并未爭搶話語權,一直等到所有人都匯報完,最后才做了方案陳述。

同時,不僅沒有與任何人員有爭執,還特別肯定了大家的各自意見,認為不同方案的落腳點都是為了客戶的價值最大化,這讓大家感覺很舒服,現場尷尬有所緩和。

再比如,起初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們的需求,我們事前提供了華為某專利申請案例,以供大家參考分析。

很多同學在述標時都是一筆帶過,甚至不少人壓根就沒提,唯獨他們,不僅做了詳細論述,而且還特意針對性做了詳細的PPT 分析方案,而且是結合我們的場景,逐一對比分析、現場講解。

說實話,這點真的讓我們的用戶情緒升到高點,再加上他們專業的匯報,大家無一例外的都覺得十分用心和感動。

你看,這就是「精心準備」和「重視客戶」的誠意表達。

另外,在最后結束環節,他們還特意拿出了一份已經蓋章的保密協議,十分誠懇地說道:

感謝公司給我們這次匯報機會,今天我們也確實學到了很多行業知識,可謂是收獲滿滿。但我們更知道,這些信息都涉及貴司的商業秘密,因此,我們自行簽訂了該保密協議,我們會對本次討論的所有內容保密,不會泄露任何有關信息。

你看,我相信這大概率也是他們的SOP,但是,看到他們拿出的已蓋章的保密協議,還是很讓我們感動和受用。

至少,在座的評委也都認為,他們對本次開標十分重視,而且做了充足的、專業的工作,所以,可以說是眾望所歸。

在我看來,該團隊的這次述標就是“有機思維”的典型表達——有機思維類似于查理芒格口中的多元化思維,也類似于咱們的產品思維。

最后,鏡同學想說的是,萬物皆產品,人生處處是學問,通過本案例你或許更能理解,相較于其他崗位,產品經理的差異性競爭優勢就在于對產品思維的構建,這個思維天然具有包容性、多元化和系統性。

雖然當下還是逆周期,我們也確實看到很多公司裁員,35歲職場危機似乎是必經的焦慮山谷,但鏡同學還想說的是,我身邊反而不少產品經理都做的不錯,不管是轉行還是自主創業。

我也詢問過他們這個問題:你轉型成功最大的優勢在于什么呢?

他們都略有沉思,而后目光堅定地說道:源于產品經理的那段工作以及產品思維的修煉。

你我,都正在圍墻內修仙。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產品大峽谷】,微信公眾號:【產品大峽谷】,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