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數據分析體系?
在數據驅動的商業環境中,構建有效的數據分析體系對于企業決策至關重要。本文將詳細闡述如何從明確目標、指標拆解、業務舉措量化追蹤到結果落地與經驗積累,分步驟構建一套完整的數據分析體系。
做數據,不見得需要都體系,但想讓數據對業務有用,做出有價值的分析,就一定需要一套體系,不能零敲碎打。數據分析體系可以把大家從機械、重復、瑣碎的取數中解脫出來,讓大家在晉升/面試時拿到更多籌碼。
如何構建數據分析體系?
一、分層級的目標
在搭建分析體系的時候,應先明確:
1、本次分析為XX層級服務
2、本次分析聚焦XXX業務
3、本次分析的目標是什么
有了明確的目標,才好開展工作,避免大海撈針。
常見的公司級/部門級/個人任務級目標如下圖所示。接受任務時,根據對方的部門+身份等級,初步判斷他的目標。
有了目標,才能輸出對數據的好壞判斷。常見的標準形式有4種(如下圖):
在對待目標態度上,新手和高手有明顯區別。
- 新人:缺少目標意識,甚至認為能有全天下唯一的絕對值
- 中級:會問業務“目標是啥”,但只被動接受,不會主動引導
- 高級:主動提示目標可以如何設,提示目標缺失/目標含糊的風險
有些數據部門領導,還會主動從財報/行業報告/同行交流中,收集行業信息,作為本司業務的參考標準??傊鲃映鰮?,才能避免后續工作盲目。
二、有效的指標/維度拆解
目標一般都是業務的結果。僅有結果無法做深入分析,還得補充過程指標和分類維度,便于從細節處挖掘數據含義,這就是搭建數據分析體系第二步。
這里,新手和高手也有明顯區別:
- 新人:只會機械背誦AARRR,RFM,UV*轉化率*客單價
- 中級:會根據具體業務流程定過程指標,但只會用現成的維度
- 高級:會考慮關聯指標,會根據業務需求靈活打標簽
比如討論收入問題,至少有5個關聯指標得連起來看,避免虛假繁榮。
還是收入問題,有沒有靈活打標能力,差異更明顯,如下圖:
三、業務舉措量化追蹤
完成1,2步,可以對業務走勢進行監控,下一步是解釋指標變動原因,并給出優化建議。這是數據分析從單純看書到落地的最重要環節。
這里,新手們往往忙于做數字本身拆解(如下圖),輸出結果雖然名為:歸因,實際上只是純數字計算。
業務想知道的是:
1、到底是內部還是外部問題
2、到底是投入不足還是方法不對
3、到底要繼續優化還是換個方法
僅靠拆解數字本身,一個都回答不了。
中級水平,開始有能力按照X→Y的格式,先把可能影響因素列出來,并且特別關注業務能主動采取的行動,這樣起碼能對“是否業務做了有效”走出判斷,從而進一步建議業務,要改進措施,還是保持措施加大力度即可(如下圖)。
注意!上圖舉例的,是典型的單因素判斷。
多因素重疊時,問題會很復雜。
而且,有些大廠分工過度細致,導致每個部門獨立負責的改進點非常小。
經常出現:單個改進做ABtest,顯示有1%的效果,但是上線了10個改進后,發現整體只漲了2%的奇葩問題。
若干瑣碎的小X,被一個影響更大的X覆蓋掉,是很常見的事。
高級水平,核心要構建分析邏輯,處理復雜的假設。并且可以根據管理層的意圖,靈活地設置分析邏輯。
比如同樣是面臨大環境不好,管理層想擱置爭議,團結各部門抵制外部壓力;還是想打壓內部甩鍋的傾向,督促他們反思,需要的分析邏輯是不一樣的(如下圖)。
這一步需要很長時間積累。對于剛渡過新手期同學,能從業務行為中提煉出X→Y邏輯是關鍵,之后可以逐步2維度,3維度乃至多維度分析。
四、結果落地與經驗積累
輸出分析結論后,要跟進落地,這樣檢驗結論正確性,積累經驗,形成閉環。但是,在落地問題上,新手常常犯一個錯誤,就是:認為一定要業務聽他的,才算落地。
實際上,正如同做AB測試要通過隨機分組構造反事實一樣:
你認為A方案正確,業務用了,成功了
你認為B方案不正確,業務用了,失敗了
正反兩面,都能驗證自己的結論。
同樣,高手的分析結論,往往是:
1、建議采取A措施,預判結果是……
2、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預判結果是……
3、如果采取B措施,預判是……
只要自己能預判成功,都是經驗積累。
某次項目中,陳老師給客戶的預判如下圖,客戶選擇了:不做改變,結果不幸被我猜中。有趣的是,客戶反而覺得我的判斷更準了,信任更高^^
綜上,建立數據分析體系,需要四個環節
1、分層級目標管理
2、有效指標/維度拆解
3、業務舉措量化跟蹤
4、結果落地與經驗積累
看似簡單,但每個環節,都有新手和高手之分,要努力鍛煉才行。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接地氣的陳老師】,微信公眾號:【接地氣的陳老師】,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