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生存戰:AI創業公司探路,大廠反超?
在AI大模型的賽道上,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近期,零一萬物的戰略調整、MiniMax旗下海螺AI的侵權風波,以及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大廠的盈利困境,都讓這場生存戰的局勢愈發撲朔迷離。
下一個掉隊的,會是誰?
最近,作為“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零一萬物出現了一則戰略變動。據創始人李開復的說法:未來,零一萬物將轉為負責小參數、適中的行業模型,旗下的預訓練算法團隊則會加(mai)入(shen)阿里通義團隊,Infra團隊加入阿里云……
這透露出的信號很明顯:當游戲變成需要持久燒錢的拉鋸戰,天平自然而然地開始傾斜了。
但這還沒完,日前,又有消息稱MiniMax旗下的海螺AI,正面臨著被愛奇藝起訴侵犯著作權的麻煩事兒。盡管索賠的金額不多,但在這背后,卻是一面由圖片、視頻堆砌起來的版權成本墻,正朝著所有大模型玩家們砸了過來。
妥妥的雪上加霜了。
事實上,不只是大模型創業公司如此,現在就連部分大廠們好像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
比如百度,面對極越的生死危機,為什么一點想要救援的意思都沒有?這背后,恐怕很難說沒有一點AI和大模型占用資金精力過多,百度實在管不起的原因。
又比如科大訊飛,由于對大模型的投入過猛,以至于讓本就不怎么亮眼的利潤表現,在2024年前三季度直接變成了大幅虧損的狀態,扣非凈利潤虧損4.68億元。
面臨同樣困境的,還有曾被稱為“AI四小龍”之一的商湯科技們……
并且和有著穩健基本盤的百度、阿里們相比,商湯和科大訊飛們的業務攤子確實鋪得夠大,可實際上個個都是充分競爭的賽道,核心賺錢能力并不突出。
這也使得,現在包括商湯科技在內的、很多二三線大模型投資口碑兩極分化:看好的投資者,認為它們是爆發前的比亞迪、寧德時代;不看好的,則認為這是一批等待醫治的重度ED患者……
一、AI大模型:看得見的“燒錢”,摸不著的盈利
說到AI大模型“燒錢”,科大訊飛、商湯們確實有話要說。
去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營收148.5億元,同比增長17.73%;毛利潤60.07億元,同比增長18.15%,整體表現非常能打。
但可惜,對應的歸屬凈利潤緊接著就變成了-3.437億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扣非凈利潤為-4.68億,虧損規模進一步擴大。
對此,科大訊飛倒也沒有藏著掖著。無論是三季報還是半年報都明確提到:公司對星火大模型的研發和布局投入過大,進而影響了短期業績表現。
天眼查APP顯示:2024上半年,科大訊飛研發投入為21.91億元,同比增長32.23%。其中,圍繞大模型相關的總投入就超過了13億……
相似的投入產出失衡情況,還出現在了商湯科技的身上。
在過去三年累計虧損近300億元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商湯實現營收17.4億元,但是僅對應的研發開支規模就到了18.92億元。再加上必不可少的銷售成本和行政開支等,也難怪同期商湯科技的凈利潤就又虧損了24.57億元。
可既然如此,科大訊飛們又為何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和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江濤們的話來說就是,“當前還是在人工智能布局的關鍵歷史機遇期,在模型的源頭和應用落地上堅持不能手軟”“不想錯失這次重大的(AI)革命機遇”。
其實也不難理解,現在AI市場幾乎已經被認定成了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大風口,所以再多的科技投入都不算多。而且在經歷過互聯網企業前期虧損“砸錢”換規模,后期“躺贏”的時代后,現在大模型玩家們的虧損,雖然看著“嚇人”,但只要能做成,一切都是值得的。
更何況在這方面,科大訊飛、商湯們也確實取得了不少成績。
比如在2024年半年報中,訊飛星火還是迄今為止全民可下載大模型中唯一基于全國產算力訓練的大模型技術成果。前三季度,其新增的開發者數量又達到了177.7萬,“訊飛星火”APP在安卓端的下載量超過1.9億次。
此外更重要的是,科大訊飛扎實的技術硬實力,還使得“訊飛星火”大模型成為了央國企首選。據第三方機構智能超參數最新發布的《中國大模型中標項目監測報告(2024)》,2024年,在通用大模型廠商中標排行榜中,科大訊飛披露中標金額84780.8萬元,排名第一,斷層式領先百度、阿里云們,成為2024年度標王。
一邊是來自央國企們的實力認可,另一邊是有toB、toG商業化的中標落地。這種逐漸趨于清晰的技術變現路徑,也成了不少投資者們看好科大訊飛的關鍵依據。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戰略變現想象力,如果沒有積壓在“應收賬款”方面或許就更好了。
最近幾年,科大訊飛的“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規模占比非常大。
比如去年上半年,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就達到了136.5億元,甚至比同期93.25億元的營收規模還要高。到了前三季度,該指標又進一步增長至了145.1億元,占總資產的36.16%。
并且從半年報來看,科大訊飛僅賬齡在2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就有約30.67億元。
這一點,商湯科技和科大訊飛幾乎是如出一轍。同期,商湯的貿易應收款項也高達35.34億元,是對應的營收規模的兩倍之多……
不過好在,科大訊飛們在投資者互動交流平臺上曾表示,這些應收賬款主要來源于政府、金融機構及B端的大中型企業等優質客戶們。客戶質量較好,應收賬款安全性高,近年來實際壞賬核銷占應收賬款比例均小于0.1%。
言下之意,大客戶們不會或很少賴賬。
雖說這是個好消息,但一方面從現在的虧損情況看,由于科大訊飛們暫時收不回來更多應收賬款,所以無論是現金流量還是資金儲備都不算好看。截止到去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的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21億元,貨幣資金僅剩27.51億元,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市場抗風險的壓力。
另一方面應收賬款的賬期越長,也意味著壞賬的可能性越大、潛在利空的不確定性越多。
來看難兄難弟的商湯科技,2023年,商湯6個月到一年的貿易應收款,虧損撥備的比例為27.9%,1年到2年的為43%,2年到3年為58%,3年到4年比例為75%,超過4年則是100%。
全年貿易應收款的虧損撥備是多少呢?35.2億。相當于23年營收的103%。
兩家相似的toB、toG業務路線,相同的高投入利潤虧損和應收賬款居高不下,這一下就讓資本市場對AI大模型化的商業化前景生出了幾分遲疑,對科大訊飛們投資估值也就去趨于了保守判斷……
二、商業化“內卷”:創業公司探路,大廠反超?
事實上,大模型市場的難,不只是體現在內部運營成本壓力上,對外,還要看商業變現應用、技術市場競爭等方面。
尤其是在2024年下半年以來,由于AI商業化應用落地不暢,而引起的大模型融資渠道收縮的背景下,今年幾乎就已經被不少投資者視為了中國大模型的資金考驗年、商業化淘汰年。
不過老實說,現在大模型商業化的表現確實差點意思。
比如針對C端的軟件方面,在大廠們瘋狂投流獲客的背景下,據QuestMobile的第三方監測數據,過去一年,豆包、Kimi、文小言等產品的用戶日均使用頻次始終在4至5次之間徘徊,人均使用時長也維持在5到10分鐘之間,未呈現出明顯增長。
以至于有字節員工,將豆包稱作“ICU產品”——沒有投放的“插管”就無法生存。
此外,還有科大訊飛針對教育領域推出的“E聽說中學”等產品。在蘋果應用商店中“E聽說中學”的評分為2.9分,安卓系統應用商店中的評分則更低,僅為1.3分,且在用戶評價中存在“識別不準確、功能不實用”等諸多負面評價。
可即便如此,“E聽說中學”購買1年的價格,也高達308元—460元不等。同時還有不少輿論聲音指出,在“E聽說中學”校園推廣過程中,雖然有校方稱學生與家長自愿購買使用該軟件,但實際執行中卻出現了過度布置該軟件相關作業的情況,似乎有點變相強制購買的嫌疑……
至于智能硬件方面,AI手機、AI學習機等概念確實火過一段時間,但就是當實際落地的時候,卻并沒有帶給市場更多iphone4時刻的驚艷感受。這使得哪怕現在一些智能學習機等產品賣的不錯,比如去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的智能硬件業務營收同比增長56.61%,可這依然未能全面引爆大模型商業化市場。
再來看B端應用,這曾是投資市場的一大信心來源。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4年)》藍皮書,2026年,超過80%的企業將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PI,或者部署生成式的應用。
但就是那個老問題,現在大模型創業公司們都急著等米下鍋,以防止被踢出牌局,結果一看科大訊飛、商湯科技們居高不下的應收賬款規模,看得見的“燒錢”與摸不著的盈利,著實讓人窒息……
當然,大模型商業化的事兒,有點說不準。畢竟現在從軟件到硬件,從醫療、辦公、娛樂到汽車、工業制造等領域,幾乎都已經在嘗試和AI結合,所以市場爆發或許就在下一個瞬間。
不過就算如此,未來的市場競爭格局卻大致可以預料到。因為現在能留在賽場上的國產大模型,基本都是實力派玩家。甚至說除了訊飛星火外,文心一言、通義千問和豆包們也都擁有著和ChatGPT抗衡的一定能力。
所以就技術競爭而言,各家即便是在某一領域有差距,但也不至于拍馬難及。
而這就會導致,無論是誰發現了大模型商業化跑通的苗頭,那么內卷很快就會襲來。也就是說,現在不少AI領域看似是藍海市場,但實際上很快就能變成充分競爭的賽道。
就像去年的大模型行業降價那樣,你豆包降90%,我阿里就敢降97%……
那么結果會怎樣?中小創業公司們披荊斬棘開路,然后占據著互聯網流量入口的大廠們再憑借著資金和技術資源優勢,快速跟上并實現后來者反超。
畢竟,現在由大模型支撐的很多產品,主要形態仍是一個個App,所以模型能力確實是提升體驗的重要動力,但用戶需求洞察、功能設計和流量獲取也同樣關鍵,甚至這還是能不能留下用戶的勝負手。
可這無疑是AI四小龍、大模型六小虎和科大訊飛等技術派玩家們,天然的劣勢領域了。
所以有投資者就直言:在大模型賽道沒有廝殺到只剩下兩三個玩家的時候,相比上游的“鏟子公司”和下游的應用公司,處在中游的大模型創業公司就是挑戰大于機遇。
一邊是高投入成本,一邊是高不確定性的產出結果和競爭力,那么當零一萬物、商湯們“回血”跟不上燒錢速度的時候,新一輪大模型倒閉整合潮可能就要開始了……
作者:劉致呈 文:互聯網江湖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互聯網江湖】,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江湖】,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