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興趣的大廠“潛規則”
在職場的江湖中,大廠一直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存在。它們有著嚴格的選拔機制、龐大的員工隊伍以及復雜的工作體系。對于許多職場人來說,進入大廠就像是開啟了一段全新的冒險旅程。北沐而川健彬,一位資深的B端產品設計師,曾在小公司摸爬滾打,如今已躋身大廠行列。
以前在小公司做UI時,我時常在好奇大廠與小廠的區別是什么?
大廠的管理規則是不是沒有小廠那么混亂?員工是否也像網上說的,只專精于某個領域?
不知不覺7年過去了,自己也進入了10萬+人的公司,隨著在大企業中不斷歷練,當初的疑惑也被解開。
所以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大廠中了解到的“潛規則”,希望能夠擴充同學們的視野,同時也希望能夠給你們一些啟發~
一、能力決定下限,人脈決定上限
說實話,一般能進大廠的同學基本職業能力都不會差,畢竟大多數員工都是經過了幾輪面試選拔進來的。
但大廠更像是一個“小社會”,能力決定了你能夠成為社會中的一員,而幫助你往上爬的,除了職業能力外,更多的是交際。
在這個龐大的體系里,內部人脈就像一張無形卻強大的網絡,連接著各個部門、各個層級。它是獲取資源、把握機會的關鍵橋梁。
舉個例子,目前我負責的一個深圳系統項目,光是負責該項目的產品經理都四五十人,整個廣州中心的產品經理人數超過了三四百。
這意味著就算我不參加外面所謂的產品經理團建、不進入某些博主粉絲群,也能建立自己的人脈交際圈。
這還沒算上一起合作的前后端開發同學,這些人脈資源足以讓我們在公司里面走得更遠,因為我們會一起協作分享一些最前沿的資源、探討技術、了解更多的用戶需求。
就算日后有人畢業離開,我們也會通過人脈圈進行內推就業,讓別人推進另外的大廠。
當然,除了公司以外,我相信你們每一個都是我最好的人脈,倘若有一天你們需要我的幫忙,我也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們~
二、學習,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在互聯網圈中,你們會發現馬太效應十分明顯。
就是強的人會越來越強,弱的人會越來越弱。大廠的同學很容易進大廠,小廠的同學會一直被壓制著,想翻身得付出加倍努力。
大企業之所以能夠越做越好,我覺得核心關鍵在于懂得沉淀方法論,并且能夠讓員工進行實踐。
從踏進公司開始,大廠同學每天都在遵循標準化的工作流程,例如工作管理,我們會每周一規劃好本周的todolist、項目結束后會總結工作方法論,分享到其他項目組。
規范的流程與方法論會不斷push我們去工作、學習、總結,日積月累的就會與其他人拉開距離。
說句不好聽的實話,現在很多企業壓根不在乎員工是否有知識沉淀,只希望不斷壓榨員工的價值,讓他們沒有時間去思考,最終演變成只會干活的“驢”。
因此,學習是永恒不變的道理,規范自己的思維、流程,不懂就問,定期總結,這會讓自己在職業道路中走得更遠。
三、30歲才剛剛開始,我的朋友
給大家分享一組數據,以我司產品組三百多人為例,平均年齡在38左右,年齡最小的是27,最大的50歲左右。
雖說不能以偏概全,但我能告訴你們的是,30歲不會是一個PM的終點,相反的,這才剛剛開始呢朋友。
或許很多同學看了不少關于35歲裁員的消息,但一家有底蘊的企業,很少會在乎個人的年齡,更多的是你是否能夠創造價值。
而PM崗正是需要業務經驗積累的崗位,30歲在這個行業才正是剛剛起步階段,想要成為領域專家,我們還得繼續沉淀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
別擔心因為年齡問題而導致的就業問題,那是企業配不上你,一個有底蘊的企業,能讓你退休后還繼續回來上班。(我公司超級多退休返聘的)
干就完事了朋友。最后,想對你們說的話
我常常秉承著一句話,想送給讀到最后的你們:
“如果今天的我與昨天一樣,沒有任何區別的話,那30歲與80歲也僅僅是時間不同而已,今天我頭疼的問題,明天依舊會讓我頭疼。所以為何不試試努力一把,突破一下自己,或許會讓以后過得更好”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北沐而川】,微信公眾號:【健彬的產品Live】,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