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倉模式會 “崩” 嗎?
在即時零售的浪潮中,前置倉模式被視為極具潛力的發展路徑。然而,近期的市場動態,以及劉老實和眾多從業者交流后發現,這一模式正面臨諸多挑戰與困境。
目前,線上流量的競爭格局已悄然生變。曾經備受矚目的前置倉,如今正被大量分流線上流量。但隨著市場的逐漸飽和,尤其是在下沉市場,前置倉的發展遭遇瓶頸。
比如被視作即時零售香餑餑的縣域市場,一公里內四五家前置倉同時涌現,而當地的消費需求卻難以支撐如此密集的布局。這不僅導致大盤流量的不足,更引發了激烈的市場競爭。
下沉市場的特殊性加劇了前置倉模式的困境。該市場消費者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價格敏感度高。在這種環境下,前置倉之間為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陷入了惡意降價的惡性競爭循環。
許多前置倉甚至貼著進貨價對引流品和快消品定價,這類商品不僅自身難以盈利,還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打破了消費者原有的價格認知。
傳統超市的商家對此深感無奈,他們不愿意參與這種無底線的降價競爭,卻又不得不面對前置倉帶來的巨大沖擊。
從平臺與商家的關系來看,前置倉仿佛成為了平臺棋局中的棋子。平臺在這場競爭中扮演著莊家的角色,而各前置倉則如同擂臺上的拳手,相互斗得你死我活,無論誰贏,大頭都會被莊家吃掉。
平臺通過引導商家之間的價格戰,吸引了消費者的目光,提升了自身的吸引力。在這個過程中,商家成為了被擠壓的對象。
最早,包括餐飲外賣,網約車在內,大都是平臺出大頭補貼消費者,如今卻轉變為逼迫商家出大頭進行補貼。這種模式雖然短期內讓消費者受益,但從長遠來看,卻嚴重損害了商家的利益,也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零食和飲料品類在這場競爭中首當其沖。傳統超市的休閑食品業務,不僅要應對線下折扣零食店的競爭,還要面對線上前置倉的沖擊。而折扣零食店陸續上線平臺后,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混亂。
前置倉大多是在行業風口下由外行涌入所創建,底蘊不足,對平臺的依賴程度極高。而一些傳統超市和夫妻老婆店也進入兩難境界,如果不上翻線上,則面臨線下銷量越來越低的風險,而卷入線上則不得去卷低價,上新的貨品。
此外,消費者對于商品質量安全的訴求日益強烈,一些雜牌、白牌商品也開始進入即時零售貨盤,但大部分前置倉還處于追求利潤的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重要需求,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信任和行業的口碑。
即時零售前置倉模式在當前的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市場的過度競爭、平臺與商家關系的失衡、品類競爭的加劇以及行業自身的短板等,都給這一模式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今,業內已經開始出現反思這一模式的熱潮,很多從業者已經不再把純前置倉當成了發力的重點。
撰文:劉老實 排版:柯不楠 校對:十 三
公眾號:即時劉說
本文由 @即時劉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