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公眾號內測智能回復?
微信公眾號近期上線了智能回復功能,這一新功能旨在通過AI技術幫助博主更高效地與粉絲互動。本文從博主和用戶的角度,詳細探討了智能回復功能的優缺點,并分析了其在內容生態中的潛力和改進方向,供大家參考。
前幾天,公眾號給我推送了新功能:智能回復。
這個功能是干嘛的?
官方說的:為了讓大家和粉絲交流更順暢,私信的自動回復功能現在可以用AI來幫忙了。你只要開啟這個功能,AI就會去學習你之前發過的文章,然后粉絲就能馬上體驗到智能回復了。
簡單來說,就是你把功能打開,AI就會學習以前寫的東西,然后根據內容來回復粉絲的問題。
我打開后,大概等了5到10分鐘,AI就學完了。我馬上用自己的微信號去公眾號的對話框里試了試,問了一些問題。
用下來,我發現這個功能有優點,也有缺點。
先說說優點:
一,它回答問題很快,而且很準。比如,我讓它推薦幾個AI工具,它馬上能從我之前寫的內容里,把相關的AI工具都列出來。
回答也很簡潔,還分了類,像搜索類、記錄想法類、整理筆記類,還有作圖和視頻等等。這挺方便的,沒啥難度。
二,它比較人性化,語言也很自然。以前我用過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回答有點傻,很卡,還特別書面化。
這個模型不一樣,回答更通俗。比如我問它:王智遠怎么看待AI搜索的發展?
它說:我認為當前的AI搜索還存在一些局限性。朋友想了解干果品類市場趨勢或者醫療行業的學術報告,AI搜索提供的信息往往不夠深入精準,只是總結性的結論,沒法滿足對案例分析、數據解讀等具體需求。
還有,AI搜索要真正滿足用戶需求,得找到具體場景。內容有點多,就不展開了。
第三,它很善于激發思考。什么意思呢?它在回答完問題后,還會加一個疑問句。這種方式很巧妙,至少能在潛意識里激發提問的人。
說完優點,再說說缺點。最致命的缺點是“幻覺”。
我不知道它是把我公眾號的內容和互聯網上的內容混在一起了,還是怎么了。我問它:王智遠是誰?它說:王智遠是一名一級建造師、藝人和商業創作者,平時喜歡分享一些關于科技、營銷和創作的心得。
可我自己的公眾號里,根本沒有“建造師”相關內容,這明顯是它自己編的。
這讓我懷疑,它是不是在玩“拼貼式創作”,把網上各種碎片信息胡亂拼湊在一起,然后一本正經地告訴我這就是答案。
我又問了幾個和后臺內容不相關的問題。比如:王智遠養的狗叫什么名字?它說:這個問題有點私人,不過既然問到了,我就告訴你,王智遠養的狗狗叫‘小黑’,它是一只黑色的拉布拉多犬,非常聰明和活潑。這明顯是造謠。
看到這里,我就知道它的毛病了。
它總是試圖用一種“合理化”的方式回答問題,但合理化的內容,往往是基于它自己的邏輯和想象,而不是基于我公眾號里的內容。
所以,它到底是怎么區分公眾號的智能回復和互聯網的信息的?生成內容的比例是多少?我也不知道。
第二,它沒有給出鏈接。
既然它能做生成式回復,還有內容補全功能,那在回答時,最好引用相關內容的出處。就像我們用AI搜索時,能給出引用出處一樣。這樣不僅能驗證哪些內容是博主寫的,還能提醒提問的人,并非所有內容都可信。
要是有人把生成的內容截圖,拿去造謠說這是王智遠說的,那不就翻車了?還好我不是名人,不然這種不準確的信息傳出去,后果不堪設想。畢竟,公眾號的對話風格,很像微信一對一聊天。
第三個缺點是,它的回復內容和理解力有限。
它沒辦法完全理解我發的復雜、模糊的消息內容,提問過長也不好。要是我一次性拋出一個很長的問題,或者內容涉及多個領域的交叉知識,它往往只能抓住一部分重點,甚至可能完全偏離主題。
比如我問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優化自然語言處理中的語義理解?”它卻一本正經地給我講了一大堆自然語言處理的基礎知識,還列舉了幾個常見的算法框架,但這些都不是我想知道的。
整體測試下來,有優點,也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不得不說,從博主角度來說,這個AI智能回復功能,確實挺有用。為什么呢
首先,它能讓用戶更愿意看文章,還能拉近和用戶的關系?,F在公眾號的閱讀量一直在下降,有了這個功能,至少能吸引一些用戶回來。
其二,AI可以根據用戶的提問,快速推薦相關的內容。
比如,用戶問了一個問題,AI馬上就能找到公眾號里相關的文章推給他。這樣,用戶不僅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還能發現一些平時沒注意到的優質內容。這對公眾號的內容生態來說,是個好事。
其三,博主可以通過AI的回復,了解用戶最關心什么。如果很多用戶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博主就知道該寫什么了。這樣一來,博主可以提前準備相關內容,既能滿足用戶需求,還能吸引更多讀者。
值得一提的是,AI生成的互動數據現在都在后臺,這也是個好東西。博主可以分析內容和問題,看看用戶都在問什么,哪些用戶互動最多,然后,博主可給用戶提供更多個性化的內容。
從用戶角度來看,這個功能也很方便。
有時候,用戶突然想起某個博主說過的話,不用一篇篇文章去翻,直接問AI就行。尤其是在功能剛上線的時候,能有這樣的體驗,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AI智能回復目前還有不少問題。比如:
它能不能像人一樣,連續聊好幾輪?我們平時聊天,很少是一問一答就結束的,很多時候是連續對話。如果AI能記住前面聊的內容,保持連貫性,那體驗肯定會更好。
但現在的問題是,AI處理復雜問題不太行,多輪對話也容易跑偏。有時候,聊著聊著,AI就忘了前面說了什么,或者干脆答非所問。這就有點尷尬了。
所以,這個功能挺有潛力,未來能解決這些問題,體驗肯定會更好。
為什么會更好,我們不妨從內容行業角度看一下。
現在,微博、知乎等平臺雖然沒有完全一樣的功能,但也能做類似的事情。比如,微博的AI回復,完全可以圍繞博主的歷史動態來展開。
知乎的AI智能回復做起來,估計會更偏向知識性和專業性,回答也會更詳細,更適合需要深度內容的用戶。
公眾號的AI智能回復不一樣,它更像是一個“私人助手”。它是基于博主的歷史文章來回答問題的,所以,內容更貼近博主的風格和觀點。這種個性化是它的優勢。
再往大了說,AI在內容平臺里的發展是個大趨勢。現在很多平臺都在用AI提升用戶體驗。
比如:
視頻平臺用AI推薦內容,音頻平臺用AI生成字幕;未來,AI可能會和更多技術結合,比如直接生成視頻、音頻內容,甚至能根據用戶需求實時創作。
那么,公眾號怎么靠這個AI功能提升競爭力呢?
關鍵還是差異化。博主通過AI智能回復提供定制化的內容推薦,或者根據用戶的興趣推送專屬文章。這樣,用戶會覺得公眾號更懂自己,自然就更愿意留下來。
另外,AI還能幫助博主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
通過分析用戶的提問,博主可以發現他們真正關心的問題,然后提前布局相關內容。這種“未雨綢繆”的策略,很容易提升滿意度,把公眾號在競爭中的位置拉起來。
所以,可以得出結論:內容進入深度運營的時代了。
說了這么多,到底怎么用呢?博主操作挺簡單的:
第一步,收到內測推送后,進去把“智能回復”功能開啟就行。
第二步,編輯提示詞。要是不會編輯,官方有個模板,直接點擊復制模板,把關鍵信息填進去就行。當然,就算不做第二步,別人也能用,只是體驗會差點。
從目前來看,我覺得這個功能的核心是觸發關鍵詞和關鍵句。簡單來說,把原來的關鍵詞自動回復,變成了AI的能力。
本質上,這和用Kimi、通義、豆包手機端創建智能體是一個道理。唯一的區別是,它們的內容是基于互聯網的,而這個功能的內容是基于公眾號的。
既然這樣,我們就得根據公眾號的風格、內容和用戶畫像,制定一些回復策略。比如:
你的公眾號做科技干貨,就設置一些技術術語作為觸發詞,讓AI給出更專業、更深度的解答。你是做生活類,就用一些日常話題作為觸發點,讓AI的回復更接地氣、更有趣。
所以,提示詞最好填進去,這樣回復的會會更精準。
如果你是一名用戶,使用就更簡單了。
只要找到公眾號,直接提問就行;無論是在手機上,還是在電腦上,都能輕松使用。在電腦端,操作是:點擊公眾號頭像,進入對話界面,直接輸入問題,就能得到回復。
快去試一下。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王智遠】,微信公眾號:【王智遠】,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