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討好年輕人,各大電商在這個年貨節拼了
隨著2025年春節的臨近,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創新的年貨節活動,以吸引年輕消費者。本文詳細介紹了電商平臺在年貨節期間的營銷策略,包括推出大禮盒、紅色新年戰袍、創意口味食品等產品,以及囤貨卡券、送禮功能等互動玩法。這些策略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年貨的剛需,還通過情緒價值的傳遞,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和平臺的用戶黏性。
年味去哪了?最真實的年味,隱藏在準備年味的點滴之中。
正如“快過年了”這句話的動人之處,并不在于“過年”本身,而在于那份“快了”的期待。挑選新衣、采購年貨、預訂車票……正是這些看似平常的忙碌和憧憬,讓人們從形式化的過年,變成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團聚之旅。
新年伊始,電商屆也迎來了2025年第一個重頭戲——年貨節。
年貨節是新年前最重要的營銷場景。對品牌和電商平臺來說,購置年貨是公共話題,有消費剛需,還有足夠長的采買周期。
在渠道增多、注意力分散、消費者愈發理性的背景下,簡單的價格戰和大禮包已不足夠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今年年貨節,賣的都是情緒價值。
一、形式上:大禮盒、紅衣服、新花樣
比起節點性質的大促,年貨節更像是一場以過新年為主題的命題作文。各類創新商品與“春節禮包”層出不窮。主打一個讓消費者“買出幸福感”。
京東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禮盒銷量同比增長5.5倍。其中,堅果禮盒、膨化食品禮包、糕點禮盒伴手禮、肉類零食禮包、糖果禮盒、餅干禮盒、蜜餞果干大禮包等,成為更受歡迎的禮盒產品。
從趨勢來看,春節禮包越來越大,而禮包里的產品規格卻開始變小。
以零食禮包為代表:鹽津鋪子春節禮包,一個辣鹵禮盒可以裝下19種品類,200包鹵味;三只松鼠的肉食大禮包,設置了18種口味,能裝下169款零食;良品鋪子堅果禮盒放置了10種堅果、14袋禮盒…
一方面,一份大禮包能夠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實現一站式采購,送禮時也顯得體面有分量。另一方面,禮包內涵蓋多種口味,不僅能提供豐富的品嘗體驗,還成為了新年分享與社交的重要媒介,為社交場景增添更多趣味與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年輕人在今年接過了“年貨采購權”,年味消費也發生了新變化。
首先,為美麗買單成為了另一種形式的情緒消費。美發、美甲、美睫成為過年必不可少的“美麗三件套”。壹覽商業了解到,今年年貨節,李佳琦直播間美發護發類產品銷量超11萬件,美甲手護類產品近2萬件,假睫毛超3萬盒。
其次,在吃這件頭等大事上,年輕人有著不一樣的偏好:喜歡有創意的、獵奇的口味。
淘寶天貓食品生鮮行業負責人鵬越在年貨節趨勢溝通會上透露,香菜味的泡面、辣條味的餃子受到歡迎,購買人群以00后為主;白酒市場開始走向年輕化,和70后、80后買白酒的動機不同,都是一樣的白酒,年輕人會通過調配,將白酒做成雞尾酒,將汾酒做成肉桂味、熱白酒。
最后,新年戰袍也是在形式上滿足情緒價值的典型代表。所謂新年戰袍,指人們在春節期間為迎接新年、煥然一新而精心挑選的穿搭,象征喜慶、儀式感和對新一年美好祝愿的期待。
京東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新年戰袍搜索量同比增長180%,其中紅色戰袍搜索量同比增長超4倍,還有紅色毛呢大衣、紅色蛇年襪子、紅色內衣禮盒等產品搜索量同比增長超100%。
Moncler盟可睞蛇年蛇形羽絨外套,高梵限定安克拉紅羽絨服,13DEMARZO的 “財神小熊”新年紅毛衣,VICTORIA’S SECRET的楊冪同款靈蛇系列緞面長款睡衣套裝…全球服飾大牌的“蛇年限定”在天貓集體上新,紅的鋪天蓋地。
當然,除了形式上創造年味兒,電商們也在玩法上調動消費者情緒。
二、玩法上:囤團購、送禮物
今年年貨節,電商平臺精準抓住了消費者過年“囤貨”的心理需求,聯合品牌推出了更多囤取類商品。
壹覽商業了解到,淘天在2024年開始重推囤貨卡券的模式,并且得到了較好的市場反饋。消費者借大促的優惠機制,可以將不容易囤貨的商品通過卡券的方式購買,形成“整囤零取”的消費方式。并在一整年中分階段、踏節點的進行兌換,持續享受大促權益。
囤貨本不是個新鮮的玩法,通常在本地生活團購常能看到。但在過去一年,更多餐飲品類開始推出了囤卡券商品。
例如在拼多多,蟹太太推出了鹽池灘羊禮盒卡券、在京東能刷到大量多品種海鮮禮盒卡券,天貓還有黑豬肉禮券、陽澄湖大閘蟹禮券…臨近過年,農產品、季節性產品成為了消費者囤卡券的熱門選擇。
與此同時,“送禮物”功能的更新,也為節日售賣情緒價值提供了新的場景。
2024年12月,微信小店率先上線“送禮物”功能進行灰度測試,用戶可通過該功能將平臺商品直接贈送給好友。隨后,淘寶、抖音、京東等平臺紛紛跟進推出類似功能。
各平臺送禮玩法略有不同。例如,抖音推出“新春好禮隨心送”活動,將送禮和囤卡券兩者結合,支持送火鍋、電影、家居清潔等服務日常生活的百余品類,凡帶有“支持贈送”標注的團購商品都可轉贈。京東則在“一對一送禮”基礎上新增了“拼手氣搶禮物”玩法。此外,拼多多也借助年貨節推出“拼單送禮”模式,鼓勵用戶與親朋好友共同拼單購買年貨。
一方面,用戶通過贈禮與親友互動,無形中提升了平臺在節日場景中的滲透率和參與感,同時加強了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黏性,增加復購可能。另一方面,與傳統的“自用型”消費不同,送禮功能引導用戶基于“他人需求”選購商品,拓展了消費場景,也帶來了更廣泛的品類需求。同時,結合紅包、拼單等玩法,提升了商品的購買轉化效率。
事實上,“送禮物”功能也不是新鮮事。早在2014年中秋前夕,微信就推出了“微信送心意”的功能,用戶可以在微信紅包中搭配月餅禮盒,跟隨紅包一起送給朋友。淘寶、抖音、美團也上線過類似的送禮功能,只不過叫法不同。
在壹覽商業看來,和十年前相比,“送禮”的習慣、場景、人群都有不同。
十年前,送禮更多發生在長輩、親友之間,企業間的商務禮贈也占據重要比例。而現在,送禮人群覆蓋更廣泛,年輕一代成為送禮的重要參與者。隨著“她經濟”的崛起,女性消費者在送禮中的主動性也不斷提升。
從禮贈內容看,傳統年貨以煙酒、茶葉、保健品占主導,強調實用價值?,F在送禮習慣更加注重情感和個性化表達。年輕的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具有獨特寓意的禮品,如節日限定款、定制化產品等創意禮物。
三、結語
從選購紅色新衣到定制大禮包,從送禮功能的更新到各類互動玩法,電商平臺正在以情緒價值為紐帶,精準觸達消費者的內心。
對于品牌和平臺而言,抓住消費者的情緒比價格戰更重要。只有將商品與文化、儀式感和情感深度綁定,才能在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脫穎而出,實現商業價值和用戶情感的雙重共贏。畢竟,年貨節賣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年味背后那份濃濃的情緒價值。
作者:李彥 編輯:木魚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壹覽商業】,微信公眾號:【壹覽商業】,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