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支撐點,春節旅游“新年俗”正在成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春節期間出游,旅游逐漸成為一種“新年俗”。本文將從三個關鍵支撐點出發,探討春節旅游熱背后的原因,供大家參考。
今年春節,朋友圈里曬旅游的朋友越來越多,曾經去親戚家串門為主的春節,現在流行著旅游熱。春節去旅游,正成為一種“新年俗”。
大年初七,全國網友還在假期時間,各大網站有關春節旅游盛況的報告紛紛出爐。美團旅行的數據顯示,假期前五日,“春節旅游”搜索量整體上漲168%,00后深度旅游熱門城市為西安、重慶、北京、成都、南京、洛陽、長沙、上海、廣州、哈爾濱。
途?!?025春節出游消費盤點》數據顯示,更多途牛用戶選擇了5至6天或3至4天的出游行程,出游人次占比分別為38%和21%。此外,也有近10%的用戶選擇了8天以上的出游行程。
2月4日,攜程發布的《2025年春節旅游總結報告》顯示,超半數游客集中在農歷初五、初六返程,8天法定假期的靈活性也讓不少游客選擇延長旅途,節后錯峰返程??缇秤握w訂單同比去年增長三成,其中入境游門票訂單同比去年增長180%,入境游酒店訂單同比增長超6成。
從去年開始,春節旅游熱就已被外界所關注,今年各地為了吸引游客前來,也紛紛積極行動起來。
就今年春節旅游熱況中可以發現一種趨向,作為全年唯二的小長假,選擇春節期間旅游的人開始變多,國人也正在習慣從過年拜年到過年出去玩的變化。
一、各地開始重視“春節經濟”
蛇年春節是首個“非遺版”春節,2025“中國年”的年味也更加凸顯。
據央視報道,截至2月2日,江蘇各地博物館舉辦500多項主題活動,有52家文博場館延長開放時間;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華山景區是游客較為集中的景區景點。陜西全省五星級飯店入住率持續增長,平均入住率超七成。
文旅部也認為,當前過旅游年、過文化年已經成為新的年俗。
據主編留意各地新聞發現,全國各省市在春節期間大多都準備了和文旅相關的活動,年味自然是最主要的元素。單是朋友圈也能發現,有的家庭全家在春節期間選擇三亞、上海等熱門旅城市游玩,甚至全家出國旅游的朋友也不在少數。
傳統新年習俗包括拜年、吃餃子、發紅包、貼春聯和放鞭炮等環節,這幾乎是中國人過年都要“執行”一遍的老習慣。不過,從歷史發展的視角來看,這些我們看起來習以為常的很多項目,都是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逐一出現的。
比如說,在唐代才開始登門拜年和“拜年帖”、宋代才開始放鞭炮等習慣,接灶神、貼門神、守歲、十五賞燈會等活動在明代才開始盛行,直至清代猜燈謎才在春節普及。因此,說春節旅游成為新年俗,并非是一種樂觀的說法,而是根據現實的一種靠譜的預測。
在北京不僅有傳統的廟會可逛,春節期間,在奧林匹克中心區、大望京建筑組群、京廣中心、亮馬港灣、CBD區域、華潤時代、高碑店地區同心橋7個點位同時上演燈光秀,把春節喜慶元素玩到了極致。
另據上海旅游大數據監測,春節假日前四天,上海共接待游客943.5萬人次,同比增長7.61%。今年春節期間,上海推出127項文旅臻選活動。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舉辦“迪士尼奇幻冬日冰雪節”,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與“毛茸茸派對”IP強強聯合,舉辦毛茸茸派對“蛇來運轉”新年快閃活動。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推出龍宮神仙節,以龍宮為文化之引,靈蛇獻瑞為故事概念,重磅打造龍宮神仙節系列主題活動等等,同樣是招數使勁把春節氛圍推向了高潮。
還有值得說的古城西安,據西安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西安年·最中國”2025新春文化旅游活動持續52天,非遺盛會、非遺線路、非遺演藝、非遺好物四大系列千余項活動陸續推出,涵蓋893項新春主題活動及景區門票減免等內容的惠民政策相繼落地,讓市民游客體驗濃濃年味。
其實,只要你勤快點,就能很快搜集各地的春節活動新聞??傊痪湓挘瑹o論是吸引游客,還是為了吸引春節短期返鄉的市民,各地都在重視春節期間打造各種傳統和熱門的文旅項目。
可以說,正是因為春節期間可玩的地方變多了,旅游熱才有了成為新年俗的可能。
二、“新年俗”流行的三個支撐點
以前到了春節,回家與團圓是主題,為何說未來在春節旅游會是一種新年俗?這種明顯和傳統過節習慣違背的現象,真的會演變為一種長期年俗嗎?主編的答案,會的。
以初八正式上班為節點,蛇年春節長假還未結束,目前各大互聯網平臺只是發布了一些預測性報告。但以2024年春節期間旅游熱來看,這種趨勢正成為一種“新常態”。以2024年春節假期作為參考,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
這一數字,正在接近國慶期間的旅游數據,可見相比國慶長假的熱況,春節旅游經濟還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間。2024年國慶節假日7天,全國國內出游7.6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較2019年同期增長10.2%;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7008.17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較2019年同期增長7.9%。
第一個支撐點,春節是全年唯二的長假;中國作為一個勤勞的國家,法定假日總體并不多,結合調休這種特別的節假日安排,湊成了國慶、春節兩個能夠連續休息7-8天的長假,加之調休后五天時長的勞動節,全年適合旅游的時間也就這三個中長假期間。
我們從過往數據,能夠感受到國慶旅游已經成為一種慣例,無論出游人次和消費規模都已相當可觀。春節作為回家團圓的傳統節日,加之處在冬季時間,過去在文旅經濟方面并不突出。近些年,由于旅游消費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打起春節的“算盤”,很多家庭選擇全家出游,一些年輕人也把春節當做難得可以出去玩的假期,逐漸開發了春節在旅游方面潛藏的能量。
第二個支撐點,小家庭化趨勢的助推;社會結構的變遷往往和時代大背景息息相關,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過去大家族的社會結構瓦解,小家庭化成為一種趨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家庭戶平均規模為2.62人/戶,相較于2010年的3.1人/戶明顯下降。另外,小農經濟時代人口流動緩慢,農村或鄉鎮都是鄉里鄉親,過年成為各個家庭間互相走動的主要時間,現在外地就業、外地求學的情況越來越多,春節期間這種走動的必要性正在減弱。
從新年很多年俗來看,如果不去親朋好友家串門,小家庭完全可以選擇異地過年,甚至出境過年。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25年春運期間,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總量將達到約90億人次,其中自駕出行占比高達八成。
另據攜程數據,預計在2025年春節出游的游客中,親子家庭的占比將增至49%,訂單量相較于去年同期增長75%。租車依舊是家庭出游的熱門選擇,2025年春節期間,國內租車訂單較2019年增長了240%。
第三個支撐點,各地挖掘春節文旅消費熱情高漲;如果你春節外出游玩,能夠明顯感到節日的氣氛,只要是人流密度高的地方,必然會張燈結彩。小區里會貼新春標語和掛紅燈籠,商場會引進和春節相關的商業活動,景區更會圍繞春節元素做足功夫。來自社會各界的投入和努力,讓人很難不走出家門。
不僅國人對現在的春節無比喜愛,一些老外也受這種氛圍感染,帶動春節期間入境游的熱潮。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預測,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口岸將迎來新一輪出入境客流高峰,日均出入境人員將達185萬人次,較去年春節假期增長9.5%。
大型國際空港口岸出入境客流略有增加,預計入境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2月3日至4日(正月初六至初七),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成都天府機場日均出入境人員預計分別達到4.2萬、9.5萬、4.8萬、1.9萬人次。
攜程最新數據顯示,1月28日至2月4日春節假期期間,入境游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激增超過1.5倍。
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作為隨著歷史變遷而變化的年俗,內容本身就不是一成不變,旅游作為現代商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國慶熱到春節熱,也是它越來越受國民接受的一種外在呈現。
當我們于春節依舊發紅包、吃餃子、點煙花時,也開始逐步接受外出旅游。
不得不說,國人春節旅游的慣性正在形成,以歷史經驗來看,春節旅游成為新年俗并非不切實際的假想,它正在從一種少數家庭選擇的新鮮事物,走向更廣闊的社會習慣。
引用報道:
紅星新聞《首個“非遺版”春節,各地無人機表演火出圈,工業城市年味濃》
北京日報《春節假期,北京推出近萬場文化活動,百花齊放精彩紛呈》
央廣網《春節前四天上海共接待旅客943.5萬人次 127項目文旅臻選活動共慶喜樂安寧“中國年”》
金臺資訊《西安:年味悠長新意濃》
齊魯晚報《團圓度假兩不誤:在旅途中過年,全家自駕出游成新風尚》
人民日報《入境旅游市場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文丨師天浩 出品丨師天浩觀察(shitianhao01)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