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對于包括DeepSeek在內的所有獨立大模型公司,最好的結局或許就是被收購!
企業在面對永無止境的科技變革時,就像在泥流上求生,稍一停頓,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2024年12月份,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V3在AI行業引起了巨大的關注,據官方介紹,在目前大模型主流榜單中,其以極低的訓練成本取得了開源模型中位列榜首的好成績,與世界上最先進的閉源模型不分伯仲。
僅僅過去了一個月,DeepSeek就推出了新模型DeepSeek-R1,這個新模型延續了其高性價比的優勢,僅用十分之一的成本就達到了GPT-o1級別的表現。
甚至于有 Meta 員工爆料稱,DeepSeek 最近的一系列動作讓 Meta 都陷入了恐慌之中,Meta團隊的AI工程師們正在瘋狂地分析 DeepSeek,試圖從中復制任何可能的東西,因為面對DeepSeek這樣極低的訓練成本,Meta實在無法解釋自己的超高預算的合理性。
為什么在DeepSeek如此火爆的當下,我卻認為獨立大模型公司最好的結局或許就是被收購?我難道只是利用唱衰大模型公司的言論來制造沖突,博人眼球嗎?
01 為什么最好的結局是被收購?
分析一個企業的未來興衰,一定要看這個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好是壞。好的商業模式能夠讓企業占據壟斷地位并能源源不斷地產生現金流。而對于大模型公司,我不認為這類型公司的商業模式是比較好的,在我眼里,獨立大模型公司的商業模式甚至可以說構成不了任何壟斷地位。
簡單來看,算力和模型能力確實能作為一種資源,包括OpenAI在內的大模型公司利用這種資源收取調用API的費用,但是目前來看,這種資源還不具備稀缺性。為什么?因為算力本身是英偉達提供的能力,而大模型的能力的背后原理其實比較透明和簡單,就是神經網絡。
針對小廠而言,大模型這個賽道之所以難以進入的原因是因為無論是數據、算力,還是調試模型,都是需要巨大的資本消耗,小廠根本承擔不起這個從0到1的費用。
但對于大廠而言,干這個事情無非就是錢的事,而大模型底層能力又是AI領域的基礎設施,他們一定不會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更不會放棄在這個領域的投入,誰也不想拱手抬出一個壟斷性的OpenAI,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無論是國外的Meta、亞馬遜、谷歌,還是國內的阿里、騰訊、百度,都要自己做大模型。
因此我預測未來的大模型市場,一定無法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這場游戲更像是一場軍備賽,每家大資本都擁有自己的AI大模型。而市場被這幾家廠商牢牢控制,就像燃油車時代雖然百花齊放,但是除了那些頭部玩家,鮮有新的競爭對手能闖進這個市場來分一杯羹。
但真的鮮有對手能進入這個市場嗎?我其實并不這樣認為!充其量也只可能是現階段難以進入。假如發展一段時間,人工智能領域會不會又有新的突破性創新推翻大模型呢?我隱約感覺,這個行業很像早期的硬盤行業一樣,不斷有新興企業依靠突破性技術出清原來的成熟企業。
人工智能的發展畢竟也就經歷了短短幾十多年,OpenAI未來十年能否依舊保持領先地位?即使大模型被證明能夠解決當前絕大多數問題,但依靠算力+數據就能一直將模型能力不停提升嗎?好像也不太可能,因為一旦達到技術瓶頸,未來模型能力的提升速度是會慢慢降低的。
所以即使在當前階段,以深度學習技術為主構建的這種大模型能力證明完全可行,但是隨著這波AI深度融合到各行各業后,由于模型提升速度越來越慢,AI會不會慢慢又變得力不從心?未來會不會又有別的小公司發明新的方法,并構建一個全新的通用人工智能呢?
如果到了那個時候,這些現階段的獨立大模型公司,面對新的技術時,還有財力和心力快速跟上和轉型嗎?我不得而知。
DeepSeek的出現和爆火,不就是印證了以上想法嗎?對于任何試圖通過技術構建自身護城河的企業,你只能如履薄冰地保持前行。因為面對永無止境的科技變革時,你永遠無法預料何時會出現一個把現有規則全都改寫的競爭對手,即使你什么都沒有做錯!
這或許解釋了Sam Altman的焦慮:投資機器人公司、布局AI硬件……所有動作都在印證一個結局——沒有場景閉環的AI技術,終將淪為巨頭的廉價生產要素。
所以對于OpenAI來講,最好的選擇是如現在一般,與微軟合作、借助微軟龐大的用戶群體來落地自己的技術。否則,或許要不了幾年,就會經歷智駕公司那樣的遭遇——從市場的爆火到爆冷。
02 誰才是未來?
我認為這波AI,最大的確定性還是那些本身用戶多、業務線也多、剛好能夠利用AI把旗下所有設備全生態打通的企業,為用戶帶來全新的價值鏈接。
所以Meta為什么要做眼鏡產品?一個社交軟件巨頭去做硬件產品,看似讓人捉摸不透,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軟件和硬件本就是一體的,扎克伯格不想在自己的產品和用戶之間始終隔著一道蘋果,所以在這波AI帶來的機會下,扎克伯格想要塑造和抓住下一個渠道,把命脈掌握在自己手里。
這也是我堅定看好蘋果和小米的原因——AI打開了蘋果和小米的想象空間,它們有機會借助AI的能力統一旗下所有硬件產品。屆時,Apple Intelligence和小愛同學,或將最先實現類“賈維斯”的能力。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藍房子】,微信公眾號:【藍房子空間】,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