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一家電企業如何用服務管理逆襲,實現營收大幅增長?
今天要聊的是某家中型家電制造商如何通過優化服務管理,徹底扭轉局面,變服務為營收增長的發動機。
家電行業,競爭激烈,光靠“產品過硬”早已無法占據市場高地。客戶需要的不僅是一臺能用的空調或冰箱,更是“用得省心”的整體服務體驗。
一、背景:他們是怎么掉隊的?
企業類型:這是一家中型家電品牌,主營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產品,質量不錯,但服務成了短板。具體問題包括:
- 服務收入占比低: 僅占總營收的5%,而行業平均水平是10%-15%。
- 客戶流失率高: 達到25%,許多客戶用完一次就流失,復購率堪憂。
- 市場競爭力不足: 競爭對手通過延保服務、個性化安裝調試等手段,搶占了更多客戶的信任和忠誠度。
很顯然,這家公司已經意識到,僅靠賣產品是無法打贏這場仗的。要翻身,必須從服務入手。
二、突破:三步優化服務,直接撬動營收增長
1.推出延長保修服務
企業發現,很多客戶在選擇產品時,最關心“用壞了怎么辦”。于是,他們推出延長保修(延保)服務,為客戶提供額外1年或3年的維修保障,包括零件更換和上門服務。
- 定價策略:針對高端產品(如智能冰箱),延保費用為購買價格的3%-5%;中端產品收費為1%-3%。合理的價格既讓客戶覺得值,也為企業打開了新的收入通道。
- 推廣方式:延保服務在產品銷售階段(無論線下門店還是官網)就會由銷售人員主動推廣。與此同時,通過宣傳“延保的價值”,讓客戶更安心。
結果上線第一年,延保服務為企業貢獻了15%的直接營收增長,迅速成為新盈利點。特別是在高端產品客戶中,有50%選擇購買延保。
2.發掘忠誠客戶,實現追加銷售
企業通過 NPS(凈推薦值) 調查,將客戶劃分為三類:
- 推薦者(NPS 9-10分): 品牌忠誠度高,愿意再次購買;
- 中立者(NPS 7-8分): 感覺還行,但沒特別感情;
- 批評者(NPS 0-6分): 滿意度低,甚至可能“拉黑”品牌。
企業重點關注推薦者這一群體,并為他們設計了追加銷售策略:
- 升級版產品推薦: 比如告訴忠誠客戶,他們家的新冰箱容量更大、耗電更低,正適合改善生活質量。
- 關聯配件銷售: 提供節能套件或更高效的過濾器,進一步提升使用體驗。
結果忠誠客戶的復購率從30%提升到了50%,新增收入占到企業總營收的10%。
3.用CRM 系統精準跟蹤復購行為
企業升級了 CRM 系統,把客戶的購買記錄、服務使用情況和行為數據整合到一個平臺中?;谶@些數據,他們實現了更精準的營銷和客戶維護:
- 復購跟蹤: 自動記錄客戶的服務消費歷史,判斷哪些客戶可能需要換新或追加購買。
- 個性化營銷: 向高潛力客戶推送專屬折扣、新品推薦等內容,精準觸達需求。
結果不僅忠誠客戶更愿意復購,口碑傳播也為企業帶來了大量新客戶。這些通過推薦而來的客戶,其消費貢獻占到了整體營收的5%。
三、成果:服務管理帶來的硬核數據
優化服務后的成果,用數據說話:
- 延保服務變成現金牛:延保服務直接帶來了15%的營收增長,尤其是高端產品的客戶接受度高達50%。
- 復購和忠誠度雙提升:忠誠客戶的復購率從30%提升到50%,新增收入占總營收的10%。
- 口碑效應帶動新客戶:推薦來的新客戶占整體營收的5%,同時這些客戶的留存率明顯高于其他渠道。
- 客戶流失率下降:客戶流失率從25%降到了15%,這一改善直接延長了客戶生命周期價值(CLV)。
四、案例總結:服務是長期增長的發動機
通過優化服務,這家企業成功實現了從“產品導向”到“服務驅動”的轉型,不僅增加了直接收入,還借助客戶忠誠度和口碑效應,奠定了長期發展的基礎。
具體來說,他們的成功經驗包括:
- 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服務: 延保服務從客戶實際需求出發,讓客戶感到“買了更安心”。
- 用數據驅動服務管理: 借助 NPS 和 CRM 系統,不斷挖掘忠誠客戶的潛力。
- 將服務變成利潤中心: 不再把服務看成成本,而是通過增值服務、追加銷售等實現創收。
寫在最后
這個案例說明,服務不僅僅是“售后補救”,更是一種能為企業營收增長賦能的核心手段。如果你的企業還在為客戶流失和忠誠度低發愁,不妨從優化服務入手,說不定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討論區: 你有沒有遇到過讓你“眼前一亮”的服務體驗?歡迎分享你的故事~
本文由 @化文龍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