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搞懂支付賬務,升維你的認知
在支付領域,賬務處理復雜,各公司 “黑話” 與個性化設置讓理解困難重重。想從根源上掌握支付賬務知識,就要突破表象,尋找通用解法。會計與程序語言雖不同,卻能從相同維度描繪業務場景。如何利用這一原理,拆解支付賬務的科目設置、對賬與核算流程,建立起清晰的賬務處理邏輯?讓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引言
學習賬務的時候你是否經常有這些疑問“待結算和待清算是什么?為什么要有已清算?待結算和待清算是一回事嗎?什么是業務對賬?什么是資金對賬?清算文件是資金文件還是明細文件?”
其實這就是從學習到落地過程中常見的壁壘,因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個性化處理,也有自己的一套“黑話”,這些都是你理解和落地上的門檻。
在這種情況下你學了1000種個性化場景和黑話,你還是能夠遇到1001種情況。所以我們不如提升一個維度,讓你學習一套“萬人敵”的方法,讓你遇到所有情況都能快速搞定。
下面我們就用一張圖來把“科目設置、對賬結算、賬務核算”一次性把這些知識全部講明白。
01 會計和程序一體
你可能學習了大量的會計學知識,然后試圖用財務和結算人員的思維來理解他們的業務場景。
其實,你可以換個角度考慮問題。財務和結算人員編寫會計分錄與程序員用代碼寫程序是一樣的“都是對業務場景的描述”,區別在于財務結算人員是使用的“會計語言”而程序員使用的是“是計算機語言”。
所以,會計科目和分錄的設計與你設計的系統能夠匹配上的。其實你只要理解清楚系統在什么場景下被使用,你就能知道如何設置科目,如何對賬結算,以及如何進行賬務核算了。
想清楚這一點之后,我就畫出了上面這張圖,下面我給大家來進行逐一拆解。
02 幾千科目如何設置
你可能會好奇,一個賬務系統上千個科目和分錄,結算人員是如何記住的?他們又是如何完成復雜的結算工作呢?
其實,在他們腦袋里是有一個最小的結構能,這個結構夠幫助他們快速的記憶和使用這些科目。
對于我們做支付系統的產品和技術來說也是有個最簡潔的結構,就是聯機和結算的兩條鏈路。(詳情參看《耦合鏈路,支付架構》)
聯機交易鏈路就是通過“客戶、交易、支付、渠道”這幾個子系統來完成每筆交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系統自然的邊界來把整個支付機構科目結構進行清晰的劃分,我稱之為“三板斧”。
2.1 第一板斧:清算往來,劃分內外
這第一板斧,通過清算往來劃分內部系統和外部渠道。
我們經常說的清算和銀存賬戶都是渠道類的科目,對于一家支付機構來說渠道科目占比是非常大的,因為支付機構每次新增一條支付渠道都會設置這樣一套渠道科目,用來確保每筆交易被完整記錄,資金被準確的清算和結轉。
基于上的渠道科目表,我們可以發現渠道科目與渠道交易相匹配的。
1)共同類-渠道:為每個接入渠道的賬務交易設立待清算賬戶。它根據接入的渠道交易設置了入款、出款、退款的清算科目,用來記錄發生金額。
2)權益類-費用:每條渠道都要核算成本,自然要設置對應的賬戶來記錄。
3)資產類銀存:與渠道備付金保持映射,期末要與待清算賬戶結轉后進行平衡。
4)已清算科目:為了方便統計各渠道當天的清算資金總額,設置了已清算賬戶,尤其是在渠道較多、需要進行銀存結轉的情況下。
2.2 第二板斧:交易待結,劃分業務
2.2.1、邊界劃分
第二板斧,是交易類的待結算科目他劃分了客戶與交易系統。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我給客戶提供了多少種交易類型,就會設置多少種待結算的過渡科目??梢娫黾右粋€交易類型,對一家支付公司來說不是件簡單的事,因為他不僅要增加科目,還要提供對應的記賬分錄。
2.2.2、科目拆解
我們可以看到客戶和交易都是屬于負債類科目,如果單從科目上很容易讓你產生混淆,而通過系統劃分后就一目了然了。
1)客戶賬戶:
客戶賬戶數量眾多,但是在科目上也不是很復雜開通什么賬戶就提供對應的科目就行了。一般來說基本戶存放可用資金,結算戶存放待結算資金。
2)交易過渡戶:
交易過渡戶數量并不多,他是按照給客戶提供的交易功能來提供對應的賬戶。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里的公共過渡戶在實際應用中有很多叫法“入款過渡戶、網關過渡戶”等,這些其實都是用來收單用的,同時也作為退款時原路返回的過渡賬戶。
3)手續費賬戶:顧名思義是扣收客戶手續費的賬戶,這也是支付公司的收入。2.2.3、交易熱點賬戶
盡管交易科目的設置簡單明了,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容易產生交易熱點賬戶(如分賬和紅包),這可能導致交易過渡戶中積壓大量待結算資金,從而帶來合規風險和賬務管理上的混亂。
為了解決熱點問題,我們將內部過渡戶拆分到各個客戶賬戶下。這樣不僅分散了賬戶熱點,還減少了大量資金的長期積壓。擔保過渡戶未進行此類拆分,是因為其作為持牌機構的中介賬戶有特定的業務需求。
2.3 第三板斧,轄內往來,跨域清算
第三板斧,是跨系統的資金清算。這時候就會用到一個共同類的賬戶“轄內往來”,他是一個機構內部系統之間的清算戶。
支付機構會有很多的行業產品,通過轄內往來賬戶為不同的產品清算資金。同時,手續費和利息等收入也通過它清算到財務系統,計入營業收入。
延伸一下,這套科目劃分的方法,也能對不同業務產品按照這三個步驟進行,只要有更細維度的客戶和交易類科目就能一直細化下去。
2.4 萬人敵,科目設置模式
可能有的同學會說,你科目跟我們系統也不一樣呀,這種只是你曾經項目的一個案例而已。確實如此,為了介紹方便我提供的是一個典型案例。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任何科目其實就是幾種會計要素的組合使用而已。關鍵看這些科目是怎么來描述你們業務的。
2.4.1、全科目模式
所謂的全科目就是“資產、負債、損益、共同”幾個科目全都用上,本文采用的就是這種方式。其目的就是讓大家能夠熟悉所有科目的特性。
這種科目的特點就是比較標準,人人都能看懂每個科目的作用是什么。缺點就是太繁瑣了,科目設置起來比較復雜。
2.4.2、三科目待清算
這是比較實用的一種科目設置方式,把損益類收入和費用計入資產和負債統一處理,清算賬戶則通過共同類來進行劃分。顯然他可以按資產負債統一進行成本和收入的核算了,整個科目簡潔明了。2.4.3、三科目損益類
這種科目設置是把待清算科目作為了資產/負債來統一進行處理,而單列了損益類科目用來計算收入成本。這種科目同樣也很簡潔實用,手續費也能算的非常清楚。
當然這類科目也不是沒有共同類,它把共同類作為系統匯總清算賬戶來處理,比如“跨系統清算往來、轄內往來”等,而不處理待清算賬務。
03 對賬與核算
對賬與核算即簡單也不簡單,簡單的是他就一個公式“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收入發生額-支出發生額)”,但難的是他要“渠道、客戶、總賬”的維度來核對三遍。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對賬中“渠道清算”和“客戶資金結算”是各自進行處理的,最終通過匯總渠道和客戶的明細賬進行總賬核算確保最終賬務的一致。
這樣做會有風險嗎?其實很低,因為只有狀態明確(成功、失敗或關閉)的訂單才會結算,異常訂單是不會進行資金結算。
3.1 對賬核算關系
對賬的核算關系就是按照“核算公式”來進行處理的,從上圖就可以看到開設的科目就是按照核算公式來設置的所以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1.1、對賬過程
1)資金對賬:又叫賬實核對,是將渠道或銀行的資金文件與系統內記錄的匯總發生金額進行匯總對比,這種方式對賬效率最高。
2)業務對賬:又叫交易對賬、明細對賬。將渠道流水與支付訂單進行逐筆的核對,以勾兌出差錯訂單。
3.1.2、對賬數據
1)清算文件:是從渠道或者備付金銀行下載的資金文件,他包含了清算給支付的機構的資金發生額,以及賬戶的余額。
2)匯總發生額:匯總發生額是從賬務核心或者支付訂單中根據收付類型來匯總相應的金額與渠道清算文件進行核對。
3)流水文件:又叫支付明細、支付流水;是從渠道一側下載的對賬明細文件,他包含了每一筆的渠道側成功記錄。
4)支付訂單:支付系統內記錄的訂單,他與渠道一側的流水是逐筆對應的。
3.2 對賬處理流程
整個支付對賬與結算流程就是“資金、業務、客資”三個階段。
1)資金對賬:將渠道的清算文件與賬務系統的匯總發生額進行核對,匯總對平就可以進行銀存的結轉了,如果不平則需要去下載對應的下載明細進行業務對賬。
2)業務對賬:當匯總不平是需要到渠道一側下載流水文件與支付訂單進行逐筆核對。勾兌出差錯后需要進行差錯處理,來更新本地訂單或者對賬務核心進行調賬。
3)客資結算:渠道對平之后就會跟據當天的每個客戶“收單與退款進行軋差”然后將客戶在途資金變成可用。這樣客戶就能提現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作者【剛哥】,微信公眾號:【剛哥白話】,原創/授權 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