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路徑分析
如何用科學的方法證明用戶體驗設計的好處?通過交互設計路徑分析來解決你的問題
作為一個交互設計的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候,當你設計完成,把帶交互的線框原型遞給研發部門時,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研發部門的同事會問你為什么這個按鈕要擺在這?為什么這里點進去就變成B了,原來不是挺好的嗎?為什么……
問題來了,你需要花大量功夫去解釋并說服他們你這樣做的原因,你這個設計有多么牛鼻,但是有時候你給的理由往往不那么強悍。
于是開始思考,有沒有一個非常給力并且很科學的方法可以證明用戶體驗設計的好處?這個問題,可能每個做交互的人都想過,都被困擾過,尤其在只能手機平臺。
?交互設計路徑分析
?先用圖形化的方式告訴大家這個方法的思路。用戶使用你的APP一定是去滿足一個他們的需求,或者說完成一個任務,達到一個目標。實心圓點代表這個目標。這個時候交互設計師的任務就是通過一個節點引導用戶去完成這個目標。舉例說:一個電商APP滿足用戶的最終需求是買下商品,這時就需要先讓用戶選擇商品,然后提交訂單,最終購買,并且這個目標是可循環的。因為出現了下面這個圖:
注意:雙箭頭表示可以返回到上一步。這就是一個任務路徑。但是,如果一個產品的功能非常復雜且有多個主要功能時,用戶要完成最終目標就得經過更多的節點,或者支任務。如圖:
你會發現整個路徑變長了,本來你去人民廣場只要走兩步,現在你要走兩萬步,你什么心情?聰明的設計師,就會有了下圖:
同樣多的支任務下,路徑變短了。這種路徑叫”徑向路徑”,之前那個叫”線性路徑”
徑向路徑就好比一個圓,中心是核心任務最終任務,當然在實際交互操作中并不能那么完美的就處于圓心。有意向的可以去看看博弈論,可以幫助理解這些原理。
?交互設計路徑分析在實際中的應用
?
從圖中可以看到第一張圖是最坑的線性路徑,距離核心任務的路徑太長,紅色線代表沒有告訴用戶去哪,也沒有告訴用戶你從哪來。整個體驗就是兩個字:困惑。相比之下第二張圖就讓人舒服的多,用戶無論走到哪都知道自己從哪來,要到哪去。
對此,用戶體驗的前輩們也提過相似的方法,Jim Kalbach寫過的《用核心路徑法設計頁面》中列舉了一個案例:當你隔著一片草坪想要到對面的巴士站點時,你是繞這草坪四周的人行道走過去,還是從中間穿過去呢?假如草坪是干的,也沒有被禁止踩踏,那么你很可能會選擇最近的路線——穿過草坪直接到巴士站點。如果之前有不少人也這么干過了,那么就會出現一條“走出來的路”作者講到這個方法的靈感來源于城市道路規劃:計劃外的道路連接了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被稱為交通需求線,意思是人的自然行為和人為規劃線路之間的差異。所以,頁面設計的另一種方法,可以從核心內容入手,由內而外來設計,也就是徑向路徑。
?運用交互設計路徑分析的注意事項
?確定核心內容——無論你是設計一個APP還是一個網站,一定要先弄清楚你的產品核心在哪,滿足用戶的什么核心需求并且把這些核心功能列出來。
反應出層級關系——路徑圖必須可以反應出層級關系,對支任務進行分組羅列。
反應出方向關系——從用戶第一次使用產品的情景按照來路和去路設計,必須表現出路徑的方向。
確保完場核心任務的路徑最短——完成后將核心任務與支任務用不同顏色覆蓋以檢查是否是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動畫效果——動畫效果一定要能反應出來路與去路,否則再炫的動畫作用也不大,因為你的用戶已經迷路了。
如果你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注意上面說到的幾個要素,那么你的路徑分析圖就會讓你產生困惑,如圖:亂七八糟的路徑導致沒能直觀的反應出設計的優劣性。
核心任務不只是包含一個功能,核心任務需要同時滿足用戶需求和商業需求,這些,希望能解決你的問題。
本文來源:艾藝信息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