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進階筆記 | APP導航的設計套路

2 評論 10745 瀏覽 122 收藏 13 分鐘

產品同學要做一款新APP,對導航犯了愁。而在兩大設計規范中,均為我們指出了如何設計APP導航,前人的文章中也有不少總結,在此作一次梳理,供自己內化也給各位讀者分享。

精華濃縮版

  1. 導航設計四步走:
  2. 明確用戶角色和任務流程;
  3. 搭建清晰合理的信息架構;
  4. 靈活運用導航模式;
  5. 利用推薦算法來簡化,關注拇指操作熱區來創新。

導航的設計原則

“導航組織了內容,因此它能夠讓用戶更輕松的在應用中找到所需的信息。為了讓導航更符合應用,首先要定義你的用戶,他們使用應用的典型路徑,以及你希望他們去用功能。”——Material Design

定義用戶和核心任務?

在設計導航之前需要明確用戶是誰以及他們最常用的操作。

以背景中的需求為例:

本次需求已明確用戶是某類商家群體。而這個答案前期可以通過需求挖掘、用戶調研等方式進行實際分析,常用手段包括用戶畫像、深度訪談、調查問卷、焦點小組等等,具體操作方式在網上均有專門介紹,在此不做展開。

在獲得了商家的核心痛點和訴求之后,那么這類群體會有哪些操作?經過任務拆解,我們列出了他們的所需的操作清單:

然后整理出他們的主要功能流程:

明確了用戶群體和核心任務之后,就可以解構功能流程,通過信息架構來搭建APP的骨骼。

合理的信息架構

信息架構體現的是APP全部內容的組成方式,以合理的歸組分類的方式可以使產品更加易于理解和瀏覽;也能讓功能框架具備良好的擴展性。

在初期整理時可能會面對數十甚至數百的功能點,那么如何有效組織信息呢?

(1)從用戶認知出發

最經典的方式是卡片分類法,讓用戶根據自己的認知來組織功能點。具體操作又分為封閉式分類和開放式分類,前者由產品自身特點設立部分類別,后者則完全由用戶自行分類。以此得到用戶版的信息架構,然后通過多個用戶版的信息架構來合并同類項,獲取符合用戶認知的功能結構。

(2)劃分優先級

明確哪些是最重要、次要及不重要的。一般可以從這三個緯度來評估:需求強弱、使用頻率、任務數量,輔助以決策工具,獲取最優解。當功能多的時候會取舍兩難,但如果每個功能都很重要,反而說明了每個都不重要,對用戶而言也很容易失去焦點。

(3)把握任務的場景類型

不同的任務場景對應著不同組織方式,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瀏覽型和任務型。瀏覽型場景,那產品便可能需要展示更多的事物對象,讓用戶能夠快速獲得清晰的認知,例如資訊類APP將很多新聞類別平鋪展開;而任務型場景,那就要突出關鍵的流程結點,讓用戶能夠順利完成想要做的事情,例如電商類APP的購物車和訂單機制。

最后,我們可能會梳理出這三種情況的信息架構,然后根據導航模式開始界面設計。

常見導航模式

iOS設計指南已為我們指出了3種經典導航模式:分層導航、平面導航、內容驅動導航,當然還有安卓倡導的抽屜導航。而市面上大多數APP的導航也是基于這幾類進行演變或組合。

平面導航(通常用為主導航)

最常見便屬于標簽式導航。標簽既可位于屏幕上方,也可位于下方,為了方便用戶手指操作,一般都放在底部。

適用場景:多個頂級模塊相互獨立,存在模塊間頻繁切換的情況

特點:

  1. 可見性好,功能更容易被用戶發現;
  2. 操作性好,底部區域手指操作方便;
  3. 符合大多數的用戶習慣。

分層導航

典型代表便是iOS的設置,本質是展現功能架構的父子級,每個頁面都有一個子級,直到抵達終點。要去往另一個終點,則須重新回到父級,然后從頭開始選擇另一個子級。

適用場景:任務數量較多,相互獨立,任務之間不需要頻繁切換。

特點:

  1. 結構清晰,邏輯性強;
  2. 易于理解,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定位到目標;

注意點:當內容多或分布不合理會導致用戶查找困難;不適合頻繁切換任務的場景。

在這基礎上,由信息的布局方式差異衍生出了宮格導航、展覽館式導航、跳板式導航等,前人已總結了諸多樣式,在此不再贅述。

目前,本類型導航更多是作為二級導航來應用,而若要作為一級導航來用,則需要

滿足層級淺且內容平級的條件,常見于單一任務型工具APP,例如iOS天氣、美圖秀秀。

抽屜導航

此類導航不在iOS設計規范之內,但在安卓系統的倡導下流行過一段時間。抽屜導航的核心思想是隱藏,收起非核心的操作與功能,讓用戶能夠更聚焦核心任務。

適用場景:核心功能數量少頻次很高;輔助功能數量多頻次低;

特點:

  1. 節省頁面空間,聚焦核心內容;
  2. 擴展性好,可容納很多功能;
  3. 良好的適應性能,能夠同時應用于PC和移動Web。

注意點:

  1. 被收起功能曝光率低,當核心功能多于3個的時候請用其他導航模式;
  2. 收起內的通知紅點容易重合;
  3. 頂部位置點擊距離長;
  4. 手勢操作容易與頁面滑動操作重合,需要特別處理。

內容驅動的導航

這類導航多見于游戲娛樂型產品,例如最近火熱的《第五人格》所運用的導航形式。這類導航具備豐富的多樣性,在此不做過多展開,如有興趣可自行搜索了解。

其他導航

Material Design的等級體系與iOS里的分層導航相似,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鏈接設定。通過鏈接可以讓導航系統中不相鄰的兩個功能快速切換,讓用戶能夠通過滑動操作遍歷所有選項卡片。這類應用在網易云音樂(安卓端)有很好的體現。

導航的現在&未來

算法讓導航變得更輕量了

推薦算法將我們潛在的檢索對象直接呈現在眼前,大幅減少了按部就班的訪問路徑。

試想一下,當淘寶、京東APP不具備智能匹配時,除了運用搜索外,那要找到一件心儀的上衣該多么費勁:

首頁 → 類別 → 服裝 → T恤 → T恤風格篩選 → 瀏覽商品列表

相似的也有大眾點評/美團,當你坐進一家餐館時,首頁自動為你彈出當前餐館的傳送門,讓你能夠直接抵達餐館詳情頁,避免了檢索的麻煩。這類傳送門通常也只是一部分界面模塊,不會影響到整體導航結構,然而僅僅是這樣的技術能力,就能讓復雜的檢索流程變得簡單甚至消失。

語音交互也是另類導航的體現。通過語音識別,讓機器自動識別出人所要尋找的內容,例如呼喚Siri打開某個塵封已久的APP,遠比自己在手機中查找要來得高效,特別是在手機裝了很多APP的情況下。隨著對話式界面的興起和語音技術的發展,如果能將這類形式運用的APP的導航設計中,那一定會革新現有的APP體驗。

大屏幕的交互設計

手機屏幕總是越變越大,全面屏在18年也開始逐漸普及。然而用戶的手機操作方式和習慣依然沒有太大改變,單手和雙手操作的比例依然各占一半。如何在大尺寸屏幕中設計出更好的交互,也是設計師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

(1)關注底部操作區

底部導航在這方面就有很好的延續性,既能提供舒適的操作空間,也可保證標簽的點擊性。在此之外,市面上也有不少產品將抽屜導航轉移到下部區域,讓用戶手指能夠更輕易訪問。

(2)精致的滑動交互

去年iPhone X帶來的交互形式讓人耳目一新,而新版AppStore和早前的蘋果地圖(iOS10更新版)也體現了這種精致的滑動交互。在國內APP中,夸克瀏覽器也有類似優秀的設計,讓網址輸入變得輕松而簡單。

(3)Ada

一款健康助理應用,通過對話的形式設計任務流程,并將導航區域轉移至屏幕底部,讓用戶能夠單手完成所有操作。

(4)ofo&蘋果地圖

小黃車APP的核心功能集中在下部區域,通過滑動方式也能完成頁面的喚起和關閉。

蘋果地圖也在整體交互上進行了徹底的重構。核心操作區最大限度的控制在(手指舒適區之間),通過滑動操作來控制不同頁面的層級轉換,讓用戶只用一只手就可以輕松完成目的地的選擇與導航。

小結

重復一遍上面的話嗎?不存在的。

 

作者:蔡陽明,交互設計師,交互一年級,懂點地質,玩點攝影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58用戶體驗設計中心(微信公眾號@58UXD),作者@蔡陽明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各個導航區域的內容和首頁如何關聯呢?

    回復
    1. 首頁放的是各個細分區域的入口,具體來說會由運營來配置,產品要做的就是給運營提供一個可以配置入口內容的后臺,支持配置圖+文字+鏈接/屏幕

      來自黑龍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