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微信車票設計故事
微信車票的設計師試圖通過“微信車票”來收集用戶情感,還原用戶出行場景,從而打造出一個溫暖的產品,重新建立起人與人、人與出行之間的深層聯系。
公交車票,對于現在的我們而言或許稍顯陌生,但在回憶里,那曾是一代人的情懷,伴隨著共同的成長,伴隨時光的逝去,讓我們品味一路風景與歡樂,到達人生的每一站。
小小的車票雖不起眼,卻是歷史最忠實的記錄者。從1899年中國出現首輛有軌電車,發行彌足珍貴的首套車票,到無人售票公交、BRT快速公交、觀光專線的出現,車票的不斷變遷見證了中國公交的發展歷程乃至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進程。
車票上的面值反應了當時的經濟狀況,公司的名稱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標語口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甚至從印刷車票所使用的紙張中也可以看出當時的物質條件情況。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公交車票卻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為了重拾那份遺失的小美好,結合時代發展的步伐,騰訊設計師為用戶打造了一系列電子車票,讓傳統車票以新的生命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今天,你能在手機上收到一張好友贈送的微信車票,小小的票面上或許畫著107路公交——那條學生時代上學和放學的必坐線路??吹竭@么用心的車票,讓人倍感溫暖。
微信車票的設計師試圖通過“微信車票”來收集用戶情感,還原用戶出行場景,從而打造出一個溫暖的產品,重新建立起人與人、人與出行之間的深層聯系。
設計對話
張貝:在車票原型試著推出之時,其實我們稍有忐忑,擔心現在的年輕人不認”車票“這個概念,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們做了一些用戶測試,發現微信車票這個概念受到了很多用戶的喜愛,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繼續做好這個功能。
Q:怎么想到要設計車票這個功能的?
張貝:微信車票這一個功能其實是在“騰訊乘車碼”基礎上延展出來的一個情感導向的功能性產品,我們旨在打破乘車這個固有的”體驗孤島“,讓車票來串聯用戶之間的情感傳達。
在開會討論乘車碼產品運營時,我們想到其實自己或身邊有一部分人其實并不是每天都乘公交車的,但這部分人有乘車的消費能力,比如他要給身邊的人,朋友支付車費,月卡等行為,或者當他要告訴朋友如何刷乘車碼的時候,我們隱隱感覺到,需要有一個載體來“形象直觀”地滿足用戶之間的這些隱性需求,你說他是強需求么,也不見得,但你總得承認你給別人買過月卡,買過車票吧,而這個“贈予”行為本身是具有強烈情感決策因素的,而單純的一個二維碼,似乎還并不能很好地達成這種用戶間情感訴求,所以我們提出了“車票”這個概念,試圖解決這些隱隱的癢點。
幸運的是,我們的產品經理動作也很快,第二天就畫了個ppt,來向決策方闡述和推動這個創意的落地,最基礎的產品原型我們整合了很多情感進去,比如語音啊,視頻啊,但最后發現那些最熟悉的畫面和文化元素才是最能被大家認可和傳播的體驗點,所以才看到了現在的這樣一些車票呈現方式。
所以說,在騰訊,我們其實是有這樣的習慣性思維和敏感度,即注重發掘用戶口碑與營銷導向兼備的產品形態,在每個產品上,如果都能設計出類似于下一個紅包級別的產品體驗,那對于用戶和騰訊來說,都是不錯的期待?!?/p>
黎翠霞:乘車碼產品的體驗目標,即“一種微信用戶刷碼出行的支付工具”。騰訊乘車碼功能其實已經很好地完成了這個體驗目標,使用時教育成本低、用戶路徑短,體驗流暢,同時解決了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問題,對用戶層而言,可以獲得便捷的支付方式,再也不用操心“沒帶零錢、沒帶公交卡、公交卡沒充值“的問題,冷靜思考一下,我們會發現乘車碼并沒解決用戶之間線上傳播的問題,始終看起來很像個高效工具,于是我們就嘗試用車票這一概念來給乘車碼賦以情感能量。
Q:車票的體驗設計定位是什么?
黎翠霞:最初的頭腦風暴階段,我們想到了很多的創意方案,我們發現“以他人代付的形式讓用戶免費乘車”這一設計機會點最能貼近用戶,很好地解決了利益相關者鏈條中“好友層”的利益。用戶通過獲得好友贈送的車票,從而接觸到乘車碼并開始使用。
于是,針對目標用戶,我們進行了多次用戶調研來驗證想法的真偽,發現用戶對車票是接受的,并覺得是有意思,票價的接受區間在10元以內?;谶@一次的用研,我們把車票的設計體驗目標定位為“便捷、小額、低門檻”,目的是在好友傳播當中能卷入更多的利益相關者,以解決體驗孤島。從設計規劃上來看,我們一直圍繞“用戶情感利益互利”這個體驗目標在進行設計。
Q:具體設計方案是如何落地的?
黎翠霞:車票的整個設計分為三個結構面。
第一層是底層的基礎支付功能,融合了車票元素和二維碼功能,讓用戶能夠對車票進行購買、支付、贈送和使用。利用社交關系鏈,在好友當中實現傳播。玩法上我們不僅僅允許用戶能一對一地贈送車票,還能一對多地贈送,發到群里讓好友一起搶,增加車票的娛樂性。
第二層是設計層,車票+支付=票面玩法。在車票購買頁,我們拋棄了傳統冷冰冰的表單做法,采用票面與金額結合的方式來強化車票,讓用戶直觀感受到車票獨有的設計DNA。
同時,通過對傳統紙質車票的研究,我們提取了三個重要的設計元素:
- 城市,用來強化用戶的地域民俗認可;
- 編號系統,為后期的運營做了擴展性準備,也更加符合車票調性;
- 留言祝福,祝福的加入增添了票面的情感溫度;
第三層是呈現層,在票面表現上,我們的靈感來源于美麗中國、美麗城市,我們更希望用戶看到車票時能想到幸福時光,想起他小時候拿車票坐公交的美好時光,看到車票時能想起跟這個城市的一些感情,他跟這個城市一起成長、一起進步的一些經歷,從而有所觸動。
司徒:票面設計過程中,我們一直思考從哪個視角切入更能打動用戶?一開始,我們從美觀的角度出發,設計出來的效果還不錯,畫面也很精美,但看久了會發現這樣的插畫缺乏情感鏈接,無法勾起用戶深層的記憶或情感上的共鳴。用戶會因為設計好看而贈送一次,但之后贈送動力會持續減弱,所以這不是一個好的方向,我們開始尋求新的突破點。
在跟用戶進行多次深入交流后,我們發現,捕捉日常生活場景元素能勾起他們記憶深層的回想,從而拉近車票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感。于是我們就開始往這個方向發展,在票面上進行文化植入,最終打造出一套套能戳中用戶回憶殺的票面。
Q:這一波回憶殺是如何跟票面緊密結合的?
司徒:我們希望把用戶很有回憶的車票重新呈現屏幕上,它是帶有質感和厚度的,所以在UI的設計上,主基調是偏擬物為設計風格,符合用戶心理對傳統車票的認知,熟悉的視覺元素可以激發用戶的興趣,而被喚起內隱記憶的用戶是最樂于接受相關信息的。
有了上述文化植入的設計思路,我們開始和當地城市的設計師進行合作,由他們先推薦人文風情,城市生活縮影地等當地特色,我們再聯合用插畫的手法進行創造,描繪出能產生共鳴的畫面。
另外,我們還和一些IP進行合作,描繪出用戶心中的美好生活,希望通過不同角度擊中用戶,在情感層面吸引用戶,加強對我們產品的認知。
事實證明,這一做法是正確的,在構思廣州票面時,廣州的設計師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投入了很多心思,共享了許多好的點子。內測時,當我們把“艇仔粥”、”青云書院“、“蝦餃點心”等票面發到群里,大家的反響很好,反應能從車票能讀出廣州的城市風貌和人文內涵。我們也得到了老板的高度認可。
這樣的反饋對我們而言是很有意義的,通過設計,我們真的戳中了用戶內心。
Q:你希望車票帶給用戶哪些期待?
盛辛欣:越是發達的國家,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越大,環保意識越強。車票,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支付載體,不僅承載了用戶間的美好情感,更把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傳播出去。
我們希望,以社交互動-車票為窗口,通過好友間贈票的情感驅動,能讓平時不坐公交出行的用戶因為有了車票偶爾能享受一次美好的公交旅途,為城市環保出行做貢獻。而車票票面所傳遞的人文信息,能激發大家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傳遞正能量。
寫在最后
微信車票剛剛推出,我們的設計師和所有人都明白,思考和期待都是美好的,用戶的真實體驗才是最有說明力的,在很多人看來,挖掘出更多用戶的服務機會點和情感結合點大多時候還是停留在“錦上添花”的價值,何時能夠讓設計變成給用戶的“雪中送碳”才是設計師們衷心追求的。
用設計師的話來說,“在設計這件事上,我們是認真的,在服務用戶這件事上,騰訊,是認真的?!?/p>
希望每個人在收到那張熟悉的車票時能夠開心快樂!
來源:微信公眾號“騰訊FITdesign”
本文由 @騰訊FITdesign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騰訊FITdesign
公交卡折扣一塊六,二維碼兩塊,四毛錢它不香嗎
反正我從手機上又轉回實體卡了,原因:1.不靈敏,不精準,亂扣費;2.有點麻煩。3.手機經常沒電。
贈送他人車票這個,感覺僅僅是為了社交而強行設計?,F實中并不必要。 場景一,我沒帶卡,用微信支付。一般都有錢,沒必要別人提供。場景二,別人因為好看而發我一張車票,我并不需要它(因為我坐地鐵),問題來了,能折現嗎?
結論,該功能就是個一波流,以后必砍。
可以在特殊節假日,例如春節、中秋的時候親情氛圍接車票形式推一波運營,主題當然還是乘車碼。長期來看確實沒有意義
產品的賣點是建立在“發達國家公共交通消費越頻繁”之上的,假設這個邏輯成立。
那么它還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易用性,北京的公交是要刷兩次卡的,實體卡只要握在手上不需要任何額外動作就可以使用。
反觀微信車票,上車:打開微信——打開車票——關閉微信(車票),下車:打開微信——打開車票——關閉微信(車票)。
多余動作太多,不方便。
個人想到的解決方案。一、微信車票贈予后可以直接轉移到實體卡上,或者微信自己出實體卡。
二、微信車票能夠做出新模塊,讓用戶不會輕易跳出[微信車票],但是這基本不可能。那么多app都比車票有吸引力,憑什么別人不跳出?
最后,易用性這個問題不解決可不可以呢?
公交車這個場景,人在下車和上車這兩個動作上要花的時間是越短越好,因為公共交通很講究效率,易用性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效率,假設我的手機很卡,剛打完王者榮耀馬上要下車了,微信半天打不開,怎么辦?下次不會在用[微信車票]了。
你說的問題,在我之前使用支付寶乘車碼的時候就有體會,所以我后來換回實體卡了
還是忍不住想吐槽您的…思路
文章主要講的是對這個產品的情感化賦能,品牌感營造等,您非要說易用性…既然您提到了,那我也說一下我的一些觀點:
1、文章所講的內容的場景并不是您提到的“正要坐車,需要刷碼”而是“在平常的生活聊天中,向別人贈送車票”(我想也少有人在快上車的時候進行這個操作)
2、你提到的手機刷公交體驗不如實體卡,這一點,這個沒辦法否認?;蛘哒f至少在您提的場景之下,刷手機遠不如刷卡。但您想通過這一點就證明“手機刷公交”的需求不存在,那還是有一點勉強呢。用戶體驗地圖可不只有“使用中”這一個場景,而且市場已經給了答案。
3、關于您的解決方案,第一點——如果微信能和相關機構達成合作,做成卡和手機統一,自然體驗會比原來好,而且也滿足了更多的用戶(實際上北京公交卡現在就可以這么做)。
第二點,就很難認同了,只出實體卡這個事情,一方面繞不過相關機構的檻,最多出一些“聯名卡”,另一方面,微信車票這個產品本身,就要去和阿里競爭線下移動支付場景,你換成了做一個卡,這件事情的意義就沒有實現用戶與用戶在微信的聯動、沒有了情感這個層面的賦能,這個卡就只剩下了個周邊產品的功效,別人為啥這么做??。?/p>
NFC 解決不易用的弊端
對于你講到的那個微信支付要打開微信,掃碼,關閉微信那個問題,那么如果是實體卡的話,那你豈不是要從包里拿出卡,刷卡,然后再放回包里。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微信支付不會比傳統的刷卡支付要麻煩。我覺得微信車票賦予了交通卡一個情感的信息能夠與用戶有一個情感的互動,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