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貸UGD團隊創始人:從UED到UGD的三大標志
如果沒有一個完備的增長體系做支撐,是很難成為真正的UGD的。
前些天發的文章《為什么我們要從UED轉型成UGD》反響熱烈,很多人私信我說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還有的人說自己或團隊已經和UGD的模式很接近了,專注用戶增長、留存及其它重要的業務指標。
但是其實,并不是關注業務增長就是UGD了,UGD和UED在思維、目標、方向、方法上都存在巨大的差異。
首先,UED主要是問題驅動,而UGD是價值驅動
問題驅動的思考方式相信所有的UED都不會陌生:當我們試圖改進產品時,總是先從業務方、用戶那里收集問題,然后再總結歸納問題,形成設計目標,再圍繞設計目標給出設計方案,最后通過數據驗證效果。
如果不考慮增長,這個模式沒有什么問題,畢竟它不是為增長服務的;但如果要像上篇文章說的“以用戶為中心,以增長為導向”,那么這個模式顯然遠遠不夠。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積累,我們逐漸發現了下面的模式(我們叫它“精益閉環”):
首先我們“以終為始”的提出想要增長的指標(這個指標代表了產品整體價值、包括商業價值的提升),然后提出假設(做什么事情有可能提升指標),再圍繞假設考慮如何進行設計并分解(比如優化某個模塊可能提升指標,但是優化該模塊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把它逐一拆解開來),最后整體排列優先級,逐一上線并驗證。
這樣,我們不僅有可能持續提升指標,還能非常明確的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指標得以提升。這種閉環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增長效率。
由于篇幅所限,所以這篇文章里我主要陳述理念,在后面的文章里可能會舉一些實例幫助大家理解。現在大家只需要記住,如果真的想以增長為導向,就必須改進原有的工作模式,用閉環的方式有針對性的高效提升指標。當然這和原先“以用戶為中心”的思想并不矛盾,我們在考慮設計方案時依然要結合之。這樣才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增長為導向”。
其次,UED支持業務,UGD選擇業務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如果想以增長為導向,我們很難通過純粹的支持工作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主動出擊,結合設計思維的優勢(嚴謹、重思考、重分析、重方法論),找到最有可能幫助提升業務的工作去做。
舉個例子,本來我們團隊大部分人力都在App優化上(支持工作),后來發現通過優化App提升業績的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我們決定在拉新和激活上發力(主動出擊)?,F在公司在拉新上(精準營銷)的運營費用非常可觀,如果我們能提升營銷落地頁轉化,就能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通過精益閉環的方法,我們去年在測試渠道提升該頁面轉化超過40%)。
當然,如果沒有具體的方法支撐,這個過程就完全靠Leader的主觀判斷了,這是不可靠且難以傳承的。于是我把AARRR模型與用戶體驗地圖做了結合,形成了用戶增長地圖,幫助所有人都學會如何做判斷。
關于用戶增長地圖其實要說的很多,在我的新書里有詳細的講解,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可能會有不少人提出質疑:我們每天忙的要死,支持工作都做不過來,哪有時間再去主動找機會呢?其實通過很多方式都可以提升支持工作的效率,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請關注后續文章)。拿我們團隊為例吧,通過智能組件庫的啟用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得我們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創新。在我來到宜人貸之前,團隊100%的工作都是支持;去年,團隊大概80%的精力用于支持;今年,支持的比例會進一步降低,而創新項目會越來越多。
第三,UED方法穩定,UGD方法靈活
入行這些年,我經歷的產品類型很多,從不同階段到不同門類多多少少都接觸過一些,我發現和類型之間的差異相比,產品在不同階段的差異對產品設計的影響更大。
因為每個階段的產品目標是不一樣的(探索期首要任務是活下去;成長期首要任務是超越競爭對手活得好;成熟期追求商業價值最大化),而設計作為其中一個環節,它的目標必然會受產品目標的影響。
而現在很少有設計師會有意識的針對產品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設計思路。而是一股腦的選取類似的指標、類似的思路、類似的方法,然后又發現效果不夠理想卻不知道問題所在。
實際上,面對從0到1的探索期(引入期),我們需要的是一把鋸子,因為萬事開頭難,必須有膽量發大招;面對快速發展的成長期,我們需要的是一把斧頭,幫助我們大刀闊斧的改進;面對發展進入瓶頸的成熟期,我們需要的是一把小銼刀,精雕細琢的改良產品找到最佳效果,這個時候稍微用力過猛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所以作為一個UGD,我們永遠會隨身攜帶一個工具箱,根據產品的不同情況選擇合適的工具,而不是只會使用固定的思路。我知道大家一定想了解具體的方法和案例,但由于篇幅所限,這里的方法我只能高度提煉后點到為止??傊?,如果沒有一個完備的增長體系做支撐,是很難成為真正的UGD的。
相關閱讀
#專欄作家#
劉津(微信公眾號:津樂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宜人貸UGD團隊創始人,前阿里巴巴交互設計專家、網易電商設計主管;暢銷書《破繭成蝶——用戶體驗設計師的成長之路》作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作者是一個市場營銷類或者產品運營類思維的人才,卻從事了UED的工作,所以要借鑒的是跨界設計思維。比如我做過企業文化,那我的思路可能是UCD,可能從業一條就很合適,:)哈哈
UGD與Lean UX相比的優劣是什么?
期待一些具體的方法和實際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