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交互設計(一):VUI發展及特征

2 評論 9833 瀏覽 78 收藏 10 分鐘

當語音交互、智能匹配以及個性化推薦成為新一代用戶主流的交互方式時,現在以一個個獨立的APP構筑的服務會面臨巨大沖擊。

隨著移動智能終端和云計算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悄然顛覆著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VUI(Voice User Interface,語音用戶界面)作為一個新的領域也在快速發展,并對用戶體驗提出了更多關于語言學、情感塑造、邏輯搭建等方面的新要求。

大家想一下VUI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改變:我躺在沙發上,雙手打著游戲,我只需要用聲音就可以操控空調、預定一份外賣,并且在一小時左右就能吃上,相信這種體驗一定不錯!

1. VUI的發展

那么,在原有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用戶界面)如此豐富的情況下,為什么要新增加一種交互方式呢?它們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輸入方式不同。最顯著特性就是“解放了雙手”,在獲取我們關注的信息時,可以用最自然的語言進行溝通,眼睛和手可以同時處理其他的事情。

1.1 VUI的第一個時期

20世紀90年代,誕生了第一個可行的、非特定的(每個人都可以對他說話)的語音識別系統,交互式語音應答(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IVR)系統的出現代表了VUI的第一個重要時期[1]。

人通過電話線路進行交互并執行任務,如機票預訂、銀行轉帳、業務查詢等。相信大家都用12306電話訂票訂過火車票,我們通過輸入數字命令,與系統進行語音交互,它的主要特點如下:

  • 優點:擅長識別和播報長字符。
  • 缺點:用戶很少有機會暫停系統,系統占主動地位。

圖:12306電話訂票

我們通過輸入身份證號等,讓系統進行身份與指令識別,系統也會播報各個站點如:1北京、2天津、3山東等長語音讓我們選擇,回想一下那個過程,我們必須不斷地與系統進行交互,如果中間出現錯誤,只能掛斷重來,因此整個交互過程會容易讓用戶處在謹慎、局促的狀態下。

1.2 VUI的第二個時期

我們現在所處第二時期的初期,目前很多像siri、Google這類集成了視覺和語音信息的APP,以及Amazon Echo這類純語音的設計產品,逐步發展并成為主流[1]。隨著語音識別技術、AI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在手機設備中用語音處理很多事情,但還有很多事情目前無法通過語音完成,需要我們探索。

圖:Google語音APP

圖:Echo語音助手產品

2.?VUI與GUI相比的優勢與劣勢

以目前TXD團隊沉淀的GUI設計原則為檢驗標準,進行橫向切割,縱向對比VUI的優勢劣勢。

圖:TXD設計原則

主要的優勢有:

主要的劣勢有:

因此,通過對比我們發現,GUI在清晰、高效、通用方面更具優勢,這也恰恰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關鍵,能夠準確給用戶提供幫助,且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通用性,相對于“一問一答”點狀獲取信息的方式,更為高效。VUI則是設計所要追求的一種最自然、最親切的交互方式,是“帶有情感、溫度的交互體驗”,真正的從用戶角度出發。從我個人角度來看,在目前技術發展的階段,VUI更多是一種輔助,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完全取代GUI。

圖:兩種交互方式各有所長

3.?語音交互產品主要應用場景

各個場景下,用戶的需求會有所不同,因此語音交互設計需要針對特定場景,做功能與語音交互的區別設計。主要的應用場景有:智能家居、車載駕駛、企業應用、醫療和教育,本文就這五種場景下的語音交互產品做簡要分析與舉例。

3.1 智能家居

圖:智能家居類語音助手的產品發布

通過上圖,列舉了主要智能家居類語音助手的產品發布,在今年一季度美國語音助手市場中,Amazon Echo的市場份額達到70.6%,Google Home則占到23.8%,而其他廠商(包括蘋果、Lenovo、LG、Harmon Kardon和Mattel)分食剩下的市場份額,為5.6%,可見市場競爭壓力。

3.2 車載駕駛

3.3 企業應用

3.4 醫療

3.5 教育

在各個場景下,目前手機中所對應的APP應用都十分豐富,我們在日常使用中也經常會遇到需要同時打開多個APP進行比對使用,例如我們想找一家價格實惠、味道不錯的飯店,可能需要在口碑、點評等多產品上進行查找。

試想,如果語音智能匹配技術成熟,我們只需要用語音輸入一次需求,系統即可自動推薦與之匹配且符合我們個人喜好的結果,這才是用戶體驗所追求的自然、快捷、流暢。

圖:各場景下的手機APP

“當語音交互、智能匹配以及個性化推薦成為新一代用戶主流的交互方式時,現在以一個個獨立的App構筑的服務會面臨巨大沖擊。

復合體驗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逐步瓦解單一介質(印刷品、屏幕、聲音)帶來的感官刺激。[1]”

參考書籍:

【1】《語音用戶界面設計》 Cathy Pearl (著)  王一行(譯)

 

作者:晏菲(史慧婷),阿里巴巴交互設計師

來源:微信公眾號“TXD技術體驗設計(ID:TXD-UED)”

本文由 @TXD技術體驗設計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很有學習意義~尤其那個GUI的原則橫向類比
    已關注公眾號,希望能看到更多關于VUI設計思路、方法、實踐類的文章 ~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