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OS、Android通用的交互設計
本文作者@一大坨黃?供職@微博UDC設計中心?。近年來,在技術方式,網頁自適應的興起、微軟Win8系統的發布,都在試圖解決一個問題:讓同一產品能在平板、PC等多平臺下同時使用。
由此可見,替換掉冗余的多版本開發模式,發展通用性,是未來產品發展的一種趨勢。因此,設計師也要在不同的平臺規范和習慣中尋找共同點。
針對多平臺這一問題,很多網站的解決方法,是為不同的設備提供不同的網頁,比如專門提供一個Mobile版本,或者iPhone 、iPad版本。這樣做固然保證了單一平臺的使用效果,但是他妨礙了用戶對一家產品的連貫性認知。使用起來比較麻煩,同時要維護好幾個版本。而且如果一個網站有多個portal(入口),會大大增加架構設計的復雜度。
如果你要說“因為屏幕大小不一樣,需要針對性的設計才能最大化的利用屏幕空間?!蔽艺J為這是產品經理強加給用戶的需求,因為在用研過程中,很少聽到有用戶的反饋是“我覺得這個地方空掉了,好浪費”。能考慮到最大化利用空間這點固然是好,但是,如果以犧牲用戶對你家產品的操作習慣為代價,那就沒有節操了。
作為交互設計師一枚,從產品開發者的角度來想,類是要分的,不過差別太大就不好了。因為,版本對于開發者的意義遠遠大于用戶。從用戶的操作行為來看,PC版、iPhone版、iPad版、Android版神馬的… 差別不過是:通過觸摸來完成操作,或是需要通過鼠標來操作。
要做到一款產品完全適用多個平臺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是綜合考慮多個平臺,找出共性,讓差異減少到最小。
在現有的產品產品設計中,已經看到多平臺通用設計的模型了,例如,雖然Android平臺自帶物理返回鍵,但是在Android許多應用中仍保留了iOS的虛擬返回操作。
上文分析過,各平臺的操作對用戶來說,差別是通過觸摸或是通過鼠標來操作。接下來,從用戶角度出發,針對這兩種操作行為總結幾點設計中要注意的問題,保證多平臺的通用性:
交互層面:
一個完整的交互事件包括:交互行為+交互對象+交互展現。宏觀上多平臺的交互通用性要從這三個方面考慮。至少確保一個產品的主要功能的交互差異不要太大。不過,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各個平臺的獨特優越性,還是要充分利用。
由于鼠標懸浮只適用于鼠標操作,而語音、亮度、位移只適用于觸摸操,因此,一個要兼容多平臺的產品,在主要功能上,要避開這些交互行為。而是采用兩者的交集:鼠標點擊、鼠標拖拽、獲得焦點、鍵盤彈起和滾動滾輪。
主要功能的交互對象一致
所謂交互對象,就是交互動作的直接接收者,一般體現為一個按鈕或者熱區,要考慮多平臺的通用性,就要從其位置和大小兩個屬性入手
觸摸操作(iPhone、iPad、Android等)
位置:用戶使用手機,多是單手握住手機底部,豎屏操作;而使用iPad多是雙手握住機器中部,橫屏操作。這兩種場景下的易觸位置如圖
大小:根據iOS規范,理論上可觸擊元素的最小尺寸應該為44像素(約1/4英寸或7毫米)見方。
鼠標操作(PC)
根據費茨定律,PC端的交互對象描述如下:目標越大,所用時間越短。距離越長,所用時間越長。
由于PC鼠標箭頭能夠點擊的區域可以很小且相對精確,PC端的約束較輕,所以這里只單向考慮了觸摸操作平臺,將主要功能置于屏幕下方,尺寸大于44像素(約1/4英寸或7毫米)見方的點擊區即可。
主要功能的交互展現一致
所謂的交互展示就是交互行為作用在交互對象上產生的結果、反饋。兩大操作形式上不做區分,只要技術支持,形式不限,重要的是平臺實現效果的性價比。
實現多平臺的通用性設計不僅需要交互層面的考慮,還需要視覺和技術層面綜合考慮,由于本人從事交互,其他兩項無法深入分析,找出共性。還請人心人士補充。
編后語:作者這段話很傲嬌,特意為作者留下
作為一名普通用戶,吐個槽~
雖然不是5歲的美國小蘿莉,不過我還是受夠了各種操作平臺的分類,以及瀏覽一個網站或者使用一款產品要學多個版本的行為?。「鞣NPC版、iPhone版、iPad版(所謂的HD)、Android版… 我想說,版你妹呀…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