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而設計?從設計有趣的壽司開始
一個漂洋過海的壽司食玩,為什么會讓大人無從下手,不會使用?是語言文化地域的差異?還是設計師眼里只有自己的設計?本文將淺析一種無差異化設計語言,兩套通用的設計流程和較為全面的設計決策。
1. 有趣的壽司
5歲的小侄子拿一包“食玩”向我老婆尋求幫助,希望教他DIY好吃好玩的壽司。但是翻看全日文產品包裝后,就連在日企工作,日語專業很好的她,面對這份幼兒食品包裝也傻了眼。為什么擁有閱讀能力的成年人反而無法正常使用“產品”?
たのしいおすしやさん— 有趣的壽司
我是名視覺設計,即使看不懂日文,也能透過設計接收到產品傳達的信息,看圖說話關聯圖形和顏色,發掘排版和布局的信息層級,從設計者的視角可以很容易解讀這份“天書”,但在普通用戶眼里并非如此。
“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無腦化”。嘗試拆解步驟,去除信息過載的“文字”干擾,選用最簡單的圖形符號作為視覺語言。讓真正的目標用戶(5歲左右的小朋友)不需要查閱文字的情況下,也能看懂教程,使用產品。
- 第一步,將藍色包倒入1號槽,加水攪拌出白色的米飯
- 第二步,將黃色和粉色包分別倒入“紋理”槽,加水鋪平成黃色的雞蛋和粉紅色的金槍魚
- 第三步,完成紫菜、魚子制作;開始制作壽司…
2. 共同的設計語言
盡管地理、文化、習俗存在差異,對不同領域的設計影響也很大。但各領域的設計工作本質是相同的。所有設計都植根于一種通用的熟悉語言,有著共通的元素,如布局、圖案、顏色,對比、重復等。相似的輸出流程,如研究、分析、原型、設計、展示等。
掌握設計語言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學科的設計者,踐行這一門學科語言都會增加另一門學科的才能。多學科設計的融合,可以大大提升整體設計直覺。
鏈接:https://saijogeorge.com/brand-style-guide-examples/
圖自:google design
設計語言是互通的,讀懂設計的同時還加深現有的設計認知,通過兩個層面的理解設計的目的是什么?
- 可用性層面:幫助用戶解決特定問題
- 易用性層面:設計將情感轉化為體驗
實現設計目標的過程,往往需要兼顧“美學”和“功能”,美就是生產力,美的作用不僅僅在于養眼,還可以影響人們的正向情緒,促進人們反思,提升效率。設計同樣是種約束力,要求設計師以很高的審美標準,去不斷的追求新穎和美感。
人們會對有設計感的產品更包容,在產品使用中多嘗試不同的操作方法,自覺發現問題自行解決。
「案例」寶馬的設計總監說,我們生產的根本不是汽車,是“藝術品”;福特公司也宣稱,現在的福特汽車馬力早已經讓位給風格,用戶就是為設計買單的。
「案例」美國政府部門也在追求設計,04年的時候美國國務院宣布取消了使用多年的12號等寬字體,換了一種14號新羅馬字體,因為新字體看起來更工整美觀。
設計影響著社會、經濟、政治方方面面。設計終究是實用的,具備“功能”的,據統計每增加1%的設計投入,公司的銷量和利潤就會平均增加4%,一個商品最能提升的價值空間就是設計感。
荷蘭設計大師馬塞爾·萬德斯(Marcel Wanders)
設計是與世界交談的方式和語言,應該與那些代表生活本質的物件相連,“設計師真正的工作是為新設計找到一個合理化的理由,而這個理由的背景無疑就是生活?!狈磳Π言O計作品束之高閣,好的作品應與日常生活互動。
3. 共通的設計過程
3.1 設計過程:理性、演化模型
良好的設計過程造就良好設計的可能。設計過程大體分為兩種方式 – 理性模型和演化模型。圖例常見的理性模型的服務設計流程。
圖自:eico design
3.2 理性模型
理性模型是由計劃任務驅動的線性順序發展的設計全過程。會以一種受限的方式進行研究和獲取新知。這種方法可作為任何設計領域的基礎,將設計方法論概括為三點,研究 > 頭腦風暴 > 測試(分析、設計和實施)
理性模型應用廣泛,分別是預生產的設計,后期制作和重新設計。如果能夠完全按理性模型進行設計固然是好的。但工作中的目標、預算和資源經常發生改變,很少能以預期的步驟流向下一環節。最大問題是每個大環節下又由幾個較小的過程組成,看似線性的單鏈路很簡單實則運行擴展的層級繁雜,設計周期非常漫長。
理性模型(左)對比 演化模型(右)新設計過程,多環節并行(分析、設計、實施)
3.3 演化模型
演化模型是由多個相關概念組成的更自主自發的設計方法。它假設設計是即興的,在沒有預先定義的階段,不同環節中(分析,設計和實施)都是可并行的。
演化模型促進設計師激發潛能。就好像生活在寒冷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在長期極度惡劣生活條件下,逐漸演化出一套生存機制,他們可以不用地圖、指南針,僅依靠星星、風向甚至是雪堆的形狀就能精準判斷定位。
演化模型下對設計師要求更高,需要設計師具有良好的審美的同時,可以使用創造力和情感來塑造各種的設計可能性。在出現意見分歧時,以專業的判斷和常識迅速帶入某點推進設計,進而大幅提高效率。 由于這種方法沒有按照階段順序進行硬編碼,它幾乎存在于所有的學科中。一旦掌握這類設計范式就可以廣泛應用,成為探索新領域的基石。
「理性模型」典型的UI工作流程環節會由12個部分組成,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和資源來做設計,就算是缺少經驗的新人設計師也可以選用理性模型按部就班的完成設計,所有的步驟是為了保證設計質量。
「演化模型」很多項目時間短、資源有限,理性模型不適用,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就會以強大的整體設計直覺,在“理解需求”的前提下,直接進入最核心設計環節。排除外部干擾,省略已經在大量項目演化中被反復驗證環節。對設計的產生預判使得作圖又快又好。這就是演化模型的魅力。
4. 全面的設計選擇
每個設計師不可避免地都會遇到無法做出設計決策的情況。是求助高階的設計總監、美術指導的專業經驗?還是相信經過研究、分析更懂用戶的設計直覺?這是一種選擇。
我們是設計師不是科學家。不一定需要為我們所做的每一個審美決定提供證據。有時我們的專業會受到各方的壓力和挑戰,不要急于否定自己,堅信設計同樣也是一種選擇。只有設計的本能和獨創性,幫助產品在混亂的信息時代脫穎而出,設計的意愿取決于對設計的想象。
—五感一體的設計建構—
“欲望”的土壤產出設計的果實
語言告訴我什么是設計。過程解釋怎么做設計。那為什么而設計?設計界的哲學問題,“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總結,我想引用《設計中的設計》書中的插圖,假如設計是長在樹上的果實;市場才是培育果樹的土壤,構成市場的個人“欲望水平”控制土壤的質量。培育土壤你選擇種怎樣的樹就會產怎樣的果。眼中所見,心中所想便會成為你最終的設計模樣。
作者:馬寶,網易資深視覺設計師,我想成為數字生活家,一本正在行走的全科設計效率指南。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網易UEDC,作者@馬寶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