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例分析:交互設計如何提升產品轉化率?

2 評論 8721 瀏覽 63 收藏 15 分鐘

本文作者結合自己所做的一些關于提升轉化率的項目,就此為案例來探討一下,在這個過程中,交互設計需要思考的方向。

轉化率,這是一個互聯網團隊經常會提及的名詞,在某些團隊里,轉化率甚至是第一指標,比如:電商類、理財類產品,轉化率成為衡量產品優質與否最重要的指標。

那么轉化率一般是怎么定義的呢?

舉個例子:注冊轉化率,假如今天有100個游客用戶進入注冊頁面,最終只有5個用戶注冊成功了,那么這里的注冊轉化率就是5%。以此類推,還有什么綁卡轉化率、投資轉化率、下單轉化率等等。

可能有設計師認為提高轉化率更多是運營和產品的工作,其實不然,轉化率這個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運營手段、產品功能、用戶體驗和界面設計以及品牌信任度等各方面因素,糅合在一起,才決定了最終轉化率的好與壞。

那么作為交互設計師,我們該如何為提高轉化率從而做出自己的貢獻呢?

最近筆者在做一些關于提升轉化率的項目,那么就依此為案例來探討一下,在這個過程中,交互設計需要思考的方向。

首先介紹一下項目背景,筆者目前在做一款金融理財類app,現版本的某些流程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最終投資轉化率一直不太理想,于是我們打算開啟新版本的流程改造工作,改造的思路大致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設計方案—推動執行—數據分析—優化迭代。

第一步:發現問題

我們通過內部數據發現,目前app的投資轉化率一直處在一個比較低迷的狀態,然而如何提高投資轉化率也一直是我們不停思考的問題。

如下圖展示:

我們目前的投資轉化率大概只有1%不到,100個人進來投資頁,大概有60人有購買意向,但是最終購買成功只有1人不到,這里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購買成功率那么低?流程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界面展示信息是不是有問題?

抱著這些疑問,開始嘗試去分析一些背后的原因。

第二步:分析問題

上圖為我們當前版本的產品購買流程,根據上圖數據反饋可知:從產品詳情到購買頁,這一步的轉化率為59%,從購買頁到購買成功這一步的轉化率直接降至1.6%,也就是說整個流程的第二步存在極大的問題,從而導致用戶購買成功的阻力很大。

一般來說分析一個問題主要考慮以下4個點:框架、流程、內容和布局。

按照這個思路重新梳理一下現版本流程的問題:

(1)框架,購買投資流程頁面單一,不涉及到框架結構的問題,這里可以先不考慮;

(2)流程,產品詳情頁—購買頁—購買成功,這是理想情況下的主流程,實際上購買頁面的邏輯遠比想象中復雜的多。

下圖是購買邏輯流程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購買頁面用戶可能會被連續打斷3次,首先驗證是否綁卡,未綁卡的話只能強制引導去綁卡;然后再判斷賬戶余額有沒有錢,如果沒錢又強制引導去充值;最后再判斷有沒有設置交易密碼,如果沒有又強制去設置交易密碼。

就是因為有太多強制性的門檻導致用戶購買成功率極低,所以這里的流程是一定要重新優化的。

比如:綁卡流程、充值流程和設置交易密碼流程,能否在注冊的時候,或者在首頁等其他地方,多一些曝光的入口,讓用戶盡量提前完成這些流程,減輕用戶在購買頁的壓力。再或者增加其他支付方式,避免用戶只能通過余額來進行支付的尷尬境遇;或者說在沒有設置支付密碼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方式來代替,比如:短信驗證碼來驗證。

在思考方案的時候盡量和團隊其他同事多交流,盡可能地探究清楚產生這些問題背后真正的原因,因為有些方案可能涉及到公司本身業務流程,或者技術實現問題,你至少要確保你的方案最后是實際可執行落地的。

(3)內容,其實頁面承載的內容也是非常重要的,現版本的產品詳情頁和購買頁內容上面有些雜亂無章,信息沒有主次,視覺上面信息引導不充分,用戶真正關心的內容并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

(4)布局,頁面布局方式主要是跟內容結合起來的,信息重要度從左至右遞減、從上至下遞減;操作重要度從左至右遞增、從上至下遞增。一些原則性的法則,比如:一致性原則、費茨定律、席克法則等等可以去參考交互設計的7大定律和尼爾森十大可用性原則,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第三步:設計方案

分析完問題所在之后,現在可以開始著手設計方案了,首先重新優化流程。

這是優化后的操作流程,用戶的操作路徑被拆分為:瀏覽產品詳情—點擊購買—輸入金額—選擇支付方式—點擊支付按鈕—短信驗證碼或者輸入交易密碼—購買成功。

整個用戶操作流程通暢無阻,盡量減少了不必要的流程干擾,支付方式加入了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可以在不強制用戶綁卡的同時并且可以快速完成投資,交易密碼也不強制設置,讓沒有設置交易密碼的用戶通過短信驗證碼的方式進行驗證,從而提升用戶在購買流程上面的效率。

然后再根據上面流程,進行單個頁面布局和內容的重新梳理,經過仔細的思考和多次的探索,終于將產品詳情頁和購買頁進行信息結構重組。

產品詳情頁當時設計的時候是這么考慮的:產品詳情頁是決定用戶是否投資的關鍵頁面,與超市里采購實體商品一樣,用戶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同樣會去了解收益率、期限、收益金額、是否有優惠、產品安全性如何等等這些信息。

現在模擬一下用戶逛超市的心理場景,用戶在貨架上挑選心儀的物品,綜合對比后選擇了一個,拿起來看一下詳情,價格如何?分量多少?對比一下性價比,是否有活動優惠?物品質量如何?銷量怎樣,售后如何等等。

一系列的考慮和抉擇后,用戶覺得不錯,然后放入購物車,最后結算。

同理,我們把場景替換成購買理財產品:用戶在理財平臺瀏覽產品——發現一個有吸引力的產品——進入產品詳情了解清楚——看看收益率如何、投資期限多少、加息詳情如何——如果我投資的話具體能賺多少錢呢——有沒有額外的活動優惠呢——現在買什么時候開始收益,什么時候可以到賬——產品安全性如何,能否保證我的錢是安全的呢,看看別人都投了多少(用戶的從眾心理)——投資了之后能否清楚地了解錢的動向——用戶經過考慮之后覺得還不錯——去購買——然后投資成功。

所以按照這個思路,我將產品詳情頁劃分為5大板塊,從上至下依次為:收益加息板塊、收益估算板塊、活動優惠板塊、投資規則板塊以及產品安全板塊。

  • 收益加息主要展示產品基本的收益率信息以及加息情況;
  • 收益估算可以讓用戶快速計算出自己的實際收益情況;
  • 活動優惠入口前置,讓這個入口提前曝光,讓用戶能夠快速了解可以用哪些優惠券;
  • 產品詳情包含了資產內容等大量文字信息,這里只提取了用戶最關注的投資時間節點信息;
  • 資產安全區用三個維度來展示,分別為投資記錄,常見問題和安全保障,通過不同的維度來增加用戶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同樣購買頁也相當重要,上面流程已經說過,加入了第三方的微信支付,好處就是能讓用戶最快地完成購買投資,而不需要強制要求用戶進行實名綁卡。

在信息重構和頁面布局方面,依舊將內容劃分為3塊,從上之下依次為:金額輸入和預期收益區塊、優惠券選擇區塊、選擇支付方式區塊。從認知心理上來說也符合用戶預期,輸入購買金額——選擇優惠券——選擇支付方式——確認購買。

這里有個新的想法是輸入金額的同時下面的預期收益同步展示,并且將收益拆分為投資收益和優惠券收益兩種,讓用戶能夠清晰了解每筆收益的來源與詳情。

在設計這個頁面的時候,有兩個點跟其他同事產生了分歧:

第一個是關于優惠券選擇的,一個方案是用戶進來系統默認選擇一個優惠券,另一個方案是讓用戶自己手動選擇優惠券。第一個方案好處是能夠減少用戶操作,而第二個方案雖然增加了用戶操作成本,但是從用戶心理上來說也同樣增加了用戶喜悅感,然而具體選擇何種方式還需要更多數據來分析。

另外一個分歧點在于支付方式的展示,一個方案就是現在這種全部展開,還有一個方案是用浮層展示。

如下圖:

這兩個方案各有優勢,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方案一,這其中的詳情就暫且不說了。其實在設計的過程中會發現,一個看起來簡簡單單的購買頁面,里面其實包含了相當復雜的邏輯規則。

這3塊內容之間相互關聯,相互牽制制約,要考慮到各種可能會報錯的情況,如何避免用戶犯錯,金額不同的情況下優惠券的展示規則又是怎樣的,不同的支付方式在輸入金額不同的時候,默認的選擇規則又是如何的,這其中的細節這里就不再講述了。

設計完流程和頁面之后,將流程和頁面串起來,產出最終交互文檔。

方案設計完成后,配合產品、設計、開發將方案推進執行,直到最后上線運行。

新方案上線之后,通過上線7天的數據反饋,我們從原來的1%不到小幅度地上升至3.2%,雖然提升幅度不算特別大,但是數據還是驗證了我們的思路和方向是對的,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優化迭代,探尋更多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早羽說,公眾號:早羽說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993bd92d5109

本文由 @早羽說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簡化了復雜流程,我覺得這個改變提升20%購買率是有的,怎么才提升這么一點?原因呢?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