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與設計師的利益矛盾

2 評論 4656 瀏覽 33 收藏 13 分鐘

我發現用戶與設計師存在不可調和的利益矛盾,如果設計師不主動讓步并尋求共同利益,設計價值難以發揮。一些設計師覺得自己處于食物鏈最低端,這可能是正確的生物的本能,眼光決定了地位。

有段時間有時我在困惑,設計究竟為產品提供了有用的價值嗎?

每次打開 Dribbble 或 Behance,賞心悅目的飛機稿會讓我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這時如果再打開 App Store 或任意一款 Android Market 一看,又會發現其實成功的產品在設計上也不過如此。例如下圖,就連圖標都尚且有如此大的落差,更不要說需要開發成本的界面了。

△ 圖標設計的理想與現實

這個問題在其它行業也存在的,網站上那么多逼格滿滿的包裝設計,然而現實中大賣的產品卻大多不算優雅。

△ 國產飲料三寶:左旺仔,右鈣奶,中間椰樹巋然不動

是設計真的沒法對產品提供多大的價值,還是說大家對設計本身有什么誤解?

有人也許會說:「哎呀,這都是SB甲方啊」、「老板的審美捉摸不透呀」、「歷史原因,暫時改不了」……

這些問題雖然也有,并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差異。即便沒有這些問題,「設計師喜歡的設計」與「用戶喜歡的設計」之間依舊有不小的鴻溝。因為每次做用戶測試和訪談時,我都能隱約觀察到一些問題。

這些經驗累積起來,我漸漸發現了設計的悖論——用戶與設計師存在利益矛盾。

一、利益矛盾

「這位設計師同學,你為什么做設計?」

「當然是為了賺錢……開玩笑的,因為有趣啊……也算是追求人生理想……其實最終目標是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 設計師同學

「這位用戶同學,為什么你看小視頻?」

「當然是好玩唄……也是一種勞逸結合嘛……關鍵是能跟大V們學習……其實最終目的是為了看見更大的世界!」

「你喜歡什么樣的小視頻 app 設計?」

「新穎而不失優雅。小視頻 app 設計對我的使用來說很重要,我希望能夠每天看見賞心悅目的界面,能夠一點觸達我想要的功能,能夠發掘我意想不到的需求……」

上面那句是開玩笑的,以我的訪談經驗,這位用戶同學的反應應該是:

△ 用戶同學

實際上,通常用戶根本不會關心他們使用目的之外的價值。如果一個產品能夠滿足他們的核心利益,只要體驗沒有糟糕到找不到用法,界面長得再丑也只不過是邊吐槽邊繼續用下去。

毋庸置疑肯定存在有追求的高級用戶,但這些人絕對是少數,而且在某一方面的高級用戶未必在其它方面就依舊是高級用戶。例如追求視覺效果的高級用戶,未必對簡單易用有追求;對簡單易用有追求的高級用戶,未必對功能全面有追求;對功能全面有追求的高級用戶,又未必對快速上手有追求……

△ 上圖來源:你想象中的用戶 vs 現實中的用戶

顯然做出更優雅高逼格的設計是符合設計師「賺錢、有趣、理想和創高更美好世界」的利益以及某些少數高級用戶的追求的,然而這些卻與普通用戶的利益差了十萬八千里。

如果產品設計總是在尋求滿足自己利益和少數高級用戶的最優解決方案,那么無異于給自己畫地為牢。忙得團團轉,卻找不到問題的核心所在。用這樣的思維方式設計產品,即便畫了再多的方案,除了自我滿足之外,并沒有提供用戶真正期待的價值。

二、路人思維

理解用戶價值的關鍵在于要想象對于你的產品而言,大部分用戶只是路人。因為很多用戶研究都以現存用戶為基礎,但是事實情況是大部分使用者可能還未完全從路人轉化為用戶。即便已經轉化了,也未必足夠忠誠,完全可能每天切換于不同競品。

△ 圖片來源:Wenling01 | Dreamstime

試想一下你去超市里買洗衣液(把自己設想成父母親戚等絕大部分普通人),你會選包裝設計最好看的嗎?會選擇看起來最專業的嗎?會選擇聞起來味道最香的嗎?

當然不是,大部分人的思維方式恐怕是:

  • 先思考一下是要洗衣粉還是洗衣液(如果選的是洗衣粉,可能根本就不會去看洗衣液了)
  • 在琳瑯滿目的貨架上掃一眼,定位幾個看上去最像洗衣液的東西(注意不是最好看的)
  • 對比尺寸和價格區間,直接 pass 掉偏差太大的 (注意不是最方便使用的)
  • 剩下的里面著重關注自己曾經在廣告里看過的(靠的幾乎是直覺)
  • 掃一眼功效確認是不是和自己想要的差不多(只要不偏差太遠也不會過于在意)
  • 最后才可能挑一下包裝是否美觀以及是否易于使用(易用性不一定能看出來)

在這過程中,路人最在意的是:

  • 產品門類
  • 外觀符合預期
  • 使用成本
  • 社會公信
  • 輔助功效
  • 包裝美觀和易用性(前者依賴于用戶審美,后者還不一定能看出來)

如果將目光局限于最后一點,就相當于把自己置于食物鏈的最低端了。所以一些設計師覺得自己處于食物鏈最低端,這可能是正確的生物的本能,眼光決定了地位。

三、用戶期待

產品對于用戶的價值在哪里?不同的產品不一樣,這個問題此文無法回答。但是看一眼上面的六點,想必你心里對用戶期待已經有了個大概。

其實除了第一點之外,其它幾個都是可以通過純粹的設計影響到的:

1. 符合預期

產品看上去像它該有的樣子,可能比好看更重要。大家那么忙,看到不懂的東西,除非好看到驚艷,否則一般都會直接跳過。

例如表現時間可以用很多種方式表示,創意產品可以有,但是日常使用時,如果不夠顯而易見就不會被用戶理解。

2. 降低門檻

讓用戶能夠以盡可能低的成本開始使用,將轉化率最大化。一旦用戶認可了產品,就會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這個時候再慢慢拉高門檻也不遲。

例如注冊流程,大部分用戶到這一步時還未完全轉化(沒有下定決心使用產品),所以此時并不適合給用戶「麻煩」的任務。對新用戶來說,比起想一個下次可以記住的密碼,直接用手機短信驗證碼注冊要方便很多,下一次再來時也不會忘記密碼了。

3. 社會公信

顯示產品社會公信的方式很多,例如最老套的就是打上「XXTV馳名商標」、「App Store Top 10 免費應用」、把各種合作伙伴和贊助商的Logo貼上、找名人做廣告……

互聯網上運用最廣,也相對優雅的方式是貼數據。哪怕人們對于數據的大小沒有概念,但是看到比較大的數字時,或多或少總會增加一點信賴感。

例如如果把我的名字附在我的專欄旁邊,這么做肯定沒有什么用。但是如果把專欄的關注量寫上去,看起來就稍微有吸引力了一些。

4. 功能可見

很多人會高估用戶對自己產品的耐心,就像是考生高估閱卷老師對自己作文的耐心,應聘者高估 HR 對自己建立的耐心一樣。

如果產品的主要功能不能夠一眼 get到,那么用戶就不知道有這個功能。如果用戶在其它產品感受到了更加豐富的功能,就很有可能立即轉移。

例如漢堡包雖然是很常見的導航方式,但是它會把所有東西藏起來,不建議把主要功能統統都塞進去。

5. 用戶審美

產品的視覺美觀要考慮用戶的審美,例如產品如果使用紫色,就會可能被很大一部分直男用戶無視。

△ 上圖來源:為什么界面設計大多喜歡用藍色?

6. 易用可見性

有些設計很巧妙,但是只有使用過才能發現好用。這樣對老用戶來說是好的,但是新用戶感知不到的話,可能根本就不會轉化成老用戶。

國產軟件經典設計案例之一就是「一鍵XX」,但看這文案就會有一種舒爽感。升級版可以像 Material Design 那樣,用一個很大的按鈕來替代「一鍵XX」這幾個文字,利用視覺重點給人簡潔感。

四、為價值而設計

其實不僅是用戶,客戶、周邊團隊……所有相關角色都有可能與設計師產生利益矛盾。只有找到找到共同價值,才能減少無意義消耗,最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作者:Z Yuhan,鵝廠 · 交互設計

來源:微信公眾號:「交互進階」

本文由 @Z Yuhan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講的很有啟發感,屬于怎么用都不錯的類型,但具體操作下去,真的就各見功力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