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交互的第四維 — 時機關系

0 評論 8884 瀏覽 3 收藏 12 分鐘

日常的交互設計工作中,設計師在明確了需求目標、用戶場景,搭建了信息結構之后,下一步便是構思如何讓這些信息與用戶之間產生有效的互動,而這就需要設計師將思路放在時間的維度上一步步的推進,這中間,便會產生許多關于“時機”問題的討論。雖然,“時機”一詞有其本身特定的含義,但“時”與“機”這兩個字卻有又可以拆分理解,牽出二者之間的微妙差異:

—??時者,四季也,代表著規律、循環的時間段,并且具有較強的普適性;

—??機,機會,指在特定的條件下的有利條件,不具備普適性,卻往往能產生好的結果;

例舉一個時下的例子:畢業生求職,都有所謂“金九銀十”的說法,每年九月、十月是求職的高峰期,于是各種針對求職的產品、廣告也均迎來爆發期,這是一段循環的具備普適性的時間段;而作為一個畢業生,也許通過導師或朋友的介紹,恰好得知了某個公司的職位空缺,于是積極準備直至錄取,這便是抓住了一個機會。

而將情景移到交互設計中來,站在設計師的角度,這兩個字又可以有其特有的詮釋:

圖1:“時”“機”關系簡圖

?— 即產品功能的主要流程交互,由持續的時間片段組成,也許是幾分鐘(如:閱讀),也許是數秒(如:登錄、注冊)甚至更短,而形式上可以是可見的(如:下載進度),也可以是不可見不可感知的(如:信息的同步)。

它所針對的是整個目標人群,無論是專家用戶還是小白用戶;

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引導用戶一步一步的達成需求目標;

而相對于信息結構中“上下左右的空間關系”的設計,在時間維度上,我們更應專注于功能模塊在時間上的先后串聯,引導用戶的操作行為,即“順序的設計”,即便是完全相同的操作,順序上的不同,也會造成體驗上的差異,試想,如果你是一個新用戶,打開兩個同類型的應用,一個告訴你“你需要注冊后才能體驗”,而另一個則說“你可以先體驗,如果覺得需要再注冊”,感覺上的差異就產生了。

但在日常的設計工作中,特別是在新需求的加入導致原流程的改動時,往往會因為思維慣性而忽略對順序問題的審視,這里可以舉例郵箱大師在設計手勢密碼功能時遇到的兩個順序問題:

1、何時告訴用戶:

在使用手勢密碼時,如果用戶忘記手勢密碼,可以通過郵箱帳號密碼進行身份驗證進入應用,同時刪除已被忘記的手勢密碼。

在早期的Android版本中,用戶通過驗證后,會先“關閉郵箱驗證頁面進入郵件列表?①”,然后“顯示持續2秒的toast提示 ②”,在整個流程體驗上也沒有發現不妥之處,于是在iOS的版本設計時,也采用了這套設計,但由于iOS的系統提示樣式與Android不同,“手勢密碼已刪除”的提示使用顯得非常的突兀。面對這種情況,一開始我們期望通過視覺進行優化解決,但最終發現,通過調整“驗證頁面關閉”與“提示顯示”的順序,這個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

圖2:手勢密碼-郵箱密碼驗證,安卓(左),iOS-舊(右)

圖3:手勢密碼-郵箱密碼驗證,iOS-新

2、何時驗證身份:

手勢密碼的修改與刪除,都需要用戶輸入現有手勢密碼作為身份的驗證,于是,就有了圖4?中的流程,看起來也沒有問題;但如果我們調整一下“驗證身份”這個操作在流程中的順序呢?(圖5)可以看出,整個流程并沒有多出操作,但是“密碼保護”功能項里的內容同時受到保護,在隱私安全上卻是更進了一層。

圖4:手勢密碼修改/刪除?a

圖5:手勢密碼修改/刪除?b

?— 指特定的用戶在特定的場景下,做出特定的行為的時間節點,也是用戶思考決策后瞬間的行為觸發。

? ? 特定用戶:用戶類型的不同,使用的功能也會有所差異,特別是像郵箱這一類的產品,為用戶提供了許多自定義的功能,如:郵件分類、帳號綁定… 一開始的新用戶,隨著使用時間的推進、需求的增多、使用功能的深入,必定需要產品在更多的地方來支持他;

郵箱大師中針對使用郵件分類的用戶,在產品使用初期會提示設置需要提醒的文件夾;

而沒有使用該功能的用戶,則不會觸發這項提示;

? ? 特定場景:用戶在不同的場景使用產品,需求與行為方式上的都會有所差異,甚至于環境本身就在變化,如:wifi與蜂窩網絡的切換、環境光的變化… 因而,在設計時,場景的切換節點,也應被納入考量,雖然很可能不是用戶主動的行為:

郵箱大師在用戶發送郵件的過程中,若網絡環境從wifi切換至蜂窩網絡,會詢問用戶是否繼續發送

? ? 特定行為:用戶在與產品交互過程中的關鍵行為,而關鍵性的判定,則要求設計師從需求目標出發,用心推敲用戶的想法、目標、所處的情景以及下一步可能產生的行為:

1、獲得允許,在用戶最需要的節點:產品功能需要訪問用戶的通訊錄、獲得用戶的地址位置、訪問相冊相機… 這些都需要獲得用戶的允許,iOS系統將各類權限的詢問彈窗,設置在了用戶點擊進入該項操作的行為節點上;

2、幫助引導,在用戶會疑惑的節點:向新用戶介紹產品如何操作,向老用戶介紹增加的新功能,選擇在用戶進入相關頁面的節點展示相關說明,相對于在進入應用時機械化的展示,方式更友好,更容易被用戶所接受;

小紅書在進入關注頁面時,提示關注好友的入口;

微信查看朋友圈,下移頁面,會提示點擊狀態欄可以直接置頂;

3、降低操作成本,在可以幫助用戶減少多余操作的節點:當用戶達到某種狀態或進行某項操作時,準確預見其下一步的行為,自動幫用戶完成,使產品用起來的感覺更貼心;

用戶點擊轉發或回復,打開寫信頁面的同時,

自動完成光標定位(轉發定位在收件人欄,回復定位在正文輸入欄),

免去了用戶再點擊一次的操作;

4、給予驚喜,在用戶意料之外的節點:在用戶某個行為節點上給予其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升用戶對于產品的好感;

微信聊天界面,輸入關鍵字,顯示全屏表情

5、獲得支持,在用戶最滿意的節點:很多時候,出于產品推廣上的考慮,我們希望盡可能的鼓勵用戶進行好評、分享等 處在用戶主流程之外的操作,此時,就更需要設計師對用戶的所想所做做出充分的預判,“用戶在哪個節點上會愿意離開產品去評價?在哪個節點上會愿意做出好的評價?…”選擇正確的節點,做出適合的引導,才能收獲最佳的效果。

交互設計是在時間的維度上構建產品,交互設計師的任務是創造持續的、合理的、優雅的使用體驗,以上借“時”“機”二字粗粗闡述了一些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或見到的關于時間與設計問題的想法,尚有不成熟之處,歡迎指正。

本文來源:網易UEDC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