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如何認知顏色的
顏色的意義
顏色在設計中的地位非常之高,一個好的設計必然會有好的配色,一個好的設計加上差的配色就會等于差的設計。在設計中很重要呢?為什么說顏色
1.色彩能夠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
過去英國倫敦的菲里埃大橋的橋身是黑色的,常常有人從橋上跳水自殺。由于每年從橋上跳水自盡的人數太驚人,倫敦市議會敦促皇家科學院的科研人員追查原因。開始,皇家科學院的醫學專家普里森博士提出這與橋身是黑色有關時,不少人還將他的提議當做笑料來議論。在連續三年都沒找出好辦法的無奈情況下,英國政府試著將黑色的橋身換掉,這下奇跡竟發生了:橋身自從改為藍色后,跳橋自殺的人數當年減少了56.4%,普里森為此而聲譽大增。
2.色彩可以幫助設計表達
一個好的設計是要有內涵的,而設計中的顏色可以幫助這個設計表達更多的東西。
比如谷歌的logo的顏色中表達了創意、五彩等感受。Google的亞洲產品及策略總監宓群是這么形容logo上的顏色的:
“試想,在某個周末的競猜類綜藝節目上,美女主持人拋出這樣的問題:“Google標志中的字母一共有幾種顏色?現在給你十秒鐘的時間思考,十、九、八、七……” 在美女主持人溫柔地逼視下,如果你是參賽者是否也會緊張的掰起自己的手指頭來。Google的辦公室與五彩的公司logo一樣?!瓣P鍵詞投影屏”下擺著一堆變幻著顏色的熔巖燈(Lava Lamp),里面的彩色液泡上下翻動著。辦公室內一派現代派的裝飾風格,沙發和地毯等家具也都選用了鮮艷的顏色。員工們在這間辦公室里的“恣意妄為”更是讓人驚嘆!”
比如微軟的logo上的顏色分別代表了windows、xbox、office和bing。
3.合適的色彩可以讓人更舒適和更加信任
一個好的設計加上舒適的色彩能夠有效的讓用戶感到愉悅并更容易產生信任感。
人類是如何認知顏色的?
言歸正傳,設計師們你們知道人類是如何認知顏色的嗎?
我們都知道顏色是來自光的反射或者自身發出的光芒,那光真的有顏色嗎?牛頓爵士在1671年寫道:“準確地說,光是沒有顏色的,除了能引起這種或那種顏色的特定能量和配置外,沒有其它成分。”
我們可以看到顏色是因為我們對光源中所攜帶的編碼信息進行了加工,產生了顏色的感覺。
我們所看到的光線只是波普中一個很小的范圍,可見光的波長大約是400納米到700納米,特定的物理波長可以產生特定的顏色的感覺。如紫光藍處于短波的末端,橙紅色處于長波的末端。因此光線在物理上是用波長來描述而不是顏色。顏色只是自身的感覺系統對波長的描述。
從感覺系統出發顏色可以從三個緯度來描述:色調、飽和度、明度。
色調:表示對光線不同性質的體驗。
飽和度:描述顏色感覺的純度和亮度。
明度:描述光的強度。
相信大家在小的時候都做過實驗,用三棱鏡將太陽光變成彩虹,我們通過三棱鏡知道太陽光的白光是通過各種波長混合后產生的。這種方式也被稱為加法顏色混合。這些可以互補的顏色也被稱為互補色。
日常的接觸中你不可能只接觸到互補色,大家都知道RBG吧,紅色與黃色混合后會變成橙色,這也被稱為減法混合色。
有一種人是很難認清顏色的,那就是色盲!大部分色盲患者不能對紅和綠進行區分,只有少數是對黃和藍不能區分。甚至有些患者是無法看到顏色只能對明和暗進行區分(這就跟狗狗一樣,狗狗的眼中是只有明暗的沒有顏色)。
顏色理論的來源
第一個顏色視覺理論是由Thomas Young在1800年提出的,他認為正常人眼中具有三種類型顏色的感受器。Young的理論在后來得到赫爾姆霍茲的修正和擴展形成了著名的三原色理論。但是根據三原色理論,色盲可能只有一種或兩種顏色感受器,但是這個理論不能很好的解釋一些事實和觀察結果。比如為什么色盲不能區分成對的顏色(紅和綠或藍和黃)?
回答這個問題的是Ewald Hering在18世紀提出的拮抗加工理論:
所有視覺體驗產生于三個基本系統,每個系統包含兩種拮抗成分:紅對綠、藍對黃,或者黑。
Hering推測顏色產生互補色的視覺后效是因為系統中的一個成分疲勞了因此增加了其它拮抗的相對作用。
在設計上的小技巧
人類的大腦對色彩的調和有一種天生的敏感力,無論有沒有受過色彩訓練的人都會知道哪些色彩的組合會讓自己賞心悅目。BESD實驗室也為大家給出下列幾個小建議:
1.顏色搭配盡量平衡。
2.顏色搭配不要使用強烈對比的顏色(比如一片鮮紅中使用綠色)。
3.顏色搭配中的明暗過度應該合理。
4.盡量使用舒適的顏色。
5.在RBG顏色中可以減少亮度特別高的顏色的使用。
6.根據需要設計的東西選擇適合表達的顏色。
7.一個公司旗下的產品(或標簽)的顏色可以與品牌色相關。
本文為BESD設計實驗室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