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瑣碎的 UX 設計中,做出顯性價值?

1 評論 7871 瀏覽 46 收藏 17 分鐘

本文作者將基于自己的成長經歷,從不同的鏈路點中告訴大家一些實用的工作建議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enjoy~

一. UX 設計是什么?

很長一段的時間里面,大家都在提倡說要做全鏈路設計師,就是在一個項目中,設計師你不僅僅專注在自己的視覺/交互設計中的點上,而是可以承擔從用戶研究 > 交互設計 > 視覺設計? > 設計走查? > 體驗優化,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部相關設計工作,這時候我們可以稱自己為體驗設計師,而不僅僅是交互/視覺設計師等。

體驗設計師的使用場景,主要有兩個:

  1. 公司/團隊規模較小,人手不夠,需要一個人頂N個人使用;
  2. 公司很大,但這個是人才培養的方向,硬性要求,要達到全鏈路的標準。

二.?UX 設計師會面臨什么?

現在問題來了,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工作/任務屬性;公司規模/方向決定,你承擔著體驗設計師的角色,精力被平分在整條鏈路的多個點上,如果你的項目/需求/任務又是非?,嵥榈模缃裉熳鰝€Banner ,明天給別人的網站重新設計一下導航等,如何在周期很短任務很急,任務屬性差異又很大的時候,作出價值,讓自己受益,別人也關注到你的成長和進步呢?

因為工作場景和任務屬性決定了,在一個項目中我既要承擔 PD,用研,交互,視覺,又要承擔運營的工作,從最 1 年前上面的問題困擾我很久,處理起來吃力不討好;到 1 年后的現在,我已經找到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能做出一些自己和別人都看到的顯性價值。

我想大家也許在初入職場中,也可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吧,下面我將基于自己的成長經歷,從不同的鏈路點中告訴大家一些實用的工作建議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三. 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

1. 用戶調研篇

當你接到一個需求的時候,首要任務肯定是先了解清楚項目背景和需求主要解決的問題,可是當你自己就是 PD 的時候,只能靠自己去搜集用戶信息,從設計層面提升用戶體驗。可是從接到需求到項目交付,如果只有三天時間,那么如何從這個小需求點中做出價值呢?

(1)把所有的溝通調研內容沉淀下來

把你從用戶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整理過后,用文字的方式記錄和沉淀下來,最好是把需求背景,用戶痛點分點描述清楚。(最好是附上和用戶問答的源文件,便于后續瀏覽者參考)

(2)用設計模型,把相關的數據結論可視化

因為文字的瀏覽和閱讀成本較高,短時間內項目組成員并不能快速直觀感受到調研結論和重點,可視化調研結論能更明確了產品目前的核心價值點和團隊成員發力點,也降低了大家的理解和閱讀成本。例如用用戶旅程圖表現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具體痛點,便于項目相關著直觀查看。

舉個例子:

可視化前,整理的所有調研數據,效果如下:

1)是什么產品,用戶是誰?

2)這款產品能做什么,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3)目前產品有啥問題,如何優化/解決?

可視化后,對調研數據整理出來,效果如下:

1) 是什么產品,用戶是誰?

2)這款產品能做什么,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3)目前產品有啥問題,如何優化/解決?

相比可視化前后,大家肯定都會覺得可視化后的同學更專業,思考深度更佳??;盡管都是同樣的數據,但是可視化前的文字記錄和沉淀效果并沒有突出 UX 同學的專業價值,原因在于沒有用專業的方法呈現專業視圖,說不定換另外一個開發同學也能記錄成這樣,說不定分類比設計同學還更有邏輯性;其實,可視化的能力并不僅僅是做美圖的能力,而是對體系化設計思維和專業能力的表現,面對不同工種的項目組,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專業力量。

(3)抽取通用性調研信息,進行設計賦能

把相關生澀的專業的名詞記錄下來,供后續的開發/項目相關的人了解查看,節約溝通成本;

或把自己做用戶研究的方法和流程以及技巧等記錄下來,可供團隊其他成員復用。

2. 功能設計篇

用戶研究結束后,就是具體的功能設計層面了,可是在功能設計中,又有交互層和視覺層,根據功能類型的不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點進行借鑒和總結:

(1)根據單個功能,考慮類似功能的通用解決方案

例如你在給一個網站重新設計一個導航,那么短期交付內,如何還能挖掘到更大的價值,下次遇到這種問題如何才能做的更好呢?而不僅僅是一個導航設設計完了就設計完了,思考也因此終止了。

其實我們可以把導航領域相關的東西都搞清楚,到底什么場景下適合什么樣的導航樣式,配合具體需求的使用場景,我們可以把這一類的問題搞清楚,以后都會事半功倍。

甚至可以考慮是否可以做成團隊的組件庫?把研究的成果給身邊小伙伴復用,集體為團隊帶來更大的價值?

之前我的老板總覺的我不能夠深度解決問題,我總以為他是覺得我對單個設計方案做的不夠精致和細致,后來才逐漸明白,單個方案的精致程度和整體系統化的解決方案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深度解決問題,解決本質問題。

(2)抽取設計規律,總結設計方法原則和技巧

如果是單個視覺的功能點,例如平臺入口的的Banner 設計等,如果不要讓設計至于交付,那么我們可以對界面中的各個元素進行歸類研究,不同元素放在頁面中不同的位置會組合成對應的什么風格,產生什么樣的點擊效果等(這個需要做專業測試,比較成本較大),如果是營銷類的 Banner 可以做AB測試,看流量變化;或者接到多種同類需求時,可統一組織用戶進行測試(可利用眼動儀或其他等),總之就是要從一個問題中,發現一類問題的通用性,總結出一套可復用的規則,才能不讓一個功能/多個功能做了就做了,價值僅停留在做了這個層面。

(3)根據同類功能,抽取和搭建頁面模板,完成賦能

如果這個需求時需要一些時間,完成后,我們需要交付多個頁面,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通用性的頁面抽取出來做成頁面模板呢?交付給業務方/補充道團隊的規范組件中去,一舉兩得。設計素材的總結和復用,對于自己后續的設計成本節約也比較大。

整體來說,對這種零散的需求,我們需要利用業務時間來做一個系統的整理和歸類,考慮把他們串聯起來,組合成一個系統,形成一個閉環,從產品的維度產生更大的價值呢?

“管中窺豹”,“以小見大”“,這讓你不僅僅局限在滿足業務需求中,被動交付任務;更能體現出你主動推動項目進展,發現總結問題的思考能力,更能讓你從中發現主動探索的興趣,提升自我競爭力。

3. 運營篇

項目上線后,作為設計師,如果你還要擔任運營推廣的角色,那么我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幾點,把自己的價值體現的更加深刻和直觀。

(1)對常用聯系人和渠道匯總沉淀

相關渠道/聯系人的匯總;把你溝通申請定好的渠道聯系人統一集合成一份文檔,沉淀下來,給后續需對接的人使用,避免項目成員重復溝通。

(2)對相關物料進行系統化梳理和總結,統一規范,便于查找

復用性的宣傳材料的尺寸,模板;每一種渠道需要的材料和具體的尺寸是多少,直接標注清楚,避免反復溝通確認和查找。

(3)數據驅動創新,保持對數據敏感,并從中發現運營機會點

規律性的發現,哪種渠道,哪種時間點最有效果,指導后續使用;什么時間投放廣告獲得的點擊率最高,用戶互動性最強,這個需要根據目標用戶的工作習慣去定制和執行。

例如內網的阿里內外啟動頁一般是早上10:30左右點擊率最高,那是因為這個時間段剛來公司的人需要查看下最新消息/需晨間的短暫休息,根據用戶習慣而定。

(4)提升風險把控能力,確保投入產出比平衡

投入產出比的預估,風險預估;對每次運用活動都進行數據總結,比較預期的目標和最終的結果;總結投入產出比;逐漸培養自己對風險預估和判斷的能力,更好的指導下次的運營和項目目標相對精準的設定。

4. 客服/用戶答疑篇

最后,如果你還兼職了部分用戶答疑的工作,每天會不定時和用戶溝通明確他所反饋的問題,負責記錄沉淀用戶的問題,指派給不同的對接人解決。那么我建議你可以從以下幾點對自己:

(1)摸清用戶問題點的本質,努力轉換成功能機會點

溝通明確這個用戶的問題到底是什么,他最本質的需求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弄清楚以后,針對他的本質需求,轉換成一種產品的需求,如果是設計能夠解決,那么就給出解決方案,持續跟進下去直到問題解決。而不是只是單純的把問題記錄下,拋給別人,然別人去解決,其實有挑戰的地方,機遇也是并存的。

(2)對答疑問題進行總結歸類,發現問題類型和規律,明確后續方向

總對自己負責的一段時間內的用戶反饋問題,按照問題的屬性進行歸類,總結和分析,

按照需求/任務/缺陷,分別指派給對應的人,但是這些問題中具體問題板塊的比例呢?缺陷多還是需求多?是目前的體驗不好,還是功能不全,覆蓋面不夠呢?根據反饋的問題數據可以挖掘到更深層的含義,如果是很多關于體驗點優化的,那么到底是哪一種類的體驗點被反饋的最多呢?是設計層的還是技術層的呢???

舉個例子——

對問題整理歸納前:

對問題整理歸納后:

很明顯,整理歸納后的數據結論更具參考價值,不僅能找出目前產品的體驗問題和后續重點優化方向,還對有限的數據信息進行更深刻的挖掘和利用,擴大其復用價值/發現做好的機會點。同時更體現了你的思考深度和專業能力。

(3)考慮如何聰明的偷懶,優化自己的工作模式,提升效率

例如前段時間在做一個移動運維工具,用戶反饋的群里,很多用戶總是問同一個問題,就需要一個人/多個人重復回答很多次;我就想是否可以又更省力的解決方案呢?后續我就對重復問題的通用型答案進行提取和整理,把答案輸入給智能問答的機器人,把它添加到用戶答疑群。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機器人反饋問題的答案更統一,反饋也更快,用戶就會覺得體驗更好;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說,更節約了我們重復回答問題的人力和時間,我們用這時間去做更多對產品有價值的思考。

之前看過一句話,叫做“高質量偷懶勝過低質量的勤奮和努力”,看到后還是有些震驚的,也順便給大家分享下。

四. 結語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想著去做大項目,解決大問題,其實一個產品從 0 到 1 的時候,這樣的場景會比較多;可是一旦產品做起來,從 1 到 2 ,再到 3/4/5 的時候,更多時候都是在修復和調優一些細節點的體驗,那么這個時候也就決定了我們的工作屬性是瑣碎的,連貫的,長時間去出處理不同任務/需求點的,所以如何學會從小事中做出價值的能力就顯的非常重要。以上的經驗和建議都是基于個人的工作經驗和踩過的坑,希望對同樣在經歷著這些的同學有所幫助和啟發。

 

作者:薇子-TXD技術體驗團隊,阿里巴巴交互設計師

本文由 @阿里TXD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