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等待更加美好
初到北京,給人留下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雄壯的天安門,也不是巍峨的長城,而是無處不在的長隊。不管是吃飯購物還是旅游上班都得先“排隊”等待,作為一名苦逼的北漂小青年,對“排隊”給人帶來的苦楚深有體會,也由此引發了我對各種應用中等待時間的思考。
等待往往伴隨著焦慮、抱怨、憤怒,甚至是絕望等負面情緒,而這種情緒對產品的體驗是非常不利的。應用程序中的等待現象十分常見,從安裝一個應用開始,等待就隨之而來,而后程序加載需要等待,界面切換需要等待,數據傳輸需要等待……而這些等待都伴隨著一定的用戶流失率。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討如何讓用戶在等待的同時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
減少用戶等待感的常見策略
策略一:轉移用戶注意力
讓用戶減少等待時負面情緒產生的最常見做法是轉移用戶的注意力,讓用戶有其它事情可做,這種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也非常實用。如風靡一時的海底撈在這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他們會為等餐的用戶提供各種免費的飲料和小吃,還有上網、桌游、按摩、做指甲等服務,甚至還有兒童樂園。面對這些優質的服務,難怪人們愿意排隊等待!
這種方式在應用程序中同樣實用,很多應用程序為了轉移用戶在等待程序啟動過程中的注意力可以說是“不擇手段”。
“搞趣網”是IOS平臺一款限時免費推薦APP的應用,打開推薦的應用時,它不像一般的應用那樣告訴用戶我在緩沖數據,取而代之的是為用戶提供一個搞笑的小段子,讓用戶通過閱讀這個小段子來打發時間。并且在滑動出更多的免費APP的過程中在右下角增加了卡通小動畫來分散用戶注意力。
“胡萊德州撲克”是一款社交游戲,對這種類型的游戲來說從用戶打開游戲到游戲緩沖完成產生百分之二、三十的用戶流失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了降低數據緩沖帶來的用戶流失率,這款游戲甚至設計了一個美女脫衣服的動畫,數據緩沖的過程就是美女脫衣服的過程。如果想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這種做法可能反倒會讓某些猥瑣的男性用戶感覺等待的時間變長了,但另一方面它讓用戶想看完緩沖過程的欲望戰勝了等待而產生的負面情緒,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方案。
“Weather Neue”是國外一款天氣應用,使用者在搖一搖后更新天氣信息。過程中伴隨著天氣數字隨機變換的方式吸引用戶注意。
下圖中是一個網頁的加載頁面,在等待過程中采用涂擦式動畫的方式來分散用戶的注意。
策略二:讓用戶知道等待時間
另外一種有效的方法是讓用戶了解整個等待過程的持續時間以及當前剩余等待時間。用戶產生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的原因不僅僅只是因為等待時間的長短,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來自于對等待結果的未知性。而如果能用一些合適的方法來讓用戶知道需要等待的時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優化這種等待的體驗。銀行里的取號系統也采用了這種方式,它會告訴你現在服務到了幾號顧客以及在你的前面還有幾位顧客。應用中常見的此做法包括直接的時間提示、進度條,百分比等……
如PC上的復制時間提醒,采用了時間提示與進度條相結合的方式:
策略三:讓用戶在等待時預覽部分內容
其實這是一種以漸近式的方式來顯示內容的方法,先讓用戶了解內容框架來撫慰用戶等待時的煩躁情緒。這種漸近式的處理方作用于文字信息上就是將標題先呈現給用戶,而內容可以慢慢緩沖;用于圖片信息上就是先用低畫質的圖片向用戶展示圖片輪廓,然后再向用戶呈現高質量的圖片。
APP Store中采用的就是這種漸近式的方式,打開APP Store中的分類頁標簽,首先出現的是這個Tab頁的標題,而內容還在緩沖之中,而當你讀完標題后,內容也差不多隨之顯現。
這種方式尤其適用于像新聞閱讀這類的應用,因為大多數人閱讀的習慣也是先大概瀏覽標題,而后挑選其中感興趣的內容來閱讀,這就給內容緩沖提供了時間。
人人網上的圖片查看也采用了漸進式的圖片預覽功能。
漸進式在維度的層面也可以表現為從二維到三維的漸進式展示效果。具體到細節可以是先展現出線框圖然后再慢慢顯現三維效果圖。這種方式可以用在房地產介紹上。
策略四:為用戶解除后顧之憂
這個策略適合用來優化等待時間過長的用戶體驗,它是個終極大絕招。就是讓用戶設定好等待結束后設備該怎么做,比如結束后幫你自動執行下一步操作或自動關機等,有了這個功能,用戶就可以不用再守在機器前無聊等待了,吃飯、睡覺,想干啥干啥。如360中的殺完毒自動關機功能:
策略五:為用戶提供簡單等待提示
前四種策略大多見于等待時間較長時的處理方式,那是不是當等待時間很短時就不需要進行處理?答案是否定的,等待時間極短時雖然沒有必要為用戶提供很明顯的進度提示或者剩余時間提示,但仍然有必要出現一個數據緩沖的小標識,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中的沙漏型緩沖小標識。
五大策略使用情境研究
有了錦囊,還得知道使用錦囊的最佳時機,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不同策略的不同使用情境。張亮在他的《細節決定交互設計的成敗》一書中提出了0.1秒,1秒,10秒這3個關鍵時間節點。書中指出如果用戶在進行某個操作后能夠在0.1秒的時間內知道自己的操作結果,那么用戶就不會感覺到任何的滯后,用戶會感覺這是一個直接的操作;而當用戶操作后響應時間超過1秒時,就會打斷用戶原來的思路與想法,從而降低用戶操作效率;而當響應時間超過10時,就會有大量用戶失去耐心轉而去做其它事情。就好像當你用QQ與朋友聊天時,如果你說完一句話對方10秒還沒有反應的話,你就可能沒有耐心再盯著那個聊天窗口了。
以此為依據,我們可以得出5個典型使用情境:
情境一:
當等待時間少于0.1秒時,我們不用進行任何處理;
情境二:
當等待時間在0.1秒到1秒之間時,雖然等待時間很短,我們也需要為用戶提供簡單的等待提示,這時需要使用策略五——為用戶提供簡單等待提示。
情境三:
當等待時間在1秒到10秒之間時,你可以使用策略一、策略二或策略三之中的任何一種。
情境四:
當等待時間大于10秒并將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時(具體時間節點很難來界定),可能就需要將策略一、策略二或策略三進行組合或變異后來使用,比如將策略一與策略二想結合,在轉移用戶注意力的同時知道剩余等待時間。同時還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類似于美女脫衣服這樣的更加有誘惑力的等待方式,或者還可以將常規的策略做一些改進,比如將等待時間打散成一個個小段以安撫用戶多變的情緒……
情境五::
當等待時間過長,比如需要一頓飯的時間時,那你可能就要考慮是否需要使用上面提到的終極大招了,也就是策略四——為用戶解除后顧之憂,好讓用戶可以安心地吃飯、睡覺……
如何優化手機輸入法中的等待體驗
手機輸入法在輸入過程中的等待時間通常在1秒以下,因此對于輸入法來說,我們可以嘗試優化0.1秒到1秒之前的等待時間。比如百度輸入法中的鍵盤切換功能,用戶通過左右滑動在不同的鍵盤類型間依次切換,而在相鄰兩個輸入法切換時的緩沖時間是在0.1秒到1秒之間,是否可以對這段時間進行優化?上面有舉過Windows的例子,它對0.1秒到1秒的緩沖時間的處理方法是出現等待標識以提示用戶系統正在處理中,顯然這種方式并不適合用到輸入法的鍵盤切換中來,因為鍵盤切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這種動態本身就是一種讓用戶等待的方式。那么它是否還需要優化?在我最初使用這個通過滑動來切換鍵盤的功能時我常常遇到的困惑是當前是哪一種輸入鍵盤?雖然后來知道了空格鍵上有信息提示,但剛開始開始使用時任然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困擾。所以我在想是否可以充分選用這一點的等待時間來對這個功能進行優化,比如在鍵盤滑動過程中對下一個鍵盤的輸入法方式進行提示……
小結
以一張圖來結束本篇文章,讓我們讓等待變得更加美好!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