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讀懂交互設計(移動導航篇)

0 評論 38025 瀏覽 85 收藏 15 分鐘

第一部分:導航

在移動端,導航是APP最重要的區別。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導航方式。

按照使用頻率的排序,有以下幾類!

Tab導航

Tab 導航分上下兩種。是最常用的導航形式。

很多iOS應用,采用這種導航。比如:istegrame(安卓和IOS都是Tab,舉例用安卓),微博,微信,iOS很多原生應用也采用這種方式,比如撥號,時鐘,APP store,一般的瀏覽器等。

在iOS上,Tab點擊切換,不能滑動切換。因為iOS系統把頁面滑動留給了單條item的滑動操作,或者頁面返回。但是有些導航本身可以滑動,比如新聞類客戶端的導航。

在android,Tab可以點擊切換,也可以滑動切換,有些導航本身可以滑動。在頁面頂部的Tab,有可以活動的樣式,就是有部分Tab隱藏在頁面外面,滑動后出現。比如豌豆莢的界面。

關于數目,頁面底部的Tab一般位置固定,最多五個。再多就不好操作了。Tab本身可以滑動的界面,Tab數量可以多一些。

優勢:所有的入口都可以看見,容易尋找。

劣勢:總會占據屏幕下方的一條欄目,在瀏覽信息的時候,會阻擋內容。Tab的數目有限,5個已經是極限。

適用的場景:導航條目不多,使用頻率相差不太大的應用。

抽屜導航(漢堡導航)Navigation Drawer

這種導航在社交的應用中最常見,比如Facebook,path,之前的Google+,購物類的應用入亞馬遜,知乎客戶端等,在iOS和Android平臺上都 比較常見?,F在漢堡菜單里, 抽屜導航在其二級頁面可隱藏也可以不隱藏,一直出現。

適用的場景

  • 分支類目超過3個,這種導航多少都能裝的下
  • 某一類目的層級較深, 比如Facebook的news feed ,
  • 用戶使用時,某一類要頻繁訪問,使用頻率明顯超過其他

優勢:可以容納多個分支類目,隱藏多余的類目,使當前頁面簡潔

劣勢:

  • 有部分類目,當前頁面不可見,需要用戶尋找,增加了認知成本。
  • 類目之間的切換成本較高。

九宮格導航

最典型的就是美圖類應用,如美圖秀秀,百度魔拍,在二級目錄用九宮格,如旅游類應用,如攜程,去哪兒,支付寶等。這種導航模式現在用越來越少了,在首頁只有導航而沒有實際的內容,和以內容為主的趨勢相悖。

適用的場景:

  • 這種導航適用于幾個功能沒有交叉的應用。
  • 功能較多,較分散。

優勢:類目清晰,容納很多類目無壓力。

劣勢: 首屏沒有內容,只有入口。

list模式

首頁是一條條的item,item有單文字的,也有圖文結合的。比如說:一般的設置頁面。

適用的場景:

  • 以很多內容為主的應用,比如設置。
  • 以一條條內容為主的,通常和其他導航一起使用,比如知乎日報,新聞APP。

優勢:內容突出

劣勢: 不適合層級較深的應用

復合導航

現在,應用大多有復雜的多項功能,導航也適應這種情況,復合使用。

典型的就是新版QQ的導航,底部Tab和抽屜導航共用,抽屜部分放置不常用的個人各項信息,主體的應用采用底部Tab導航模式。

支付包的客戶端,大框架采用底部Tab的模式,Tab支付寶項,采用九宮格式的模塊設計,放置了很多功能模塊,入口非常清晰。

和支付寶類似的,還有一些旅游類應用,去哪兒,攜程等。

三種導航共存,比如美團的客戶端,底部Tab做大框架導航,團購的類目中,有九宮格式的入口,也有list模式展示比較詳細的信息。

最后,每一種導航都有自己使用的范圍,看了很多應用的設計,沒必要只局限于一種導航模式。根據每一種應用要呈現和表達的內容選擇。

在每一個模塊選用合適的呈現方式。

第二部分:安卓和ios的區別

iOS和Android的區別,想了很久,也沒想出特別多,這兩個系統有些東西越來越通用(設計上來說),尤其是Android上,可以實現所有的效果,當然有些看上去iOS很像。長得和iOS很像的Android應用很多,好多大牌也這么做,比如說現在的QQAndroid5.1.1。這樣只需要一套設計,出一套資源就OK了,比較高效節約。兩個平臺的使用體驗比較統一,但我還是喜歡有各系統設計本來特色的設計,安卓感覺的應用,wp感覺的應用。

做一款純粹的Android應用,真是讓人興奮的一件事情。

區別,在這兩種系統的原生應用里就能發現。Android 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設計語言,最新的material design,和以前相比,又是一個大轉變。iOS相對比較穩定。

這里的區別,聚焦在界面設計中,不涉及底層的內容(是你不懂寫不出來吧)區別,這些的區別也不絕對。

導航方式

iOS的Tab放在頁面底部,不能通過滑動來切換,只能點擊。也有放在上面的,也不能滑動,但有些Tab本身可以滑動,比如天貓的。還有新聞類的應用。

Android一般放在頁面頂端,可以通過滑動頁面來切換Tab,當然Tab可以點擊切換,Tab多的話,Tab本身也可以滑動。比如豌豆莢,百度貼吧 ,QQ。總之,Android啥都可以有。(其他導航方式,見上一篇)

單條item的操作

iOS單條item的操作有兩種,點擊和滑動,點擊一般進入一個新的頁面,滑動會出現對這條item的一些常用操作,如微信里滑動一條對話, 會出現標記未讀和刪除。

Android中,單條item的操作也有兩種,點擊和長按,點擊一般進入一個新的頁面。長按進入一個編輯模式,可以在里面進行批量和其他一個 操作,比如刪除,頂置等等。比如小米的短信頁面;長按也可以彈出情境操作欄dialog,進行操作,比如Android版的微信。

例外的是,Android里面也可以有單條item的滑動,如新版QQ,這種比較少見。安卓L的短信,可以滑動進行歸檔。大Android啥都可以有。

關于排版

iOS喜歡在居中排布。

Android喜歡左對齊,感覺左對齊更安卓。

實體鍵

iOS只有一個實體鍵(音量,電源不算哈),home鍵,這個鍵有這么幾個功能:

  • 按一次,回到桌面。
  • 雙擊,出現多任務界面
  • iOS8里面,輕觸兩下Home鍵,調出單手模式
  • 指紋解鎖

Android有四個實體鍵(現在很多被屏幕上的虛擬鍵代替,但功效是一樣的)4.4一下的分別是back鍵,home鍵,menu鍵,和搜索鍵。4.4及以上,是back鍵,home鍵,多任務鍵。安卓原生是這樣,經過優化的Android就不一定了,比如魅族的smart bar,根據當前頁面情景變化,不過蠻好用。

Android的back鍵,在大部分情況下,和頁面上的返回功效一樣。不過,Android的back鍵可以在應用件切換,還可以返回主屏幕。這個iOS里面的鍵不能在應用間直接切換。

動效

兩者的動效似乎差別不大,iOS有的,安卓都有。iOS實現的通常更加流暢,卡頓較少。

兩者都強調模擬現實世界的動畫效果,比如物體運動有一定的加速度,動畫的結束和開始速度小,中間速度大。

谷歌最新推出的material design,變化比較大,但這種設計風格還沒有大面積使用。這種設計風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有一個懸浮按鈕。這個懸浮按鈕,代表了這個頁面的主要操作,位置可以在頁面上部,也可以在下部分。這次的動效也是亮點,動畫實時實地的反饋用戶的操作,動畫在用戶的點擊出開始觸發。又很多類似漣漪的效果。

這種按鈕的動效變化,概念稿多,好像還沒有實際的案例。(馬上就有啦…正在做)

浮窗

安卓里可以看到各種浮窗,流量,清理內存等等。iOS暫時還不支持這樣的浮窗。越獄的貌似可以。

這兩個平臺,只有想不到,幾乎沒有不可以實現。

安卓更加開放,可自定義的東西也更多,做花樣的話,安卓的限制更少。

第三部分:移動端的搜索

幾乎每個移動端的應用都有搜索按鈕,小小總結一下。

移動端的應用,幾乎每個都有搜索,就想著歸納下各種移動端的搜索。

用白板歸納一下是這樣子的~

從上面的歸納可以看出:

搜索有三個狀態

1 搜索按鈕,出現的搜索條

2 點擊搜索后,跳頁直接彈出鍵盤

  • 返回/取消
  • 搜索歷史
  • 搜索熱詞
  • 搜索分類

3 輸入內容后

  • 實時搜索/搜索按鈕
  • 全刪按鈕
  • 返回/取消

實時搜索現在用的越來越多,很少有需要點擊搜索的了。就像改版了的百度一樣。

第四部分:交互文檔的三個階段

寫交互文檔的一些心得體會:

1 自己完稿——重要的功能 和其表達方式!

  • 功能架構——用思維導圖畫出來
  • 頁面布局——把所有頁面都列出來
  • 順細節——所有的步驟都要有,越詳細越好

2 小組討論,過了幾輪后,然后又確定了一輪。

  • 新問題,新需求,方向跑偏了的需求理解
  • 細節加強,更好的表現方式
  • 從開始第一次打開用的時候,易用性的一系列設計
  • 開始考慮文案,特別是首次使用為空的引導

3 當3的時候,文檔告一段落,設計開發已經開始。但是此時,在后期仍有問題出現,比如一個功能修改,要有一些細節再加強!

  • 及時跟進開發結果(這次跟進不夠及時)
  • 這時候還會遇到很多問題。在以上環節頁面都是靜態的,有很大部分靠想象。這時候會遇到實際操作中更多的問題。及時修改,始終堅持有用的功能,易用的操作,及時的反饋,看得懂的流程。
  • 總結

寫文檔的目的:

1 梳理功能,交互細節給相關開發人員查看,清楚簡潔,便于查看。

2 專業性,交互的輸出文檔

 

作者:王帆

本文來源:UI中國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