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一個全新的操作模式進入大眾視野?回顧蘋果的做法
讓人們學會用手指去操控一款電子產品,現在是2歲的孩子都能沉浸其中的游戲。但在2007年,這可以說是蘋果最大的一次賭博和冒險。
如果人們不接受,蘋果今天還會在哪里呢?
不得不說,喬布斯敢把一個500強企業的命運押注在一款未知產品上,這種精神就足以鼓舞蘋果、以及它的粉絲。
不過,喬布斯也不是毫無勝算。喬布斯和他的團隊縝密的布局,耐心的用了幾年的時間布局,帶領iPhone用戶幾乎毫不費力的就掌握了iPhone的使用技巧,而且做到了幾乎不用說明書。
來,隨著指尖兒(zhijianer.me)撰稿人一起看看蘋果是怎么做的。
1、有趣才能帶來探索。
iPhone第一代就幾乎配齊了移動和感應所需要的各種感應器,讓用戶可以更好的體驗移動設備帶給他們的便利——視頻、地圖、感光、感受手機翻轉和移動等等;
2、聚焦引導用戶。
iPhone最早時的攝像頭只有200萬像素,而且只有后置攝像頭。這是基于引導市場的考慮,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可以讓把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屏幕本身,而不是忙著去拍照。
因為當時大家還不知道怎么熟練的使用觸控屏,只有等到大家習慣了隨意上手探索,iPhone才有機會。
3、分解動作,層層推進。
iPhone最開始發布的系統,僅支持最基礎的手指操作:點、滑、拖以及兩指放大和縮小。
也就是說,所有的操作,就像你在生活中能夠直接想到的操作一樣。它不需要任何復雜的操作,甚至不需要你去背誦和記憶如何操作,就連一歲多的孩子都會立刻明白它如何應用。
為此,蘋果在早起版本中,甚至沒有提供“復制/粘貼”功能——只是因為這個操作太復雜。
4、創造性的設計功能,并且隱藏起來。
蘋果將很多便利的內容作為“彩蛋”隱藏起來。
比如雙擊上檔鍵,可以鎖定大寫字母;長按對焦框,可以鎖定焦距等等。這樣,用戶不會將之視為一種負擔,相反,他們會將此作為福利(Bonus)而更愉悅的記憶。
5、逐年進化,降低用戶學習曲線。
記得嗎?蘋果在兩年后才告訴大家如何復制粘貼,并且增加了放大鏡效果。
而當蘋果在iPad和iMac上推出3指和4指操作時,沒有人覺得掌握那么多操作,會很累。大家似乎都覺得:原本就應該這樣。
——為了讓用戶擁有最優雅的、而且是毫不費力的體驗,需要徹底弄懂未來,然后還需要分清楚最基礎的動作,和可以層層推進的步驟。
這一點,我們需要簡化,還需要耐心。
本文作者:趙博思
文章來源:指尖兒
原文地址:http://www.beyond1991.com/?/article/32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