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基本方法,引導用戶正確操作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當人們使用你的產品的時候,需要盡可能避免他們犯錯誤。我們應該留心用戶可能犯錯誤的地方,在合適的地方給他們一個溫和的推動,以確保一切都能正常進行。(不要讓用戶認為自己被指使著做什么事,至少不要用被認為是“粗魯”和“侵擾式”的)
所以,在系統中我們給予用戶的提示既要微妙又要有效。要想獲得這種平衡的體驗非常困難。幸運的是,交互設計專家Eric Reiss曾在他的書中提出了三種方法可以讓用戶免于麻煩:
提示(Remind)、警告(Alert) 和 強制(Force)
- 提示(Remind)可以幫助人們回憶起在不經意間忘記的某項操作,以確保用戶的操作是有效的。比如在關閉文檔之前提示保存,或是在郵件中粘貼附件。
- 警告(Alert)則是在界面的部分內容上添加一些標簽和標記,來表示這些內容是用戶在進行下一步的操作之前必須完成的,以此幫助人們回到正確的步驟上。比如某些表格后面的“※”;輸入密碼;或者安裝軟件時彈出的 “我接受使用條款” 的復選框。
- 強制(Force)意味著在用戶使用某些功能時消除一些不可用的選項。比如把一些不可用的或者是在某個特定時刻不適用的菜單項變灰。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在不同的場合下這些技術是使用的;而哪些技術是沒用的;以及如何改進。
提示
在我看來,軟件的提示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類似word文檔的保存提示,在用戶需要的時候他會主動跳出來,詢問你是否需要某種幫助。每次看到這樣的提示的時候,我一般會心存感激。他大大優化了我的體驗。沒有人會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碼了兩個小時的字以后因為忘記保存而再從頭開始。
第二種提示卻會對用戶的操作造成一些影響,并且強制用戶選擇。
比如360殺毒軟件(沒錯我點名了?。┨峁┑那謇砝崾荆河脩糇约旱氖虑樽龅煤煤玫?,突然一下跳出來一個彈窗,要求用戶選擇清理垃圾或者暫不清理。我本來就沒有想要這項服務,為什么要讓我選擇?更恐怖的是,當我看電影或玩游戲時,它甚至會強制彈出用戶桌面。并且主動開始掃描。我的電影被打斷了,我的游戲送人頭了。這項功能打斷了我的進程,更導致了我原本進程的失敗。根本沒有任何體驗可言。
好走不送!
無論如何,使用提示的關鍵是要有用。而不是打斷事件處理的流暢性,影響人們的工作。那些與用戶目前的事件毫不相干的提示(比如清理垃圾)根本就不應該出現。他們只會打斷用戶原本的進程,叫人厭惡。
除非你的提示與用戶的進程直接相關并且能夠保證它們出現的時候適宜。否則,取消他們。
現實世界中,大量的不恰當信息會對用戶造成干擾。比如反復讓人確定是否刪除文件;比如音樂切換時跳出來的有聲廣告。
簡而言之,如果提示是不必要和不合時宜的,那就讓他們退到一邊去。只有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提供適當的提示,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警告
同上面的提示一樣,作者認為警告也可以分為對用戶有用的和無用的兩種。
警告可以告訴人們有錯誤存在(如密碼錯誤);狀態發生變化(電量不足、被人異地登錄);或者其他任何需要用戶注意的內容。但是,也有一些警告只是堅持讓我去確認電腦已經執行了一些操作,這樣的警告就沒有必要了。想要避免用戶犯錯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不厭其煩地去顯示那些用戶已經知道的東西,萬一惹怒了用戶就得不償失了。設計此類警告信息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確保他們的相關性,確保他們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通常來說,關鍵的任務越多,我們就越需要一種方式來了解是否有故障發生。
另外,作者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如果可以的話,請不要光告訴用戶發生了錯誤。最好再說出哪里出現了錯誤。不要讓用戶不知所措地盲目點擊。錯誤警示應該具體而簡潔,且容易讓人理解。
舉個例子:注冊表中要填寫的信息如果出現錯誤,不要僅僅告之用戶信息不正確。更應該告訴用戶究竟是郵箱錯了還是用戶名不符合格式,應該如何改正?
告訴用戶,并幫助用戶改正,這才是一個優秀的應用應該有的樣子。
“狼來了”綜合癥
狼來了綜合癥的意思即發送了太多不相干的警告信息和其他通知,導致用戶的注意力疲軟。等到有真正重要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人們會出于習慣的原因忽略相關信息。,卻不知道這次警告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如果要給用戶看的東西根本不算警告,就不要做出一副好像情況緊急的樣子。
在大部分情況下,對話框是在表明某種錯誤。所以使用對話框來顯示一些沒有錯誤的信息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焦慮,尤其是讓經驗不足的用戶擔心。
強制
強制意味著某個程序、應用或物理對象不允許人們做一些不合適的事。
在電腦世界中,實現強制操作可以使用的技術,是把那些因為某些原因不可用的菜單項置灰。舉個例子,如果你已經保存了文檔,而又沒有再次對文檔就行修改的話,那么保存和撤銷就會一直不可用。這屬于用戶可以理解的范疇以內。而另有一些選項被置灰,用戶卻沒有被告之為什么這個選項不可用,這就讓人比較郁悶。并且,我確定自己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情況的人。無數次,我看到人們被一些不能訪問的菜單搞得非常憤怒,對著電腦大呼小叫。
當然,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把一些內容設置為完全不可見。這樣用戶就會使用應用能提供的功能,而不會對著一個能看見卻不能使用的選項感到無能為力。
但是這也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用戶會奇怪之前看到的功能為什么突然消失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會漫無目的地四處點擊,期望可能會在某一個偏僻的角落發現自己要找的內容。人們不知道這項功能已經消失,到處亂點只能讓人發狂。這可不是良好可用性的體現。
總之,我認為把一些內容置灰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但是我更希望程序可以告訴我:為什么這個選項是不可用的;如果我想使用它,我應該怎么做。比如,鼠標懸停在選項上,會有一個小小的彈出框告訴我原因和方法。但遺憾的是,這樣做的程序我很少遇到。
我也相信,一定還有更好的方法等著我們去發現。
最后,Eric Reiss還在書中提出了幾種讓事情變得更簡單易用的方式,現摘錄下來,以供參考:
- 你是否可以給人們提供幾種不同的響應方式?一旦一種方式不能工作,他們仍有其他方式可以選擇。
- 你是否發現存在需要讀兩次才能理解的錯誤信息或說明?如果有,改善它。
- 你是否可以提高響應時間,讓人們不再重復一個操作?
- 是否存在可能與系統警告混淆的錯誤信息或警告?如果有,創建獨特的信息或完全消除他們。
- 你是否做了一些自以為“有幫助”的事情,實際上卻妨礙了人們完成任務?
- 你的產品中是否包含了自適應菜單那樣的個性化功能,它們是否會記憶一些與下次操作無關的特性,讓人不厭其煩?
- 你是否提供了認知路標和線索,正確引導人們使用你的產品?
- 你的操作指南是否簡單明了,讓人們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結語
關于易用性,提示、警告和強制可能是目前比較好的解決方法,但它們一定不是最好的。任然有太多的人被它們搞得焦頭爛額。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有義務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幫助用戶完成工作。
本文由 @舟行加勒比(微信公眾號:youciwanghai)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學些啦,作為我檢驗標準,謝謝
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