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移動互聯網時代
???? 文 章也好,書也好,大抵可以分兩大類。第一大類的,它可以告訴你你不知道的信息,信息也許不好聽,但是是很有效的信息,比如,退休前的任志強寫的那些挨罵的 博客。另一大類,它的目的就是迎合你的觀點,讓你來掏錢,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做分析的話,需要數據,需要概念,需要觀點,在分析之前,需要對概念、 數據和觀點來“去魅”,去掉人們因為各種目的加在這些概念和觀點之上的那些會妨礙你進行判斷的東西。
??? 大部分人進行分析的依據都來自于主流意見和主流觀點,很不幸,在高新技術行業,主流意見和主流觀點一般是不靠譜的。要看清前景,首先是要對這些意見和觀點進行去魅,而不是在它們的基礎上向前看。
作 為親歷互聯網泡泡糖時代的人,先回憶一下那些年發生的事情。Google是互聯網公司的代表。但是,在2000年之前,Google還沒進入視線,那時候 的觀點是門戶就是未來,就是一切?,F在看呢?網易變成游戲公司了。新浪要不是抓住了博客和微博這兩個東東,早就被掃盡垃圾堆了。而新浪能把微博、博客做到 目前這樣子,靠的是資源的運作能力,而不是IT技術。
????? 在 2004年之前,騰訊還在發愁下一口飯在哪里。那時候,人們以用MSN為自豪,用QQ是腦殘的代名詞。百度,2000年出生,不起眼的小弟弟。淘寶,在各 種小網站上做垃圾廣告,和現在“呂布不在家,貂蟬等著你”廣告檔次差不多。泡沫頂峰時,只要有看起來還不錯的網站,就能搞到很多錢,會寫點html,上萬 的工資,哦,還是兼職情況。一萬,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能在中國的很多城市支付一套不低于100平米的房子的首付的一半。
????? 那時候,煤礦是沒人要的,挖煤是虧錢的。后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大浪淘沙,然后,大家才發現,TMD?什么門戶啊,網站啊,不過是很微不足道的一環節。即使在目前,分析幾個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可以發現,很多互聯網公司是換了個臉的游戲公司和廣告公司。包括谷歌。
寫到這里,可以拋出第一個觀點了:
觀點1:在強烈的產業變化時期,主流觀點是不靠譜的。產業和產品的具體形態的預測一般來說,都是錯誤的。
下面,再看技術管理的經典觀點。這幾個觀點是經過多年多個行業的檢驗而存活下來的觀點。詳細內容可看我以前的博文:《西方技術管理的精髓》,這里只簡要概述。
第一個觀點是技術發展的S曲線(下圖)。每一項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發展到一個瓶頸,無視這個瓶頸是不行的,會碰壁。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