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論:人物模型設計和目標設計
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模型通過有效的抽象來代表復雜的現象。好的模型強調所代表結構的顯著特色關系,弱化不太重要的細枝末節。由于我們是為用戶而設計的,因此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這些方面并將其視覺化:用戶之間的關系、用戶的期望、用戶與社會及物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已經用戶與我們所設計的產品之間的關系。
經濟學家用創造模型來描述市場行為,物理學家用創造模型來描述亞原子粒子行為一樣,用戶研究之后創建的關于用戶的描述性模型,是交互設計中最重要的東西。這個描述性模型就叫做“人物模型”。
人物模型并非真正的人,他們來源于研究中眾多真實用戶的行為和動機。換句話說,人物模型是“合成原型”,建立在用研過程中發現的行為模式基礎上。人物模型給我們提供一種精確思考和交流的方法,通過人物模型,我們能夠理解特定情境下用戶的目標,這是構思并確定設計概念的重要工具。
要想讓人物模型成為設計利器,必須十分嚴格和細致地辨別用戶性為中那些顯著而有意義的模式,并且把它們轉變成能夠切實代表各色用戶的原型。
人物模型的力量
要創建一個能夠滿足多樣化用戶受眾的產品時,邏輯上講,功能應該盡可能廣泛,以滿足最多的用戶,然而這種邏輯是有問題的,滿足最廣大用戶需求的最佳方式是,為具有特定需要的特定個體類型設計。人物模型代表著特定目的或目標的特定人群
人物模型作為設計工具的優勢
- 確定產品的功能及行為。人物模型的目標和任務奠定了整個設計的基礎。
- 同利益相關者、開發人員和其他設計師交流。人物模型為討論設計決策提供了共同語言,并有助于確保設計流程的每一步都能以用戶為中心。
- 就設計意見達成共識和承諾。共同語言鑄就共同理解。人物模型和真人具有相似性,比起功能列表和流程圖,它同真是用戶的聯系更容易。
- 衡量設計的效率。我們可以像在成形過程中面對真實用戶一樣,用人物模型對設計方案進行測試。
- 助力市場營銷和銷售規劃等與產品相關的其他工作。
人物模型就是用戶的化身:人物模型把設計和開發團隊的同理心聚集在用戶目標周圍。
人物模型以研究為基礎
- 如同許多模型一樣,人物模型應該建立在對現實世界的觀察上。用戶綜合人物模型的主要數據來自于人種學研究、情境調查或者其他類似的與實際用戶和潛在用戶的對話和觀察。一個開發良好的人物模型,幾乎每個方面都能夠在用戶言行中找到依據。
- 人物模型不是要創建一般性用戶,而是確定范圍內最具有典型性和確定性的行為模式。
- 產品必須適應用戶行為、態度和能力等,因此設計者必須明確指定才產品相關的一組人物模型。多個人物模型將行為范圍分割為不同的集合。不同人物模型代表不同的關聯行為模式。這些關聯是通過分析研究數據得到的。
人物模型有動機
每個人的行為背后都有其動機,有些較為明顯,更多的則較為微妙。人物模型要捕捉這些動機。把這些動機當成目標,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羅列的人物模型目標正是動機的簡稱,他不僅指出了特定的使用模式,也表明了這些行為產生的原因。理解用戶執行任務的原因給了設計師強大的動力,去改變甚至消滅某些不必任務,同時仍能完成同樣的目標。多強調目標對人物模型的重要性也不為過。事實上,如果模型沒有目標,你所擁有的就根本不是人物模型。
理解目標
加入人物模型為觀察到的行為提供了情境,用戶目標就是這些行為背后的驅動力。用戶目標如同透鏡,設計師必須通過目標來考慮產品的功能。產品的功能和行為必須通過任務來處理目標,通常任務越少越好。必須牢記,任務只是達到結果的手段,目標才是最終的目的。
目標必須來自定性數據
人物模型建模中的最關鍵的任務之一是要找出目標,簡明得表述出來:每一個目標表述成一個簡單的句子。
用戶目標的三種類型
體驗目標:本能(用戶想要什么樣的感覺)
體驗目標表達了人們在使用產品所期望的感受或者與產品交互時的感覺。表現了人物模型在本能層次上表達出來的以下動機:
- 感覺靈敏、掌控事物
- 有趣
- 再次確保安全性和敏感性
- 感覺很酷或很時髦或者很放松
- 保持專注警醒
最終目標:行為(用戶想做什么)
最終目標代表用戶使用某個具體產品時執行任務的動機。
以下是最終目標的一些例子:
- 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 和朋友家人保持聯系
- 每天早上5點前清空待辦事項列表
- 搜尋我喜愛的歌曲
- 完成最劃算的交易
人生目標:反思(用戶像成為什么樣的人)
人生目標代表了用戶的個人期待,這通常超越了所要涉及的產品的情境。這些目標代表著深層次的驅動力和動機,有助于解釋用戶為什么試圖完成他們尋求完成最終的目標。
以下目標就是產品整體設計、戰略和品牌的關注點:
- 過美好的生活
- 成就自己的抱負
- 成為某個方面的行家
- 在同輩中有魅力、受歡迎、被尊重
- 用戶最重要的目標永遠是維護自己的尊嚴,不讓自己感到蠢笨。
創建人物模型方法:
1. 根據角色對訪談對象分組
2. 完成研究工作并將數據大致分類組織后,根據角色不同對受訪者進行分組。
3. 找出行為變量
4. 活動--用戶做什么;頻率和工作量
- 態度--用戶看待產品所在領域和采用的技術
- 能力--用戶所受教育和培訓、學習能力
- 動機--用戶涉足產品領域的原因
- 技能--用戶與產品領域和技術相關的技能
5. 將訪談主體和行為變量對應起來
- 找出重要的行為模型
- 綜合各種特征,闡明目標
6. 對于每個找出來的重要行為模型,要綜合數據中的細節。細節應該包含如下內容:
- 行為本身(活動及其動機)
- 使用環境
- 使用當前解決方案遇到的挫折和痛苦
- 行為相關聯的人口統計學
- 行為相關的技巧、經驗或能力
- 行為相關的態度和情感
- 同其他人、產品或服務相關的交互
- 做同樣事情的替代或者競爭方案,尤其是類似技術
- 檢查完整性和冗余
- 制定人物模型的類型
界面設計的關注點在于單個主要人物模型。
7. 進一步描述特性和行為
- 敘述是描繪人物模型的行為和痛點,而不是介紹計劃如何解決
- 敘述中務必包括所有重要行為類型的總結
- 不要包含過多虛構描述。
- 不能將未觀察到的細節加入行為描述中
- 不要在人物畫像描述中一如解決方案,而是突出重點
- 也可以為人物模型選擇一些照片
不要混淆人物模型和市場劃分,市場劃分根據人種學和心理學的差別對潛在客戶進行分組。另一方面,人物模型代表使用產品的動作,就界面而言,并非始終代表某個獨有的群體,主要人物畫像決定界面的結,特定的界面設計除了職稱主要人物模型的需求外,還能滿足一個或多個次要的人物模型的需求。
作者:鳳尾
原文鏈接:http://www.jianshu.com/p/a91656c56b5e#
本文由 @鳳尾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完全就是《交互設計精髓》第三章人物模型和目標的剪貼版~~~~
我也這么說,你也考研嗎
贊
妹子你挺美的 ?? 也在深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