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脫創新的束縛–由TRIZ理論,解析創新的來源和方法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鎖定一個焦點詞匯“創新”
時常聽到大家議論創新的重要性,要如何去創新。為了創新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同樣挖空心思的去頭腦風暴,思考著如何得到更炫、更酷更意想不到的設計方案,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與此同時我們也感覺到這樣的創新更多的依賴于個人的靈感,靈感閃現則點子排山倒海,一發不可收拾,靈感消失則黯然失色,苦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們發掘創新無跡可尋…于是我們被反復的催眠,覺得創新只需要靈感,我們在焦灼中期待靈感的閃現……
當我數到3,請大家隨著我,一起醒過來。
1、2、3, 好了,醒了…
現在,請脫離急切想要創新的思維束縛,忘記“創新”
讓我們從最基礎的技術發展說起。
TRIZ理論分析了不同領域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 “任何的技術系統發展都是向增加自動化 ,減少人類參與的方向進化的超系統進化?!备鞣N技術難題、沖突和矛盾的不斷解決是推動這種進化過程的動力。
系統進化的過程分為量變和質變
量變:就是優化現有的技術系統,使之能夠將現有功能發揮到極致。
質變:就是從根本上改變現有技術系統,使無限之接近于理想狀態。
以交通工具來解釋量變和質變:較原始的交通工具是馬車,想要速度更快,我們可以改造車型,增加馬匹從而使馬車速度更快。這個進化就是量變。但馬匹不能無限的增多,馬車也不能自動化,此時改變核心的動力,將馬匹換成其他的動力系統,于是就產生了汽車,飛機。這個進化就是質變。
接下來看一下手持設備的進化趨勢:
手持設備發展過程是不停優化改進輸入/輸出的模式,在這個量變的積累到極致之后達到了質變,即改變了傳統的輸入/輸出方式,引入了物理化學傳感器,手機變得更加的智能,能夠感知人們的觸摸,聲音,表情,動作,能夠感知自然環境的變化,同時手持設備的輸出也更加貼近自然界信息,使得人們能從這種輸出中感知到真實的世界。
在這個趨勢中,從單色屏到彩屏,從按鍵輸入到觸屏輸入,從圖形化界面到動畫界面,每一次量變都是足以讓我們驚呼的創新。
現在終于可以回到關鍵詞“創新”了,技術系統不斷進化的每個量變,每一次矛盾的消除就是創新。
所以創新的過程就是產品進化的過程,創新=分析進化趨勢->精確定位矛盾->找到解決方法->消除矛盾->推動系統的進化。
我們已經了解系統會向著增加自動化 ,減少人類參與的方向去進化,同時也知道越是精準,詳細的定位到矛盾就越容易找到解決方法?,F在該向大家分享一些解決矛盾問題的方法了。
TRIZ總結出了40條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法。我根據個人理解,先挑出幾條適用于設計的方法。
1.多功能原則:一個物體執行多種不同的功能,不需要其他物體
手機的附屬設備越來越多,屏幕越來越大,功能要求越來越強,難道帶個手機要帶個工具箱嗎?Nokia概念機,很好的展示了解決方法,機身可以組裝拆卸和變形。屏幕同時是鍵盤,運用軟PCB板將手機像手表一樣方便攜帶。
2. 向另一維度過渡的原則
這個原則可以細分為如下幾類用法
a)在一個平面上運動的物體的可以過渡到到三維空間
例子:想要在一個界面中,展現更多的分類,為了避免擁擠,我們可以把不同的內容在三維空間中分布
b)利用指定面的反面
相機的像素越來越高,拍攝圖片的同時又能智能的記錄拍攝時的信息,還可以做一些備注。怎么樣很好的管理這些信息,可以快速的查看,又不給圖片造成視覺干擾呢?讓我們利用圖片的背面,去顯示信息和手寫備注吧。
c)利用多層結構替代單層結構
例子,隨著手機屏幕越來越大,物理鍵盤的位置卻越來越窄小,這個矛盾是可以通過將屏幕與鍵盤分離成兩層來解決的。
3.動態原則,使不動的物體成為動的。
隨著軟件的功能越來越繁多,我們在操作的時候,時常不知道界面從哪來又去到了哪里。iPhone很好的符合了這個動態原則,把原本不動的圖形界面,變成動態的切換。
如上是一些常用的創新方法,TRIZ創新40法中的其他方法也可以轉化為設計所用。需要深入的研究和運用。
啰啰嗦嗦說了這么多,其實最主要想要傳達的是:創新的源頭是矛盾,消除這些技術系統進化時產生的矛盾是有方法可尋的。希望能給到大家一點小小的啟發,也歡迎對創新方法感興趣的同學一起討論研究。
-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轉載時請注明出處)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