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0 評論 6336 瀏覽 1 收藏 20 分鐘

2007年有幸參加了OCT創意節的設計論壇,聽取了日本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的《意識的核心》講座,深有體會,感概良多,尤對其“設計來源生活中”這一觀點感同身受,非常欣賞他敏銳的觀察視角 關注生活細節的心,再一次說明:好的設計師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今日再搜索于網絡,也找到了當日他演講的一些文字稿,特與大家共同分享。同時,也摘錄一句所謂“核心”箴言與大家共勉之:

我自己覺得與其說是設計新的東西,倒不如說是找一個實際上已經存在,但是你還沒有真正發現的東西?!顫芍比?/p>

我對于此言的理解是,“實際存在”應當為對于生活認知一個提煉后產生的很成熟的想法和觀點,而非隨意生活化。那就需要我們“真正發現”。屬于設計中的“超現實主義”,其真正始祖,便是畫家達利。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上圖為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的 ±0 的2.5R系列新產品,鐘和溫度濕度計。(關于R2.5,不僅僅是2.5R系列產品是2.5的圓角,Naoto Fukasawa 的很多作品都用R2.5,R2.5按 Naoto Fukasawa 介紹,這是一種人們很熟悉的弧度,是木材自然的弧度。The R2.5 of the edges are of a size that approximates the natural rounding of the edges of timber that occurs with time, and is something that is already familiar to the touch. )

去年深圳LOFT創意節的活動,由深澤直人先生為我們帶來《意識的核心》的演講。
簡單介紹一下深澤直人先生,深澤直人先生是產品設計師、日本武藏藝術大學教授、無印良品設計顧問、PLUS MINUS ZERO品牌創始人。他演講的概述是這樣的,在每一種條件或情形的任何事情或每一個事件都包含某種我們都認識或分享的如核心/中心元素的東西,這種核心與深層的設計有著極大的關系。例如,如果我們以視覺語言的方式來演繹這種觀念的話,核心可以被認為是我們所說的;我們都分享的圖形。如果我們以我們的行為來演繹它,核心可以是某種每個人在同一樣行為中所采取的路徑或次序。這種在我們意識中的核心/中心元素形成了設計本身的中心,也形成了我們在傳遞中對某事達到共同理解的核心。

深澤直人:

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想慢慢的、靜靜的和大家談一下關于設計這個話題。接下來會有圖象和文字的說明,請大家慢慢的一起欣賞。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意識的核心》,比如說,你找人家幫你設計這個東西,然后他會問你,你想設計成什么東西?這個時候你往往回答不出來。但是當有一天你走著的時候,突然看到, “我就是想要這樣的東西。”這個是矛盾的東西,問你的時候回答不出來,但是當看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啊,原來我是想要這樣的東西。”實際上這種情況,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許有一天世界上不需要設計師了,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會不時的發現一些你想要找的這些東西。

(影片)比如你看這個照片,大家都知道這個是電車的玻璃窗,但是電車上的這個乘客把這個玻璃窗當成鏡子來用了。那么在設計之前,是不是已經存在了一些什么東西。比如在沒有放雨傘的地方,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把雨傘往墻上一靠,而雨傘的另一頭就放在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隙中。這種情況下,比如你造一座新房子的時候,你要設計放雨傘的東西,你不需要把這個地方設計成平常的專門放雨傘的一個空間。你只要在地上開一條縫,當你家來客人的時候,他就會把雨傘往那兒一放。這個無意識的動作,實際上你設計者的目的就達到了,達到放雨傘的功能。設計者在設計放雨傘的地方的時候,可能會想到我要設計一個東西要放雨傘,但是他首先想到人和環境之間的關系。

(影片)美國有一個有名的學者吉姆斯基(音譯),他提出了環境提供給人的價值的概念??梢杂眠@副照片解釋他的話,下面橫的是一顆倒著的樹,這個女孩想都沒有想就坐在了上面。也就是說樹提供了這個女孩往上坐的價值。剛才都是無意識的行為,類似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有很多,比如工廠提供給大家的一些可以坐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想象到,這個類似于一顆被鋸斷的一顆樹。通過這些可以說明,人不是說自己想然后行動。而很多時候都是無意識的。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比如說這張照片上是一個鐵欄桿,人們為什么會把這個牛奶往上放呢?因為這個欄桿的方形和這個牛奶盒的形狀一樣。還有一個例子,在電車站旁邊有給盲人用的有盲文的地方,有一些人很容易把煙頭就滅在這里。當然這個行為不好。但是這個盲文剛好是一粒一粒的。把煙頭往上面一掐,這個功能剛好起到這個作用。當然大家不要這樣做。

比如說這個人在發短信的時候,他會沿著這條給盲人專用的道路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而不走錯。也就是說,這條黃色的,平時提供給盲人使用的路,當人在發短信的時候,又體現了它的新的價值。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比如走路、吃東西,這些行為都是一種去搜索價值的連續的行為。比如說走路,人走路并不是小時候學會的一種行為,而是你在走路的時候要看你的腳往哪兒踩,就是在尋找你的腳踩的一種價值。也是一種尋找價值的連續的行為。人與物、環境達到完美的和諧的時候,就是找到了一種意識的核心。

比如說類似這樣的例子有很多,這個是一個巴士站,總會在大家日常的生活中尋找新的價值,這個巴士站的欄桿,大家在等車的時候都會往上坐,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欄桿現在都變成彎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把這個牌子移動50厘米的話,可能人們就不會往這個鐵欄桿上面坐了。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欄桿的這個地方就是意識的中心。

設計其實就是去尋找意識的核心。這個是原研哉老師設計的一個紅茶的茶包。中間有一個透明的紅色的環,紅茶作為意識中心的時候可能會體現紅色的顏色,比如我現在想喝紅茶,我就會想到這個顏色,所以這個茶包的環用的就是紅色的。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以前大家設計都會絞盡腦汁去想怎么樣把形狀設計好。但是我在做這個作品的時候我就不去設計沒有意思的外形,這是一個打印機。一般在使用打印機的周圍可能有廢紙簍。這個設計不去考慮打印機的形,而是注意打印機和周圍的環境的關系,比如和廢紙簍的關系。所以說我們很多人、包括我們搞設計的人,往往不止打印一張。而是打幾張出來,會挑選其中一張,然后把其他的扔掉。

這個是我很崇拜的一個藝術家,他的一句話就是用現有的東西怎么樣都能夠生存下去。比如這個是用雨鞋墊這個門的例子。我認為這個是很完美的情況,比如用瓶蓋做煙灰缸。這個是用門把門抵住,可能你每天早上開店營業之間的情形。類似的情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里面隱藏了我們大家所共鳴的一種美。

這是紐約時報上所刊登的一副作品,題目是《椅子》。這種椅子也會往下坐的行為已經有了。這個設計是用椅子的外形和它使用的環境和使用的材料結合起來所創作的作品。

這是一種用立體紗做出的一種沙發。大家會在雕塑的地方坐著等人,所以就做了一個類似雕刻的一樣的坐的地方。例如在機場也會設計一些類似箱子似的坐的地方。這些都是一些偏藝術一些的項目,是試圖改變人們一種思維的嘗試。這個椅子類似于一個金魚缸,后來由于加工的原因沒有坐成。以上都是體現了一些與素材之間的關系。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這個是計劃今年12月份在日本開始銷售的手機。它設計的形狀的潛臺詞是想體現一個像溶入你口中的感覺。這個是為了體現人和物體的關系。當然大家不要看到糖果就馬上搞一個手機的設計。看過這位大師作品的人,很多人都會說這么一句話,“你的作品好象在哪里看見過?!碑斎贿@些作品以前是沒有的。為什么人家會這么說呢?很多是因為人們也許在那里見到一個大家所熟悉的、共有的一個信息。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我自己覺得與其說是設計新的東西,倒不如說是找一個實際上已經存在,但是你還沒有真正發現的東西。這個是剛才原研哉老師已經介紹過的包裝盒。這個果汁盒做得像香蕉皮一樣。創作這個作品的作者我一次都沒有見過。他有意的做出來的這些包裝,為什么他會這么做呢?就是因為香蕉、豆漿、人生果等都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一個信息。(影片)這個是無印良品的一個空氣清新機。這個設計就像一般的車間的排氣窗的外形一樣。為什么會做成這個形狀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這個是排氣口。做成一個形狀的話,你一看就知道,你在這里抽煙的話,煙就會被吸進去,然后有新鮮的空氣出來。這個是一部碎紙機,無印良品本來就有做垃圾筒,這個時候做碎紙機的時候,就在原來的垃圾桶的功能上再加上一個碎紙的功能。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的資源,減少成本。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這個是把床的靠背部分做得很像椅子。當你往床頭邊一放的時候呢,可能就會把它當成一個床頭柜一樣,你會在上面放一些雜物。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這個是拿著一根表帶和車站的時鐘一起拍的照片,雖然兩個之間是有距離的。但是你這么一拍的話,好象真的是一個手表似。因為車站的時鐘是大家共有的資源,這個創作是根據這個想法創作的。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這個是CD播放器。這個也是無印良品的藏品,它的外形好象是一個排氣扇,排氣扇一拉就會排氣,這個CD器你一拉的話就會播放音樂。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這個是削了皮的土豆,有各種各樣的棱角。這個是一個手機的設計,這個設計的靈感就來自于小時候的記憶,小時候削土豆皮之后,會有一些贓,然后把土豆往水里一放就會有很干凈的感覺。那么把手機設計成這樣,大家可以都有這種記憶,所以大家覺得很有感覺。都會去買。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意識的核心》

這個是意大利的一家公司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帶佳布”。它的形狀是非常傳統的形狀。它是用了一種新的材料??吹竭@個之后,是不是感覺到曾經在哪兒有過這樣的體驗?這一點很重要,人們往往在無意識的使用一些東西一般功能以外的功能。比如說你坐下來之后,把衣服往椅子上一搭,人們在使用這個功能的時候沒有想到這個東西具有這個功能。當人在使用東西的時候,如果過分地去想他的功能的話,反而很容易出錯,比如你在彈鋼琴的時候,如果非常緊張哪個鍵是哪個音的時候,這個時候反而會很容易彈錯。所以說東西是在無意識當中被使用的。在無意識的行為當中,引入我們的設計,把我們的設計體現在人們的無意識的行為當中。

人們往往在生活中有一種領域的意識,比如照片中有三個男人在打電話,如果有一個人在這里打電話,如果第二個人靠近的話,第一個人就會覺得很奇怪。那么,第三個人和第二個人之間的距離,已經是根據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之間的距離決定的。類似這種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的關系,就像橡皮筋一樣是可以伸縮的。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這種在擠車的時候的距離,也就是零距離。大家在這個時候會有與電車保持同樣的節拍。如果其中有一個人擺動的角度大于電車的搖晃的角度的話,可能就有問題了。這個就是一種秩序。人這個時候的行動和這個環境如果協調的話,秩序就好,如果你的身體的動作大于這個環境的本身的擺動的話,那么秩序就很亂了。

有一個詞語“必然”。也就是說設計要設計已經存在的一種感覺,要體現出恰到好處。有一些設計者會設計一些體現自己個性的作品。但是另外的設計者就會根據周圍的環境設計出和這個環境匹配的東西出來。

比如這個情況下,只要有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一個和這個形狀一模一樣的東西。所以說,即使你多想體現你的個性,想設計出一個非??岬臇|西,但是如果這個東西和周圍的環境不匹配的話,那么這個作品就不能說是一個好的作品。我認為,設計應該從自己的生活環境的各種要素中,抽出一些和環境所匹配的元素。

這個是可伸縮的人的形狀,我們把它叫做“哈利”,好象是大家工作中都有的壓力,但是把工作做好的話,就會達到和內外環境和諧的情況。
我們作為設計者,我們的工作就是“畫一條線”,比如說物體和環境之間、空氣和物體之間的界限,人與物體中間的一條線,還有物體和物體之間的線,畫的這條線體現了人的生活態度,比如剛才所說的“哈利”,人可以做到和自然、和周圍環境的和諧。這個是畫的一部車,最終就是物體的關系之間畫一條能夠讓他們達到完美的線,這個就叫做“設計的輪廓”。

(轉載自視覺中國:http://c.chinavisual.com/2008/03/21/c48208/index.shtml)

  •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轉載時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