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線條 —— 中國漢字書法之美

1 評論 2274 瀏覽 1 收藏 10 分鐘

大家都在關注視覺的盛宴,西方的美學;今天就分享下,中國最為古老的美,也是身邊隨處可見的美學–中國漢字書法之美;

古文者,倉頡做造也。仰觀奎星園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贊曰:邈邈倉公,軒轅之始。創制文字,代彼繩理。燦若星辰,郁為綱紀。千齡萬類,如掌斯視。勝任盛德,莫斯之美。神章靈篇,自茲而起?!獜垜循彙稌鴶唷?/p>

中華文字自從誕生之后,便賦予美感和歷史責任。漢字是象形文字,先民對現實世界的抽象概括,漢字不僅僅是語言的載體,更是一種具象化的圖畫;每個漢字都是一副流淌著的歷史,每幅畫都是流淌著的線條;

漢字,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象形文字始終沒有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般被拼音形式取代,這其中的意味是深長悠遠的。有一點就是中國的漢字從一誕生就擁有內在美的藝術化,所以在其他文明古國的象形文字日益為字母取代時,漢字依舊獨立。這不能不歸功于漢字本身的藝術化——書法。因此,書法也就成為中國文化一脈的獨特藝術。

線條的變化

線條是書法、文字最基礎的組成結構。中國漢字的發展,從最早線條單一的甲骨文、大篆、小篆,后發展的漢隸,草、行、楷書,線條愈趨豐富和變化。

楷書,又稱正楷、楷體、正書或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

楷體在書法中最為規整,嚴肅,一筆一畫筆法嚴明。楷書中的線條也最為規矩,一點一劃精致而講究。

《九成宮》—歐陽詢

歐陽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人;

歐陽詢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后人稱為“歐體”。其源出于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

楷書的線條工整嚴謹,點如高峰墜石,橫若千里陣云;線條間的交織,仿佛看見書家最高精神的集中,全神貫注的書寫;

歐陽詢的線條是險峻而挺拔,精神集中的典范,而懷素、張旭則是奔放,流動的,放縱不拘;

 

《自敘貼》—懷素

懷素,字藏真,湖南長沙人;

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

草書,形成于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漢字書體中,最為流暢的書體;
草書多于曲線,也極其表達書家書寫情感,書寫行云流水, 狀似連珠,絕而不離;

草書不都是狂放不拘,草書也可以溫文儒雅,“草圣最為難,龍蛇竟筆端;”草書奔放激烈的線條,同樣也有內斂的時候,同為懷素所書,《小草千字文》除了飄逸飛動,圓熟豐美,筆法瑾密,脫去狂怪回歸平淡古雅;與己判若兩人;

中國書法不僅是強調自身的美,而且是抒發情感的線條,極富情感的波動,他的美是多元而綜合的;

書法的情感與線條

書法的情感與線條成為書法藝術中互相互依賴的統一體,情感的運動只有依靠線條的律動來表現,而線條的運動只有以情感的運動作為必要而充分的心理依據。

 

《蘭亭序》—王羲之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并由羲之作序。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是王羲之書法代表之作。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晉代瑯邪人。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字端秀清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被尊為“書圣”,與其子獻之合稱“二王”,后輩學書為之典范。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平和、喜慶的情況下的杰作,每個字線條精到、勁秀、遒麗,如同雕飾的美玉,高雅。

 

《祭侄稿》—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瑯琊孝悌里人。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祭侄文稿:行草書。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笔潞篝敼砷L侄泉明前往善后,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此作。

此帖本為手稿,因此可見刪改涂抹的痕跡,也因此可見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

所以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初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后一氣呵成。

顏真卿的《祭侄稿》是在悲傷、憤怒的情況下的發泄,情緒的變化導致了運筆節奏的跌宕起伏,書法線條蒼茫沉雄之氣,將真情實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此時的線條悲涼,憤慨,摻雜書家生命的輝煌和對人生的感悟。

元代張敬晏題跋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p>

元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6

《寒食帖》—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人。

元豐二年,“烏臺詩案”爆發,蘇軾以作詩誹謗新政,被捕下獄,后從輕發落,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于黃州三年寒食節詩作草稿。

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貶黃州時所寫詩兩首,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于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達到“心手相暢”的幾近完美的境界。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說當行,常止于說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蘇軾文集》用來形容蘇軾的書法藝術在合適不過。

天下三大行書,均為手稿,也因此表現書家率真、自然,線條的流動也各具情趣。猶如莊子說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純真自然之美為之最善。

也只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映照下,線條才能如此自由的表現種種虛與實、陰與陽的境界。將這一特征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起來,便有可能創造出極富東方情韻的設計作品。

“線是人把握大自然的一種心理形式,因此以線為主就象一份對自然的理解和體驗,一條統貫宇宙的線,界破了虛空,也界破質實,當其下手風雨快,筆走龍蛇萬象吞,一條顫動不己的線,就是一條綿延的生命之流?!报C《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

  • (本文出自Tencent CDC Blog,轉載時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網站里關于“書法”帖子,比較少啊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