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交互新手小記 | 交互工作流程的梳理
頭疼就是腦子里有什么正在激烈地進行改變,可能就是你從困難上學會的東西?!?寫這篇文章的人
大公司都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人多。在人多之后,就導致更加細致的工作分工,即專業化分工。這種專業化的分工就像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一樣,不同模塊的工人負責自己模塊的操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目前所在UED團隊的構成,就將用戶研究、交互設計、視覺設計以及前端開發等職能獨立出來,不僅提升了設計方案的質量,也提高了效率(這效率的保證是基于PD不改需求。
那么,作為流程一環的交互設計師在工作中的流程會是怎樣的呢?
第一步:與PD溝通需求
作為資源方的UED團隊,流程的第一步就是與PD溝通。這部分的溝通非常重要,因為這涉及到要了解產品需求的背景(因為經常擁抱變化,所以負責的產品也會經常變動。因此,換了產品之后需要及時了解產品的比較全面的背景)。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產品經理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需求,即背后的用戶需求以及業務需求是什么?
要了解用戶需求是要知道,產品經理所提的產品需求究竟是要解決用戶什么問題。比如,用戶想在墻上有個掛鉤,一些人想的是給他錘子和釘子自己做一個,但還有些人想了可以粘在墻上的掛鉤,用戶一粘就有掛鉤了。兩者看來,后者更簡單,所以應該這樣滿足用戶需求比較好。但是,還忽略了一點,就是用戶用這個掛鉤做什么事情?如果這個掛鉤是用來掛重物的,那這就超出了粘在墻上掛鉤的承重能力了,所以這時反而應該用錘子和釘子來做一個牢固的掛鉤更合適。這才是真正解決了用戶的問題。
而要了解業務需求,則是要明白當下公司需要的是什么。因為,需求的背后帶著公司的考量,常常帶著很重要的商業目的。比如,最近業務上有個需求要凸顯新功能。因此,這就要在比較明顯的位置將這個功能呈現給用戶,使其在一進入到產品內就可以清楚的知曉新版本有了這樣一個新的功能。但是,問題在于依據用戶正常的使用邏輯,該新功能應該是屬于原有功能之下的一個子功能。這樣單獨展示甚至與原有功能并列展示,并不符合架構邏輯。這個矛盾的出現就引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交互設計師該如何平衡用戶和業務,甚至是技術。簡單講,就是優先從用戶角度思考(to c和to b的用戶考慮的點是不同的),然后在不傷害用戶體驗的情況下將業務需求盡可能地體現,最后才是技術問題的妥協(畢竟很多技術問題是時間問題)。這里就不展開講了。
第二步:梳理需求
從用戶體驗五要素的角度來講,第一步是了解戰略層和范圍層,知道面對的用戶是誰,公司要做的是什么事,要幫助用戶解決什么問題。而第二步就是確定結構層,這里就包含了兩類:一是內容型,要明確放哪些內容類型;二是功能型,要明確功能操作的邏輯順序。這些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思考。舉例來說,微博是一個典型的內容型例子。其“我的首頁”包含兩大類主要類型內容:一是關注的信息;二是推薦的信息。關注的信息呈現在頁面中間的主信息流當中,占據了主信息流當中99%的內容;推薦的信息則又大致分為兩類:
- 一是推廣
- 二是推薦
推廣就是廣告,也是呈現在頁面中間的主信息流當中,夾雜在用戶關注的信息流當中。這里商業價值較大。而推薦則呈現在頁面右側,主要從全網熱門以及朋友關注的角度來進行內容推薦,這里的內容又有所細分,如電影、話題等。這樣的內容選取一方面保證是用戶感興趣的,另一方面可以拓寬用戶更多感興趣的內容,讓其更加動態地去獲得信息內容。而淘寶下單支付就是一個功能型的例子,用戶挑選好商品之后立即購買,進入到訂單信息填寫頁面,提交后進入到支付寶支付,支付完成就等待賣家發貨,之后收貨、退款、維權等都是一系列功能。這些都有非常明確的操作路徑,而且是有非常明確的任務目的。
那么,如何對這些進行梳理呢?
基于前面與PD的討論,以及自己對相關競品的參考,心里會大致有些想法。所以,要做的是將這些想法具體描述出來。對于內容型的梳理,我會用腦圖將內容分層級進行羅列,這樣會有一個明確的類別結構圖。而對于功能型的梳理,則畫出簡單的頁面邏輯圖,整個流程就會非常明確。
第三步:產出交互稿
這一步是把前面兩步的想法具體表現出來,以能夠讓人理解的方式進行表述??梢允鞘掷L稿、可以是低保真、也可以是高保真,只要能夠讓PD、視覺以及開發等明白你的意思就好。
在這一步,會進行反復的修改。不同的人會有想到一些問題,包括極限情況(貌似開發以及測試最喜歡這么做了)。得到最終版本之后,就進入了視覺和開發階段。
第四步:跟進
其實這一步跟進包含兩塊內容:對開發情況的跟進,因為在產品真正在開發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如一些極限條件下的錯誤情況的處理、時間因素導致技術不能按時完成原有方案等等。所以會對方案進行修改,這時就要及時跟進,提出新的更為合理的解決方案。上述的變動就產生了第二塊內容的跟進,即對交互稿的跟進,因為方案的變動要及時對交互稿進行修改、補充以及一些說明。這樣才能完整地記錄整個產品迭代或項目開發的過程。
跟進到產品迭代版本或項目上線,這整個階段就暫時告一段落了。
后面,就是自己對之前所做的事情的一個回顧。從中獲得了什么,有所反思才能有所成長。
上述工作流程只是我較為普遍的工作狀態。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自發項目,可能就需要自己即作為PD的角色又要充當交互設計師的角色。另外,有時候自己也并沒有完全做到上述的一些事情,有時也會沒有及時跟進交互稿的更新。在這也算是對我自己的一次提醒,以后盡量要做的這一點。
以上~
作者@祭酒1990
來源@簡書
本文由 @祭酒1990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