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需求角度,看設計的5層需求金字塔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尤其是有念過管理學的朋友。該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提出,簡單來說是人類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當滿足低層次的需求后,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
舉例來說:人們在滿足基本的溫飽后,才會追求身體健康、安全的住所,接著要求社會地位等等,文藝一點來講,人如果連追求高尚的權利都沒有又何談高尚呢?
在創業公司團隊里,設計師往往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收到排山倒海的意見,無論是來自項目經理、程序員還是用戶,不管是產品設計面或是設計執行面,其實這些都是不同層面的需求。當你一旦了解這些需求后,就聯想到了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于是我心想何不來畫一張敏捷設計的需求金字塔呢?
如圖所示,從低而高依序為:使用者的認知需求、目標族群的多數需求、程序員的技術需求、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設計師的自我實現。
1.使用者的認知需求
從使用流程與版面設計來看,設計師常常為了追求視覺的簡潔,而將功能圖象隱藏起來,無論是藏在功能菜單或是特殊手勢之后,這樣的設計如運用不當,都會降低被使用者發現的機率。且實際的用戶溝通環節過程中,也常發現使用者根本沒發現那些被隱藏起來的功能。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多數的APP紛紛從左圖隱藏式的下拉菜單,改成右圖相對顯而易見的分頁菜單。
明確的顏色對比也有助于使用者的閱讀,曖昧不明的顏色對比,常被使用者誤認為“鎖定”狀態,或甚至沒看到。
因此,先無論功能是好是壞,若無法成功取得使用者第一次的“試用”,更談不上后續的轉換率以及回訪率。
2.目標族群的多數需求
在產品上線后,務必通過各種數據分析使用者行為,此時應該會發現用戶的一些行為分布,舉例來說:男女使用者比例達3:7、需求型使用者與供給型使用者為2:8、社交愛好者與注重隱私者為1:9…等等,設計師應該以滿足多數使用者的需求為優先,避免團隊花費了大把時間,多數用戶卻感受不到,因而錯失很多機會。
3.程序員的技術需求
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保持與程序員良好的溝通一直以來都是設計師的必備技能,產品能否如期推出,往往視軟件開發難易度而定,這中間設計師必須想辦法取個平衡點。
舉例來說:我剛加入團隊的時候,由于需要做大量整改設計,有一些小需求設計到產品設計,會立馬詢問程序員的開發難易度,并且選擇最簡單快速的方案,但事后卻發現功能點沒有想全,更重要的是頻繁的打擾降低了開發組程序員的工作的節奏。
因此個人一些小的開發經驗,可以先將不同的設計方案給產品經理把關,然后根據用戶體驗篩選掉不好的設計,等需求完全沒有問題了才與程序員溝通是否需要開發,完整地將需求傳達給程序員,有助彼此對實際問題的認知。
4.專業玩家的深度需求
當一個產品的需求走到這里,其實已經成功培育了許多用戶,而為了滿足這些忠實的用戶體驗,并且加強競爭力,在此我會加入一些學習門坎較高,但能夠提升使用者效率的設計方案,例如說以特殊手勢快速啟動特殊功能的捷徑。
5.設計師的自我實現
終于到了需求金字塔的頂端:設計師的自我實現!其實在注重敏捷開發的創業公司團隊,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而設計師最在乎的視覺風格、配色、字體…等等元素,都是需要時間慢慢醞釀。因此,我會在產品的成熟穩定的過程中,再慢慢的加入那些設計喜愛的元素。
每個設計師心中都有個完美的logo,但這完美的比例每個使用者都感覺的到嗎?
其實在平常的工作過程中,我還是常常反思這樣的需求金字塔合不合理,并且重新復習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的每一個層次,將每天遇到的各種問題,試著放到敏捷設計的需求金字塔里面,按照不同的輕重緩急調整工作的優先級,調整自己的設計邏輯。
本文由 @程序員客棧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哈哈哈,人人居然變成了zaker
一看就是來打廣告的,程序員客棧,打廣告也得靠干貨,而不是隨便寫點東西糊弄人就行了。東西寫的不咋的,反而影響你們自身品牌。
我只是一個實習生,寫的不是很好,抱歉。
為什么這么說ta呀?廣告在哪里?我覺得ta寫的挺好的呀?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