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XMind與MindMaster的交互比較中談用戶體驗

0 評論 10841 瀏覽 31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的用戶體驗一直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產品最終服務于用戶,所以對于產品的各方面設計帶來的用戶體驗也是不可缺少的,用戶體驗也能從多個方面進行體現;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從XMind與MindMaster的交互比較中談用戶體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當談及用戶體驗的時候,每個人似乎都能說上兩句,那么到底什么是用戶體驗呢?

大家先來看看兩個常用模型:

Peter Morville在《The User Experience Honeycomb》里提到,他認為用戶體驗包含7個模塊,包括有用、可用、滿意、可尋、可接近、信任和價值,可以用蜂巢模型來體現。

還有一個更經典的五層模型,由Jesse James Garrett 在《用戶體驗要素》里提出,他認為用戶體驗包含五個要素,可以用五層模型來體現,包括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范圍層、戰略層。目前被廣泛用于產品設計和產品分析。

可以看出,不論蜂巢模型,還是五層模型,其實都加入了商業和戰略層面的考量;這無可厚非,畢竟做一款產品本質是在做一門生意。

但如果單純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那么兩個模型中的部分維度分析是不必要的,至少對于普通用戶來說意義不大;畢竟用戶和界面的交互,才是用戶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也是用戶體驗最主要的來源。

因此,筆者這篇文章主要從用戶與界面的交互(即UX)出發,在對XMind與MindMaster(兩款非常相似的國產思維導圖軟件)的交互比較中談談我對用戶體驗的進一步理解。

為了說點大家都能看懂的大白話,筆者把交互劃分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三個流程,各個流程的要求是操作前要信息明確、操作中要反饋及時、操作后要進行操作返回。

01 操作前要信息明確

信息明確,就是要求功能組價擺放合理、信息傳達準確高效。它類似蜂巢模型提出的可尋和可接近,你不僅要讓用戶能找到他們需求的東西,還要能讓用戶方便地完成操作、達成目的。

要想做到信息明確,可以從指示明確、減少疑惑、信息可見這三個方面出發。

1. 指示明確

所謂指示明確,典型如路牌,就是你順著路牌的指示就能順利到達目的地(忽略那些坑爹的路牌)。放到軟件上,就是你順著軟件的提示就能方便完成操作。

整體上看,兩款軟件大多功能的指示都比較明確,但也存在部分指示不明的細節。

先說體驗友好的部分,比如MindMaster“文件”頁左上方的返回按鈕,采取了用戶習慣的“←”符號,大家基本都知道是返回的意思,表意清晰。

又比如將鼠標懸停在常用功能的icon上方,兩款軟件都會顯示懸浮窗口,對該功能進行解釋說明并且介紹對應的快捷操作??梢悦黠@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

但也恰恰在這個令人稱道的交互上,兩款軟件又都表現出讓用戶比較迷惑的細節。

比如:XMind懸浮窗口對組合快捷鍵的展現,用空格鍵替代了用戶更為熟悉的加號鍵;而后者,又同時出現在用它的菜單下拉列表中,這不符合一致性原則,容易造成指示混亂。

MindMaster的“子主題”懸浮窗口展現了三種快捷鍵,其中Tab鍵用了從視覺上極易混淆的“→”圖形(該圖形指代Tab鍵是筆者自己試錯出來的),其它兩個快捷鍵用的卻是正常的字母符號。

2. 減少疑惑

減少疑惑,就是盡可能讓界面,以及界面中的圖標/文字清晰明了,以便用戶快速發現自己想要的功能。

先看界面的頂部菜單欄。XMind和MindMaster的功能都比較多,但功能一多,用戶找起來就不太方便;為了更好處理這一場景,兩款軟件采取了不同的菜單導航策略。

XMind的菜單導航可以分為兩部分(如下圖):

區域1:文章Tab,點擊可開展浮動小列表,這里折疊了XMind的大部分功能(理論上是相對不太常用的功能);隨之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如果用戶常用功能在小列表里,用戶就需要反復操作,成本相對是比較高的。

區域2:常用功能區,放置了用戶常用的功能,主要以“上圖形下文字”的形式呈現。結合區域1提及的問題,或許可以將其優化為“自定義”,支持用戶將自己常用的功能添加到該功能區。

MindMaster界面頂部采取的是分段控件導航欄:點擊主菜單,就會展現該菜單下的功能集,同時收起其他所有菜單,保持當前菜單的聚焦。

這種布局和Office非常接近,于用戶而言,學習成本是比較低的。

這兩種菜單導航策略,其實很難說誰更優。在我看來,菜單導航策略本質是一道乘法題,等式右邊的值是固定的,但等式左邊的兩個乘數是可以變化的,只不過兩者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接著是界面的側邊欄,兩款軟件依然采取了不同的展現策略。

XMind側邊格式欄默認折疊,點擊后展開,展開后icon變灰,顯示在用狀態。由于用戶經歷了從折疊到展開的過程,相當于已經完成了對用戶的教育,用戶基本可以無障礙了解到“二次點擊icon可以實現從展開到折疊”的事實。

MindMaster側邊格式欄默認展開,雖然于用戶初始學習成本較低,但它存在表意不明的問題。

經測試,用戶可以點擊右側類似圖釘的icon進行折疊,但由于icon表意不明,用戶較難發現這一功能的存在(與我們開篇蜂窩模型中提到的可尋和可及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3. 信息可見

信息可見,是指用戶在開始操作前就能預知到操作的結果,讓用戶對即將開始的操作有整體的感知,以便省去多余的反復試錯過程。

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是不言自明的,但恰恰就是這種看起來特別基本的要求,很多產品都做不到。用戶找不到信息、不知道當前的情況,不明白發生了什么;比如很多產品的空白頁是下圖這樣子的,你甚至都不知道是在加載中,還是本來就沒有內容。

而好的空白頁,應該是有可見信息的,比如在XMind打開圖庫模板時,軟件的空白頁會用動態的圓圈+文字“正在打開…”顯示狀態;在MindMaster模板社區查看一張比較大的思維導圖時,軟件的空白頁同樣會用動態的logo顯示正在加載中。

還有的加載頁,會先顯示一張偽縮略圖,比如打開美團外賣小程序時的加載頁,用戶可以提前感知到當前正在加載的信息大致是怎樣的。

此外,XMind和MindMaster在界面底部會顯示當前思維導圖的主題數,類似Word顯示當前文檔字數,也是一種信息可見的方式,方便用戶了解自己的進度。

02 操作中反饋及時

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體驗,讓用戶感受到自己的操作是有效的、可執行的。

1. 視覺反饋

視覺反饋是當下最常見的,它包括表現狀態的視覺反饋,起提示作用的視覺反饋,以及起警示作用的視覺反饋。

表現狀態的視覺反饋:如XMind和MindMaster在導出文件圖片時,都會彈出導出進度條;前者是不帶數字的長方形,后者是不帶數字的小圓圈,都是為了讓用戶意識到信息正在導出中,導出行為是運行中的。

當圖片導出完成后,MindMaster導出的文件會直接打開,而XMind不會,前者這種反饋無疑更直接,對于希望快速查看結果的用戶來說是便捷的。

起提示作用的視覺反饋:打開MindMaster移動端云文件的時候,系統消息會以懸浮窗的形式高知用戶“同步成功”,如果未聯網,則會顯示“同步失敗”,給用戶明確的操作成功反饋。

XMind和MindMaster都是采取“基礎免費+關鍵功能付費”的模式,在用戶觸發付費功能時,系統會彈出“無法使用”的交互說明,給與用戶明確的提示及后續操作指引。

起警示作用的視覺反饋:最常見的就是未保存文件的關閉提醒,因為該操作不可逆且會造成可能有損失的后果,所以兩款軟件都加入了警示性視覺反饋,并且默認選項都是“保存”。

2. 聽覺反饋、觸覺反饋

操作的反饋信息有時候如果光靠視覺反饋會造成頁面繁復的情況,帶來較差的用戶體驗,這時可以用聽覺反饋或觸覺反饋代替視覺反饋,同樣能給用戶帶來操作提示。

不過經筆者測試,兩款軟件目前都沒有聽覺反饋和觸覺反饋的操作。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這兩種感官反饋,筆者想借MindMaster的語音輸入功能提個小建議,比如可以在長按語音輸入時讓手機同時出現輕微短暫的震動(類似微信目前的語音輸入),告知用戶語音輸入正在開始。

03 操作后可返回

操作后可返回是指一個操作流程結束后進行的復位操作,這要求其交互邏輯要清晰,同時還要兼顧到流程的簡便性。

返回的種類可分為返回、關閉、完成三大類:

  • 返回一般是指返回上一級界面(比如前面介紹“指示明確”時提到的MindMaster的“返回”);
  • 關閉則指關閉當前界面結束整個功能場景(最典型的就是每個頁面右上角的“×”按鈕);
  • 完成則是在功能流程處于完成狀態進行的關閉功能流程操作(比如前面提到的XMind的進度條跑完后會自動關閉進度條浮窗然后跳轉至下一頁面)。

除了前面提到的,筆者測試發現,XMind和MindMaster都有全屏功能,但后者在“操作后可返回”這一點上并沒有做得很好,至少筆者覺得是存在優化空間的。

XMind全屏模式的關閉按鈕放置在用戶習慣的右上角,而且用“退出”的文字按鈕表示,非常容易識別;而MindMaster全屏模式的關閉按鈕放置在非用戶慣常操作的左下角,且“退出”圖形按鈕和“隱藏工具條”圖形按鈕具有迷惑性(與前面提到的“指示明確”和“減少疑惑”是相悖的),用戶無法快速完成退出操作。

04 寫在最后

XMind和MindMaster的交互對比就到這里了。我們回到今天的主題:用戶體驗。

筆者理解的用戶體驗,沒有那么多模型和高大上的東西,就是要讓用戶覺得自然,讓用戶付出最小成本就能滿足需求;因此筆者在文章對比突出了兩款軟件中不自然的、增加用戶使用成本的交互操作。

誠然,XMind和MindMaster在整體交互上做的都不錯,但讓筆者和大部分用戶很迷惑的是,兩者在一些小細節卻都“翻車”了。

在筆者看來,這是各自產品經理在設計過程中不經意流露出的對用戶的傲慢;因為不經意,所以很難被產品經理自己發現,但在用戶側,卻會帶來不少體驗煩惱。

騰訊馬化騰非常推崇的《Don’t make me think》,從書名做字面上的理解,也是這個意思:自然的體驗是不需要用戶去思考的。

以上。

 

本文由 @進擊的小白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