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場景化思維,在交互設計中的體現(xiàn)
當不清楚我們要得到什么的時候,那就先從交互設計三要素開始。
交互設計過程中,很多人對于信息架構、交互流程以及頁面布局的思考總是偏向于實實在在的結果,總是用是是而非的結果來框定它。其實,脫離場景而進行的設計都是無價值的。不以用戶的場景為設計基礎而進行的設計,都是水中之月。
產品開發(fā)的過程,總是希望將更多的功能添加上去,讓產品大而全,但是卻沒有對功能進行分類,只是進行了功能的堆疊與羅列。然而從產品的另一端,產品的使用過程,用戶使用只是完成自己的一個或多個目標任務。因此,用戶只會使用其中一個或者若干功能,沒有哪個用戶是抱著了解產品有多少功能的目的而使用你的產品。如果不考慮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場景,而僅僅是進行功能的添加、刪除,怎么可能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產品開發(fā)的“一對多”與產品使用的“一對一”
因此,設計師不僅僅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還要為用戶所處的場景,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做好信息的整理與分類,引導每一類用戶能夠準確快速的找到相應的功能,這才是好的交互設計。
要想做好場景化下的用戶思維的運用:
首先,要對用戶場景中的功能進行梳理,整理出符合用戶心智模型的信息架構。
下面是筆者之前做過的一個案例。產品需求是為了汽車的銷售顧問提供一個銷售助手,幫助銷售顧問管理用戶,以及提供車輛的信息查詢等。其中,左側的原型將一個產品的所用功能都塞進了一個叫“首頁”的垃圾桶里。不管什么功能,都要從首頁進入。如果,要從當前的A功能,進入B功能,不好意思,先回首頁,再去B功能。這樣的頁面,就會顯得頭重腳輕,仿佛百度一樣,控制了所有的功能入口,而底部標簽欄的另外兩個便簽,在邏輯上是和首頁標簽同級的,但是,在內容上卻更像是首頁的一個小功能。
舊版與新版
通過對整個汽車銷售環(huán)節(jié)中的所有角色進行分析,筆者梳理出了在整個過程中的角色關系模型。在每個小的關系單元中,都包含銷售顧問、顧客、車三個要素。
角色關系模型
對銷售顧問來說,就是人、車以及銷售數(shù)據(jù)三方面的信息,這也是通過對銷售顧問所處的場景分析得到的,也符合銷售顧問的心智模型。因此,可以將整個產品中的功能點分門別類的放置到這三個標簽中,得到應用中的三個標簽。另外,對于銷售人員來說,有一個交叉功能使用的很頻繁,那就是日程提醒,它牽涉到顧客、車輛、回訪、客戶關懷等等,因此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新的標簽。
這樣的信息架構不僅僅功能分類清晰,而且符合用戶的心智模型,銷售顧問想要看到什么樣的數(shù)據(jù),都可以快速準確的找到想要的功能入口。
其次,要對功能所處的應用場景進行詳細分析,了解場景的特殊性與限制條件。
場景是決定一個頁面設計是否成功的關鍵。即使是同樣的一個功能,在不同的場景中好的設計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都需要根據(jù)場景而進行相應的變化,有的是兩個場景所做的設計是相沖突的。
左滴滴,右支付寶
拿國民APP支付寶而言,轉賬設計成了對話的形式,在正常的情況下,設計是沒有問題的,既能滿足功能的需求,還能保證交流的順暢,不會出現(xiàn)斷點,同時保證對話界面的整潔。這種設計對于熟人之間的交流是沒有問題。如果將這種方式推廣到所有的轉賬場景中就不合適了。
舉個例子,在杭州,你早晨在甘其食的店里面買了兩個包子一杯豆?jié){,采用的是掃碼支付。這種情況下,店員手中并不能直接通過手機查看你的支付情況,因為你的轉賬賬戶是店長或者這個區(qū)域的負責人的賬號,這樣整個支付環(huán)節(jié)就存在監(jiān)管的漏洞。店員就不能明確知道你支付的金額是否準確,以及你所支付的賬號是否準確。如果店員過于監(jiān)督這種環(huán)境,不僅會影響用戶的購買體驗,而且會影響工作效率。
相同的支付場景還有滴滴BUS的購票頁面,相比較而言,滴滴的購票與驗證頁面就更加合理。當你上車時,在移動的場景下,讓司機查看所購車票,滴滴采用的是類似彈出框的形式,并采用多種顏色的閃爍,來表示已經驗票的狀態(tài)。雖然視覺上不是很協(xié)調,但在遠距離、晃動、不能集中注意查看的情況下,這種設計避免了逃票情況的發(fā)生。
但是這兩種場景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
- 滴滴購票的金額是一定的,所以只要驗證是否購買就行了,而不必驗證金額。
- 支付寶的轉賬對象很多,而滴滴的售票方只有一個。因此,滴滴的結果驗證,只檢驗你是否購票即可,而支付寶不僅僅要驗證是否支付,還要驗證金額以及轉賬對象。若再加上收款賬號不在售貨員手中,問題就更加復雜了。
最后,針對場景下的功能需求,提供出合理、合適的解決方案
在用戶清晰、需求明確、場景明了的情況下,解決方案并不難提出。但是對于不同場景下的同一功能,解決方案相對來說會顯得投鼠忌器,很多方案都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情況,這就需要作出設計方案的取舍與考量。這一點確實是經驗積累,踩過很多坑以后,才會有能力做出迅速、準確的判斷與選擇。這里沒有固定方法,也來不得半點取巧,至少以筆者的經驗來說。
對功能的梳理,可以讓用戶快速的找到解決問題的入口;對場景的分析,可以解決具體場景下的功能實現(xiàn)問題;對設計方案的取舍考量,可以實現(xiàn)產品方案的最優(yōu)化選擇。
用戶的場景化思維,不是一種方法,更多的是一種思維。假想自己是產品的某一用戶,在具體的場景中,帶著具體的目的,來使用產品,你希望看到、用到一個什么樣的產品。
作者:莫忘&初心,微信公眾號:UIUX設計工作坊(UIUX-HUANG), 希望與同行者多多交流。
本文由 @莫忘&初心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干貨,贊
分析的很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