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派UI:真實的謊言

0 評論 7818 瀏覽 17 收藏 30 分鐘

我真誠地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理解樂觀派UI設計背后的核心觀念。

想象3個用戶界面(UI)一起去了酒吧。第1個點了一杯酒,然后又再點了幾杯。幾小時后,它買了單,醉醺醺的走了。第2個界面點了一杯酒,直接把錢付了,然后又點了一杯酒,又馬上買了單,幾小時后也醉醺醺的離開了酒吧。第3個界面剛走進酒吧,馬上就已經醉醺醺的離開了——它知道酒吧是干什么的,它非常講求效率,一點時間也不浪費。你聽說過這第3種界面嗎?它就叫做“樂觀派UI”。

樂觀派UI設計并非樂觀地看待頁面——至少不僅限于此。(查看大圖

我最近參加了許多關于前端開發和用戶體驗的會議,討論了心理表現最佳化,我很驚訝,樂觀派UI設計是業界一個如此微不足道的話題。坦白說,這個術語本身都沒有清晰的定義。本文中,我們來探討它的基本概念,尋找一些案例,并回顧它的心理學背景。然后,我們討論掌握這項用戶體驗技巧的關鍵。

開始之前,我得說,沒有任何一個單獨的界面能被稱作“樂觀派UI”。其實它是界面實現背后的心智模型。樂觀派UI設計有它自己的歷史和邏輯。

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那時候“tweet”一詞還只有鳥鳴的意思、蘋果公司瀕臨破產、人們還會把傳真號碼印在名片上——網頁界面相當單調。其中絕大多數沒有一絲一毫的樂觀意味。比如一個按鈕的交互,可以遵循下面類似劇本來進行:

  1. 用戶點擊一個按鈕。
  2. 按觸發進入禁用狀態。
  3. 一條請求發送到服務器。
  4. 服務器返回信息到頁面。
  5. 頁面刷新,反映出返回的狀態。

那個年代,界面與樂觀派扯不上什么關系。(查看大圖

站在2016年回顧這些,我們會覺得效率低下;但是相當驚人的是,同樣的劇本仍然在許多網頁和應用中上演,它仍然是許多產品的交互流程。原因在于它可以預測,而且或多或少總會出點錯誤:用戶知道這項操作已經請求了服務器(禁用狀態的按鈕表明了這一點),當服務器有響應,更新后的頁面清晰表明這種客戶端——服務器——客戶端的交互結果。這種交互方式的問題很明顯:

  • 用戶必須等待。如今我們都知道,即使是最短的服務器響應延遲,也會對整個品牌,而非這個單獨頁面產生負面的用戶感知。
  • 每一次用戶的操作得到響應,都會以一種相當破壞性方式呈現(整頁刷新,而不是更新現有部分),會打斷用戶的任務流程,可能影響他們的思維軌跡。 我們甚至還沒說到多任務,心理環境的任何變化都令人不愉快。那么,如果某個操作本意不是改變環境(在線支付就是個需要改變環境的好例子),那么這種改變會在用戶與系統的交流中創造不友善的氛圍。

不久以前

然后,所謂Web 2.0出現了,提供了新的頁面交互模式。它的核心是XMLHttpRequest和AJAX。一種最簡單的進度條形式:“菊花”,補足了這些新交互模式,它的基本目的就是告訴用戶,系統正忙著處理事情?,F在,服務器返回信息后,我們不必刷新頁面了;我們只需要對已經渲染的頁面進行局部更新。這使得網站更加動態化,為用戶創造了更加順暢和親切的體驗。一個按鈕的典型交互如今是這樣的:

  1. 用戶點擊按鈕。
  2. 按鈕觸發變為禁用狀態,按鈕上顯示出某種菊花圖形,表明系統正在運轉。
  3. 請求發送到服務器。
  4. 服務器返回信息到頁面。
  5. 根據返回的狀態更新按鈕和頁面的視覺狀態。

這種新的交互模型解決了舊交互方式存在的一個問題:頁面的刷新不會導致破壞性操作,保持用戶所處環境不變。相比之前,這種交互親切多了。

XMLHttpRequest和菊花解決了舊交互方式的一個問題:服務器響應會導致破壞性的刷新,改變整個環境。(查看大圖)

這種交互模式已經廣泛應用于數字媒介。但還有一個問題:用戶仍然需要等待服務器反饋。當然,我們有辦法加快服務器響應速度,但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優化基礎設備,用戶仍然要等待。比如,研究表明78%的用戶對于緩慢或不穩定的網站產生負面情緒。更有甚者,Harris Interactive為Tealeaf做的一份調查顯示,23%的用戶承認咒罵過自己的手機,11%沖自己手機大喊過,而且4%的用戶在網絡出問題時扔過手機。延遲就屬于這類問題之一。

大約78%的用戶面對緩慢或不穩定的網站時,會產生負面情緒。(查看大圖

即使在用戶等待時展示某種進度條,如今也于事無補,除非進度條非常有創意。多數情況下,人們已經習慣性把菊花進度條當作系統緩慢的表現。菊花如今已經是一種純粹的被動等待,用戶毫無選擇,要么等待服務器響應,要么關閉標簽頁或整個應用。那么,我們再進一步,改善這種交互;我們來看看樂觀派UI的概念。

樂觀派UI

正如前文所說,樂觀派UI僅僅是處理人機交互的一種方式。要理解它背后的核心觀念,我們還是要回到“用戶點擊按鈕”這個場景。不過它的原則用在任何樂觀派交互上都一樣。牛津英文詞典的解釋如下

樂觀主義,形容詞,對于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我們從“對未來充滿信心”這部分說起。

想一想:用戶操作引發服務器錯誤的頻率高么?比如說,用戶點擊按鈕時,你的API經常出錯嗎?或者用戶點擊某個鏈接時經常會出錯?說實話我覺得不會。當然,API、服務器載荷、錯誤處理等級不同,表現也不一樣。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作為前端開發或者用戶體驗專家,你可能不會考慮。但只要API穩定可靠,前端以適當方式反饋正確的UI操作,那么由用戶觸發導致的問題會特別少。以目前狀況來看,我敢說不會超過1%到3%。這就意味著97%到99%的狀況下,用戶點擊網站的某個按鈕,服務器的響應應該是成功的,沒有錯誤。應該從一個更好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樂觀派UI基于一個假設,用戶點擊按鈕,服務器在97%到99%以上的狀況下返回成功。(查看大圖

仔細想一想:如果97%到99%以上肯定是成功的響應,我們對于反饋就有充足信心——嗯,至少比薛定諤的貓有信心多了。我們就可以寫出一個全新的按鈕交互劇本:

  1. 用戶點擊按鈕。
  2. 按鈕的視覺狀態立刻變為成功。

就是這樣!至少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僅此而已——不用等待,不用盯著禁用狀態的按鈕,也沒有煩人的菊花轉。交互流暢無縫,系統不會粗暴地現身,提醒用戶注意它的存在。

樂觀派UI交互里根本沒有禁用狀態按鈕和菊花。(查看大圖

從開發者的角度來看,完整的流程是這樣的:

  1. 用戶點擊按鈕。
  2. 按鈕的視覺狀態立刻變為成功。
  3. 請求發送到服務器。
  4. 服務器響應發回頁面。
  5. 在97%到99%的狀況下,我們知道響應會成功,所以不用再給用戶添麻煩。
  6. 系統只會在請求錯誤的情況下現身。暫時不用擔心這塊——我們會在后文中講到。

我們來看一些樂觀派交互的案例。你可能很熟悉“點贊”按鈕,Facebook和Twitter上就有。我們來看看Twitter的。

很明顯,從點擊按鈕開始。但是請注意用戶松開并移開鼠標時按鈕的狀態。它立刻變成了成功狀態!

點了贊之后,Twitter立刻把它更新為成功狀態。

此時,我們用瀏覽器開發人員工具,看看里面的“網絡”標簽欄發生了什么。

按鈕的視覺狀態改變,獨立于服務器請求存在,此時服務器請求正在進行中。(查看大圖

“網絡”標簽表明,服務器請求已經發送,但正在處理中?!百潯庇嫈灯鬟€沒有增加,但由于顏色變了,界面上已經清晰表明了點贊成功,甚至服務器都還沒有給出反饋。

服務器返回成功的響應后,計數器增加,但這個變化比色彩改變微弱得多。這就給用戶提供了一種流暢連貫的體驗,感覺不到任何等待。

盡管贊按鈕在視覺上已經變為成功狀態,計數器只在服務器響應確認成功后才變化。

在Facebook可以看到另一個樂觀派交互的例子,也是點贊按鈕。場景非常相似,不過Facebook是連著計數器一起直接變為了成功狀態,完全沒有等待服務器響應。

Facebook用了和Twitter一樣樂觀派交互,但它連著計數器一起更新了視覺狀態。

但有一點要注意。如果我們觀察服務器響應時間,會發現它大約在1秒多??紤]到RAIL模型建議采用100毫秒作為簡單交互的最佳響應時間,相比之下1秒顯得太長了。但是,用戶感知不到任何等待,因為這種交互天然的樂觀屬性。非常棒!這是心理表現最佳化的又一個例子。

但我們要面對現實:仍然有1%-3%的可能服務器會返回錯誤?;蛘哂锌赡苡脩魯嗑€了。又或者一種更有可能的情況,服務器在技術上返回了成功狀態響應,但是這個響應仍然需要客戶端進一步處理。因此,用戶看到的不是失敗提示,但我們也不能認為響應是成功狀態。要了解如何處理這種狀況,我們首先要了解樂觀派UI在心理學上為何能起作用。

樂觀派UI背后的心理學

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誰抱怨過主流社交媒體上的樂觀派交互,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種。那么,我們可以說這些例子已經證明,樂觀派UI是有用的。但為什么它們有用?這僅僅是因為人們討厭等待。僅此而已啊,親!你可以直接跳到下個章節了。

不過如果你繼續往下讀,說明你對深層原因感興趣。那么,我們稍微深入一點,了解這種方式的心理學基礎。

psychology-650-opt

大腦研究幫助我們理解樂觀派UI起作用的心理學成因。(查看大圖

樂觀派UI有兩個值得心理學分析的要素:

  • 用戶行為的快速響應;
  • 服務器對于潛在錯誤的處理,無論是網絡還是其他方面。

用戶行為的快速響應

我們談論樂觀派UI設計時,我們談的其實是人機交互中的最佳響應時間。早在1968年,這類交互就有了相關建議。當時,Robert B. Miller發表了他的開創性研究“人機對話的響應時間”(PDF),他在其中定義了不同類型的響應,用戶可能從計算機得到的反饋多達17種。Miller將其中一種稱為“控件操作響應”——按下按鈕到得到視覺反饋的時間。甚至早在1968年,就規定了它不應該超過0.1-0.2秒。是的,這并不是RAIL模式首創——這個建議大約已經存在了50年。但是,Miller注明了,對于熟練的用戶而言,這么短的延遲都可能太慢了。這就意味著,理想情況下,用戶應當在100毫秒內獲得操作的反饋。這就接近人體最快的潛意識動作——眨眼。因此,100毫秒的間隔給人感覺通常就是瞬間。“多數人每分鐘眨眼大約15次,一次眨眼平均持續100到150毫秒”,倫敦城市學院神經學創立者Davina Bristow說,他還補充說:“這意味著我們每年有9天花在眨眼睛上。”

正由于瞬間的視覺響應(甚至在實際請求完成之前),樂觀派UI在心理表現最佳化中,是一種已經完善的技巧。但事實上,那些人們喜愛的能在眨眼間響應的界面,對我們而言應該不算驚喜,真不算。而且這也不難做到。即使在很早以前,我們在用戶點擊按鈕后,會將它變為禁用狀態,這通常就足以表明用戶的輸入了。只不過,界面中的禁用狀態意味著被動等待:用戶什么也做不了,無法掌控整個過程。這對用戶而言很令人掃興。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樂觀派UI中直接跳過了禁用狀態——我們不讓用戶等待,直接給他積極的反饋。

處理潛在錯誤

現在我們進入樂觀派UI設計中的第二個有趣的心理學問題——處理潛在錯誤。一般來說,有大量信息和文章講述如何以最恰當的方式處理UI錯誤。但是,本文中討論的錯誤處理,在樂觀派UI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處理錯誤,而是什么時候處理。

人們天生會把行為聚類處理,以主觀定義的目標或者小目標達成為結束。有時候我們把這些聚類稱作“思維軌跡”、“思維涌動” (PDF),或者就簡單稱作“心流”。心流狀態的特征包括樂趣達到巔峰、精力集中、創造力爆發。在心流狀態中,用戶完全被這項活動吸引。Tammy Everts的一條推特準確描繪了這點:

tammy-preview-opt

【圖注:我喜歡心流狀態的一切,除了一點,我會連續幾個小時忘記眨眼。我的眼睛現在是這樣的?!?/p>

有時候,辨認出一個人是否處于心流狀態非常簡單。(查看大圖

在網絡中,這些活動聚類的持續時間短得多。我們回顧一下Robert B. Miller的作品。他指出,響應類型包括:

  • 粗略瀏覽列表信息的響應;
  • 仔細瀏覽圖表信息的響應;
  • “系統,你明白我要什么嗎?”的響應。

他把這幾類都歸為2秒延遲的類型,用戶會獲得相應類型的響應。如果不繼續深究,我們應該注意,這些延遲也取決于一個人的記憶運轉(這是指一個人記住一定量信息所需的時間,更重要的是,不僅記住,還要能運用)。我們作為開發者和用戶體驗專家,這意味著在操作了某個元素的2秒內,用戶會短暫進入心流狀態,專注于他們期待的響應。如果服務器在這個時間內返回錯誤狀態,用戶仍然處于與界面的“對話”中,這是個比喻。類似于兩個人對話,比如你說了一句話,對方委婉地反駁你。想像一下,如果對方花了很長時間點頭表示同意(等同于我們UI中的成功狀態),但然后最終對你說“不”。這多尷尬???所以,樂觀派UI必須在心流狀態的2秒內傳達出錯誤信息。

optimistic-ui2-650-opt

樂觀派UI必須清楚表達錯誤狀態給用戶。最重要的是,它要在用戶進入心流狀態的2秒內發生查看大圖

現在我們掌握了這項心理原則,用來處理樂觀派UI中的錯誤,下面我們就開始面對那1%-3%的失敗請求吧。

樂觀派UI的悲觀一面

目前為止,我聽到最多的言辭,是說樂觀派UI是一種黑魔法——作弊,如果你這么想也對。也就是說,運用這種方式,我們就是在對用戶撒謊,編造他們操作的結果。從法律上說,每個法庭可能都會認同這一點。但我仍然把這種技巧當作一種預期或是希望。(記得“樂觀”的定義嗎?我們在這里允許某些“希望”存在。)“撒謊”與“預期”的區別在于你如何對待那1%-3%的失敗請求。我們來看看Twitter的樂觀派“點贊”按鈕在離線狀態下的表現。

首先,點擊按鈕后它立刻變為成功狀態,這符合樂觀派UI模式——當用戶松開并移開鼠標,它的表現和用戶處于在線狀態時一樣。

1

離線狀態下,Twitter的點贊按鈕仍然在點擊后產生視覺變化。(查看大圖

但由于用戶離線,請求失敗了。

2

查看大圖

那么,在用戶進入心流狀態后,錯誤信息要盡快給出。2秒通常是心流的持續時間。Twitter以一種非常微妙的方式表達這一點,把按鈕的狀態還原回去了。

3

請求失敗后,Twitter以一種低調的方式還原了按鈕的視覺狀態,沒有在視覺上小題大做。(查看大圖

認真的讀者會說,失敗處理還能更進一步,準確告知用戶請求沒有發送出去,由于發生了某個錯誤。這就讓系統盡可能保持隱形。但還有一系列問題:

  • 屏幕上忽然出現的任何形式的通知,會改變用戶的環境,刺激他們去分析失敗背后的原因,但這個原因在錯誤信息中可能已經說明了。
  • 就像所有錯誤信息或通知一樣,它應該也要引導用戶進入新的環境,提供相應的操作信息。
  • 操作信息又會進入一個新的環境。

好吧,可能大家都覺得這開始有點復雜了。因為這樣的錯誤處理對于網站的大型表單有意義,但對于像點擊按鈕這么簡單的事情,它就殺雞用牛刀了——對于所需的技術開發,還有用戶的記憶運轉,都太過了。

所以,沒錯,我們對樂觀派UI中的失敗要有開放心態。我們要盡快告知用戶,保證樂觀主義不會發展成謊言。但它應當與環境相稱。對于點贊失敗,還原按鈕狀態這樣的微小提示足夠了——也就是說,除非用戶點擊的是其他極其重要的狀態,需要保證它時刻運轉正常。

極端悲觀

這就產生了另一個問題:如果用戶獲得成功的反饋,但是在服務器響應之前就關閉了瀏覽器標簽頁,怎么辦?最討厭的情況是,用戶在請求發送到服務器之前就關閉了標簽頁。但除非用戶極其敏捷,或者有本事減慢時間,這種情況很難發生。

如果樂觀派UI運用得當,所有對于各元素的操作都在2秒內得到服務器反饋,那么用戶就得在2秒內關閉瀏覽器標簽頁。這對于快捷鍵而言并不難;但是我們知道,97%-99%情況下,請求是成功的,無論標簽頁是否激活(只是響應沒有發送回客戶端而已)。

所以,只有對于那1%-3%的服務器錯誤,這才算一個問題。然后,有多少人在2秒內匆匆關閉頁面?除非他們在比賽關閉標簽頁,我覺得這個數量沒有什么意義。但如果你認為這個關系到特定的項目,可能會導致糟糕的后果,那就應該用一些工具來分析用戶行為;如果這種場景存在的可能性足夠高,就把樂觀派交互限定在非重要元素上。

我有意沒有提及那些故意延遲的請求;這些不在樂觀派UI設計的范疇內。而且,我們在悲觀方面討論得已經夠多了,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運用樂觀派UI的核心要點。

經驗法則

我真誠地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理解樂觀派UI設計背后的核心觀念??赡苣愫芟M谙乱粋€項目中運用這種方法。那么,開始前請牢記這些:

  • 我們所有這些討論的前提:你所依靠的API足夠穩定,能夠返回可預期的結果。這點無需多言。
  • 界面要在向服務器發送請求之前,找出可能的錯誤和問題。最好能夠完全去除可能會導致API返回錯誤的因素。UI元素越簡單,越容易運用樂觀派UI。
  • 在簡單的是非選項上運用樂觀派模式,只有成功與失敗兩種響應的元素。例如一個按鈕的服務器返回狀態包含“是”、“否”、“有可能”(每一種都代表了不同程度的成功),這種按鈕就不適合用樂觀派模式。
  • 了解API的響應時間。這點至關重要。如果你知道某個特定請求的響應時間一定在2秒以上,首先應該優化API到最佳性能。之前提到,服務器響應時間在2秒以內,樂觀派UI才有最佳表現。超過2秒會導致難以預期的結果,用戶會更加挫敗。千萬注意。
  • 樂觀派UI不僅僅是點擊按鈕。這種方式可以運用于頁面中的各種不同交互,包括頁面的加載。例如框架頁面就運用了相同的觀念:你預期服務器能成功返回信息,所以直接向用戶先展示占位符。

4

查看大圖

看得出來,樂觀派UI設計并不是網頁中的新奇事物,也不是什么先進技巧。這只是另一種方式,另一種心智模型,幫助你掌控產品的預期表現。樂觀派UI設計基于人機交互的心理學基礎,聰明地運用它,能夠幫你的網站樹立更好更流暢的體驗,同時,需要做的其實很少。但是,為確保這種模式真正有效,避免產品向用戶撒謊,我們必須理解樂觀派UI設計的原理。

資源

原文鏈接: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6/11/true-lies-of-optimistic-user-interfaces/

作者信息:Denys Mishunov

#專欄作家#

可樂橙,微信公眾號:可樂橙(colachangree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UI/UX設計師,關注互聯網,關注科技?,F居杭州,與小伙伴們正在創業途中?;蛟S不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至少是個快樂的設計師。

本文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