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 | “會議一體機” 七大交互策略(下)

0 評論 3954 瀏覽 5 收藏 6 分鐘

編輯導語:會議一體機即開會時可用于書寫演示、遠程會議等方面的產品設備。雖其功能與平板、電腦有部分相似之處,但其使用場景、使用者等,都有所差別,故此會議一體機的功能設計與交互設計便需要依據實際場景設定。本文作者討論了會議一體機可以如何進行交互體驗優化,一起來看一下。

大家好,我是白琳。歡迎回來白琳產品成長筆記。在上一篇“深度解讀 | “會議一體機” 七大交互策略(上)”文章中,我們對會議一體機有了初步了解,今天我們繼續聊一聊,在交互上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回顧會議一體機痛點:移動范圍大、視覺區域差異、局部預覽/決策效率低、低頻設備隱私外露、多點誤觸大型設備。

一、“會議一體機” 交互設計策略

1. 策略四:防誤觸設計

深度解讀 | “會議一體機” 七大交互策略(下)

大屏觸控靈敏度提升,相對帶來的誤觸缺陷就越明顯,防誤觸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以大屏白板書寫為場景分析,單人觸控書寫時,手肘容易誤觸,大屏識別一般以接觸面積為基準判斷,因此在書寫時應增加手肘防誤觸機制,設定觸發面積形態大小,區分正常書寫與誤觸。

還應充分考慮多人觸控操作,增加多人觸控開關,方便多人同時在大屏上操作。

2. 策略五:保留固定且統一的視覺導航,同時增加便捷手勢

深度解讀 | “會議一體機” 七大交互策略(下)

用戶初次使用大屏,與初次使用電腦網站類似,有固定且統一的視覺導航,如側邊欄或底部欄,方便使用。

手勢可做為深度用戶,熟悉產品后快捷操作,不能完全作為替代。如用戶更傾向于點擊主頁按鈕回主頁,點擊返回按鈕返回上一步,雖然五指抓取回主頁,左滑右滑返回,這些手勢在電子產品領域已經養成一定的用戶習慣,但是初次使用仍需要學習成本,影響操作效率。

在設計導航操作時,還應該充分把大屏操作移動范圍痛點考慮進去,保留左右工具欄切換設計,用戶輕松在一側就能完成需要的操作。

3. 策略六:元素聚焦放大

深度解讀 | “會議一體機” 七大交互策略(下)

操作者與觀看者距屏幕遠近不同,因此并非所有人眼睛都能同時抓住所有內容。特殊情況下,在無指令的情況下,屏幕元素必須具有可導航和清晰的顯示功能。

觸摸目標需要易于查看,并創建明顯的交互效果。如重點元素需要具體可見,集中吸引用戶至屏幕上進行快速預覽及操作,提供沉浸式聚焦功能。

4. 策略七:隱私保護

深度解讀 | “會議一體機” 七大交互策略(下)

屏幕越大,用戶操作更容易被查看,在大屏操作詢問一些敏感信息或數據時(通常包含用于表單或數據輸入的彈出框或輸入框),縮小其可視范圍,以便從遠處看不到內容。

以密碼輸入顯示操作場景分析,適配更小的輸入法彈框,縮小其顯示范圍,隱藏密碼顯示,在減少操作移動范圍的前提下,又可有效保護用戶隱私,復雜表單,還可提供手寫輸入,方便用戶操作。

二、擴展思考

其實要想做好“會議一體機”大屏交互,絕不止這七大策略。

  • 隨著5G、AI、IoT等新技術發展,我們可以利用AI智能語音技術,發送指令,操控大屏。
  • 也可以嵌入智能識別計算,讓大屏更智慧。
  • 可以通過“隔空手勢”感應,特殊場景手勢操作。
  • 或者隨著硬件的迭代,邊框可觸摸,屏幕可旋轉,攝像機AI多模態捕捉等等,都能衍生出更多的交互新體驗。

科技在進步,新技術出現,硬件升級。想要與時俱進,做用戶最喜歡的產品,就要時刻緊跟趨勢,不斷優化產品體驗。

如果你有關于“會議一體機”更多的經驗或想法,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討論哦。

 

本文由 @白琳產品成長筆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