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評審二三事

0 評論 2835 瀏覽 7 收藏 7 分鐘

相信作為設計師,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設計評審!無論是上RTX還是發郵件過,或是邀請關鍵人到一個有投影儀的會議室,亦或是在自己位置上當面…總之這些只算是設計評審的幾種不同形式,且評審發起人必然是設計師!

評審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先來看看國外的幾張圖片:

圖1:“三明治需要有可玩性么?”(大家總是希望給產品插上翅膀,讓產品飛,卻容易忘記產品的根本)

三明治需要有可玩性么?

圖2:“我們的用戶群是男人和女人,年齡在0歲以上”(受眾群定位不清,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去探索)

我們的用戶群是男人和女人,年齡在0歲以上

圖3:“我們應該說‘what’s up’,因為年輕人都說‘what’s up ”(人云亦云,容易被競品牽著走)

圖3:“我們應該說‘what’s up’,因為年輕人都說‘what’s up’”

?圖4:“紅色是不是不大適合圣誕節啊”(逆天的主觀意見,+_+)

圖4:“紅色是不是不大適合圣誕節啊”

?是否有些感慨~至少以上幾張我都遇見過了~附文只是個人理解,也許你能讀懂更多O(∩_∩)O

更多請查看原文鏈接:http://inspirebee.com/the-feedback-stab-worst-client-comments-posters/

設計評審常見的幾個問題:

1. 準備工作不足

沒有對設計主題準備充分的依據或來源,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可以解決什么問題?評審過程中很容易被反問而答不上來,導致意見被駁回,只能改了。

2. 意見發散

說整體風格的時候容易扯到icon,說icon扯到button,說button扯到顏色,容易打亂評審節奏,提前糾結在一些細節上。

3. 評審者的主觀意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客觀的思維。而品味、聯想和詮釋這三點是主觀的,經常會聽到“感覺不夠上流“,”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個顏色我喜歡,不過能再調亮一點么”等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審美觀,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4. 缺少會議總結

評審過程中的問題沒有得到一個梳理,郁悶中收集了一堆的意見反饋,后面也沒有一個問題點跟進,只是默默的改…下次評審時間不確定,定稿時間遙遙無期…

如何改善:

1. 提前準備好設計的方向或概要

必須對設計的主題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及確定,在確定設計主題后,一切的理論依據才會得到最有利的支持,可以說是評審的「支點」;制定評審目標,了解評審的目的是什么,要達到怎樣的結論。

2. 有效引導

先對作品進行描述形容,引入材料,拆解設計

「描述」作用是在其過程中對評審者的認知做出確定,給還沒有看過設計稿的評審者建立一個作品印象。

再分為形式及功能兩方面進行討論。「形式」指其形狀、顏色或質感,是一種存在方式?!腹δ堋怪钙渥饔煤腿蝿?。一般而言,形式追隨功能,也是基于功能的。當討論形式處理上的問題時,應當集中分析這樣的處理能否產生恰當的功能,及能否傳達所需內容,能否有效完成這個功能。所謂有效就需先確立形式表達的目的及方向,看內容是否基于這兩點恰當的傳送出去。引導的同時尋找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建議,畢竟任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3. 避免主觀意見

作為設計師應該明確為何評審者會有這些聯想和詮釋,了解這些反饋是否只是個人喜好或純屬偏見等。多問,也許在他們說不喜歡這個顏色的時候,背后隱藏的是這個顏色飽和度過高,其實只要把飽和度調整一下就OK了。重要的是要了解清楚對方的這些主觀意見所體現的本質問題是什么。

4. 輸出評審結果

會議評審過程中在討論的同時也要收集意見,會議接近尾聲將已達成共識的問題點記下來之后同步這些爭議點,這樣做一是讓大家了解會議上我們有了這樣的結論,是否有遺漏,另一個也可以體現我們的專業性。最后要預約下次評審時間,以便后續跟進。

最后要對以上的開始采取行動啦,否則評審就沒有價值了,確認問題優先級,可以在當前迭代中解決的問題,就優先解決掉吧!

結語:

要有一顆積極的、理性的心態來參與設計評審,否則很容易在評審過程中因為受到反駁而沉溺于消極狀態!在大家對方案進行點評時也期待提出更好的建議和優化方案,最后能真的為用戶解決掉一些問題,更多的還是有個更好的產品體驗!

來源:騰訊ISUX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