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從用戶操作的物理成本來說,“贊”=“喜歡”=“收藏”=“推薦”,因為都是一鍵觸發。本篇文章作者將基于點贊、喜歡、收藏、在看構建了用戶輕量行為體系的設計,那到底該如何選擇和使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聊一聊~
緣起:
之前在產品設計時,產生了一點爭論:對于事物的認可表達,到底應該選擇贊,還是喜歡?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個圖標的選擇問題,也關乎對用戶情感的理解,以及內容性質的分析。點贊、喜歡、收藏、在看構建了用戶輕量行為體系的設計,那到底該如何選擇和使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深入聊一聊~
一、喜歡 & 點贊的由來
2005年,分享創造型社區B3ta遇到一個難題:內容爆發,創始人Rob Manuel希望找到一種機制來幫助其篩選好的內容,于是,他參照2004年上線的Digg.com的[Digg]排名功能,增加了【Like】功能。
2009年,Facebook上線了標志性的大拇指Like,Like迅速變成了最受歡迎的網絡社交語言,成為社交產品的標配。
【like】功能誕生,對于產品生態里的三方都產生了積極的效應:
對于產品平臺方:這是更省心的內容推薦機制,既可以激發用戶的參與度,又可以節省人工運營的成本,提升推薦精度,還可以了解用戶個人偏好,推薦更精準的內容、服務和廣告,打造完整的產品商業閉環生態。
對于用戶消費者:這是更輕的互動方式,無需意識思考,隨手一點就可以表達自己的態度。
對于內容生產者:這是更快的響應方式,根據曝光及點贊次數,可以更快獲知內容的受歡迎程度。
雖然英文里都是【like】,但翻譯成博大精深的中文之后,卻分化成了【贊】和【喜歡】,主體情緒一致,但又有好些微妙的差異。
【贊】和【喜歡】的情感差異
- 贊:是一種表達心理認同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態度或認知傾向,是一種精神上對外在人/事/物的肯定和贊美。
- 喜歡:是一種觸發在內心的感覺,著重在于凸顯自己對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興趣。
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贊更偏向于一種激勵他人的行為,不吝惜對對方(人/觀點/行為)的一份支持和贊美。喜歡則更多的是一種自我表達,更關注于人/事/物與自己情感的共鳴。
不喜歡也可以贊,君子和而不同。喜歡也不一定要贊,有些喜歡只適合埋藏在心底(所以有收藏)。當然,也有很多時候,喜歡和贊是同時激發的,因為觸動自己而喜歡,因為表達喜歡而點贊。
二、用戶輕量行為體系設計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幾款國民級App是怎么使用【贊】、【喜歡】和【收藏】的,這將極大的塑造大家的認知和習慣。
首先,來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處理最為極致的產品——抖音。抖音的整個產品體系中只有【?】一種符號,這個符號同時代表了【贊和喜歡】,整個產品生態從功能到交互,簡單到極致。(不過我其實不太明白為什么同一個?,在播放的視頻中命名是【贊】(點贊數為0時,會顯示圖標名稱【贊】),但到了個人中心里點贊視頻的集合名卻是【喜歡】,統一一個概念難道不好嗎?)
(PS:抖音其實也是有收藏的,只不過極為隱蔽,收藏和查看都比較繁瑣,所以此處先略去不細講)
相比之下,快手就在明顯的位置引入了【☆收藏】,用以區分【贊】和【收藏】。
那么,收藏是一種什么情感呢?
顧名思義,收藏就是收集保藏。一般來說,用戶收藏是為了方便日后回顧,說明物品價值屬性強,再利用率高,強調的是有用性,或者是更強烈的【喜歡】(不僅僅博得當前喜歡,還希望日后再回味這份喜歡)。
從本質上來說,【贊】和【收藏】差異還是比較大的,【贊】是一種外在的公開表達,主要在于讓對方或者第三方知曉自己的態度,用戶側可以不做沉淀,比如贊對方的評論?!臼詹亍縿t是帶有私密性的,有些時候用戶并不想公之于眾,只是想自己稍后再看。
在愛奇藝中,贊和收藏合二為一,兩個概念共用一個形態【?】,但凡是贊過的視頻,都會出現在收藏夾里,產品體系也相對簡單。
在騰訊視頻中,贊和收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贊只是即興的一種行為,并不會被記錄在自己的信息里。而收藏則是會被記錄下來,沉淀在個人中心,這更符合二者的本質區分。
今日頭條的做法也是區分了收藏和贊,而且收藏和贊都會被記錄下來。(對于記錄贊我其實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贊過的視頻和新聞是有記錄的,贊過的評論就沒有,這難道不都是用戶的行為嗎?)
騰訊新聞,在點贊和收藏的基礎上,又引入了推薦,推薦是一種弱化的分享,就像點贊和評論的關系一樣,贊是更輕的互動,推薦是更輕的分享。不過這樣產品體系就變得更加復雜了,多一個概念,實現成本高一些,用戶理解成本也高一些。
微信的產品體系里,有贊,有收藏,贊在不同的場景下還區分了【大拇指】和【愛心】,不同場景下的設計似乎也不那么統一。
最后,看一下QQ,在QQ的產品體系里,也同時存在收藏和贊,贊也有【?】和【大拇指】兩種形態,收藏和贊過的視頻/資訊會被保留下來,評論里的贊,也是不記錄的。
小結一下各大App的功能及符號現況:
四、結論
從用戶操作的物理成本來說,【贊】=【喜歡】=【收藏】=【推薦】,因為都是一鍵觸發。
從用戶操作的心理成本來說,不同的產品生態,操作的心理成本是不一樣的。
對于生活娛樂信息來講,如朋友動態、短小視頻等,【贊】<【喜歡】<【收藏】<【推薦】,因為友好甚至禮貌性的點贊是最容易觸發的,甚至現在已經有很多習慣性的點贊人群,而真正會觸發喜歡情感的,會相對少一些。不僅喜歡,而且要占為己有收藏回味的更少,不僅自己喜歡,還覺得有價值分享給周圍人的就相對更少。
對于專業性文章來講,【喜歡】<【收藏】<【贊】<【推薦】,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文章為例,如果文章能讓我有所收獲,就會激發我的喜歡感,如果讓我感覺日后可以借鑒,我就會收藏。而只有當文章的整體結構和內容都比較優質超出我個人預期時,我才可能贊和推薦。
基于上述分析,不同平臺在設計【贊】【喜歡】【收藏】產品關系時,重點是不一樣的,需要考慮產品內容的性質,如生活娛樂類和專業知識類。對于生活娛樂類,【贊】的心理成本低,可以對產品的三方生態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對于專業知識類,【贊】【在看】【喜歡】的公開表達態度的門檻就會很高,【收藏】行為更容易被觸發。
對于【贊】的呈現形態,生活娛樂型信息平臺,比較適合用【?】,更容易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嚴肅知識型信息平臺,【大拇指】相對更合適,這是故意拉開距離,表達對對方的認可甚至崇拜。不同的符號,表達了在不同的場景下,對不同的人的情感距離。
對于【贊】的記錄,普遍來說贊的內容都是記錄的,而贊的評論都是不記錄的。對于這一點現狀,我其實有些疑問的。從設計的角度來講,任何用戶行為的表達,都是用戶的觀點和思想的體現,作為設計師,我們發愁的往往是用戶互動行為太少,頻率太低,而不是愁記錄占用資源太多。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旦用戶觸發了某個行為,前后臺都記錄下來,對于平臺和用戶來說都是有價值的,特別是一些高價值的內容社區,評論甚至比內容更精彩,回顧這樣的點贊評論,對用戶來說也是一種享受。
另外,如果引入收藏體系,明確區分【贊】和【收藏】這兩類對外和對內的表達,把所有的【贊】都只作為對用戶喜好的內在分析工具,而不記錄在用戶的個人體系中,也是一種合理的處理方式,這就需要結合產品的內容屬性、社交關系和所處階段綜合去進行設計。
好了,輕量行為設計體系就介紹完畢啦,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小插曲
我在參加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21年度作者評選,懇請各位有愛的讀者為我投個票,沖刺2021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年度Top作家,希望得到大家的點贊與支持,再次感謝大家。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我的個人參選頁面,點擊紅心即可為我投票。
每人最多可投3票,投票即有機會獲得百萬驚喜禮品&起點課堂千元豪禮哦!
投票傳送門:http://996.pm/M8w63
#專欄作家#
悅有所思,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10年體驗設計經驗,崇尚理論指導實踐,實踐迭代理論,熱衷于學習、解構、建構、傳播交互設計、服務設計、行為設計等設計相關領域知識。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寫的真好~贊與喜歡微妙的心理區別,被清晰透徹的寫出來了,真棒!
文章后面說的,用戶會回顧點贊的內容和評論,這個存疑?會有人去翻自己的點贊記錄嘛?
觀察的細,有思想
你好,關于“愛奇藝”那個想請教一下,喜歡=收藏,在視頻也點擊“喜歡”個人頁的“收藏”頁里會出現這條;那如果在視頻頁點擊喜歡后又立即撤銷,此時喜歡不在,那個人頁收藏里的這條也隨即消失;還是說僅是取消“喜歡”,和“收藏”不沖突,想要刪除“收藏”必須要到收藏頁操作刪除?
小破站的一鍵三連怎么講
所以你就跑進了我的收藏夾
分析的非常到位
看完之后有種自愧不如的感覺,我平常就是個白嫖鬼,哈哈哈,但是,你的這篇文章真的寫的很棒,很詳細。
收藏的作用難道不是吃灰么?
有人吃灰,也有人擦灰~
哈哈我會擦灰
最近剛好在設計用戶反饋,作者分析的點很細膩,給了我啟發,手動點贊收藏,對內對外都表達一下
感謝反饋,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文末鏈接幫我投個票哦,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