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e-Switch Controls——狀態切換控件,該怎么使用?

1 評論 5699 瀏覽 13 收藏 8 分鐘

編輯導語:如何利用好按鈕設計,幫助用戶更明確、更清晰地了解“狀態”,避免產品使用過程中的操作失誤?這要求產品在設計過程中,更好地應用狀態切換控件。本篇文章里,作者總結了狀態切換控件的應用策略,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背景

按鈕在用戶界面隨處可見,是通過單擊來觸發行為的組件。大部分時候我們都不會對按鈕的使用產生困惑,點擊“查看”按鈕就會觸發查看,點擊“搜索”按鈕就會觸發搜索。因為它們都表示“動作”,用戶很容易理解之后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們仍然能看見非常規的按鈕。

下面是兩種按鈕的例子。

下左圖是騰訊云的“開始個人認證”的按鈕,上面的文案表示了點擊之后的狀態。用戶點擊按鈕后跳轉至另外一個頁面,然后開始填寫個人認認證的相關信息。

下右圖“bilibili視頻播放器”中的“靜音”按鈕不同,它表示當前靜音的“狀態”,而不是靜音的“動作”。并且點擊后會切換成正常喇叭的圖標。不一樣的處理方式可能引起用戶的認知錯誤。

這引出了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如何讓用戶更清晰地理解“按鈕”的含義,特別是那些表示“狀態”的按鈕。

二、狀態切換控件的兩種情況

1. 兩個狀態,兩個元素

Tesla車子的開關有兩個狀態,下圖是Tesla app在iPhone中的界面。上面的“鎖”圖標是否打開用來表示車子目前的狀態。下面的按鈕表示“動作”,暗示了下一個狀態。例如上面“鎖”圖標是關上的狀態,只要點擊下面“Unlock”的按鈕,就能把鎖打開。

2. 兩個狀態,一個元素

有時候我們能看見一個控件,既是表示現在狀態,也是一個行動點。比如下面Bilibili視頻播放器的音量控件,“未靜音”圖標表示現在是“未靜音”狀態,點擊之后視頻會靜音。這與“動作”按鈕邏輯不同,但神奇的是我們使用起來卻是非常自然。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晚上進入房間的場景。房間一片漆黑,想要開燈。我不需要思考向上按還是向下按,只要換個當前不一樣的放下按下去就行了。這是因為我對周邊“黑暗”的環境有明確的認識,又知道那個開關能控制電燈的開啟和關閉。

同樣在Bilibili視頻播放器的音量控件的例子中,視頻所發出的聲音已經明確表現了當前的狀態——聲音已開啟。所以用戶只要知道某個東西能控制聲音開關,是通過點擊的方式操縱的,就能知道關閉它的方法。

但是請記住,任何類型的推論都需要時間和認知努力,而且人們往往承受著快速反應的時間壓力。所以強化用戶對現在狀態的認識非常關鍵。

三、強化用戶對現在狀態的認識

1. 強化對現在狀態的認識

1)從按鈕本身強化認知

按鈕的類型中有一種圖標按鈕,它能在較小的空間里放下更多的按鈕,常常出現在工具性應用中。但因為沒有動作文字說明,表現它的狀態就需要新的方法。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見實體按鈕,像是下圖這樣老式的收音機,它通過按下按鈕然后觸發行為。可以發現被按下去的按鈕,因為其他按鈕的陰影而視覺上更深(如下右圖)。

同樣的處理方式我們用在圖標按鈕上。語雀中的Button Group的交互就模仿了上面的做法,選中加粗后會在圖標的背景加層“陰影”。這表示“加粗”按鈕已被按下,說明“加粗”已經生效了。

2)從環境上本身強化認知

下圖是在iOS的語音備忘錄中的兩個按鈕,其中一個是“開始錄音”按鈕,另外一個是“停止錄音”按鈕。從視覺上看,一時間很難對應上。

一旦看見下圖軟件的使用界面,我們很容易判斷按鈕的作用。下面是推論的方式。

  1. 當前狀態:下右圖中的波狀聲音很明顯地說明“當前正在錄音”;
  2. 行動點:有一個能控制錄音開關的按鈕;
  3. 結論:點擊后就會停止錄音。

這就是從環境上強化了“正在錄音”的認知,從而理解按鈕作用的方式。

2. 使用有動詞文案的按鈕

如果上面有表述動作的文字,用戶更容易知道點下來會發生什么事情。比如下圖站酷修改前的“已關注”按鈕,看起來像是在描述現在的狀態,但是又錯誤地使用了按鈕的樣式。

下圖的“取消關注”按鈕則含義明顯得多,代表點下去會改變關注的狀態。

有意思的是,設計者正是考慮到了使用“取消關注”按鈕的話表意明確,然后反方向設計出一個表示狀態的按鈕來迷惑用戶。用戶就難知道如何取消關注了。

四、結論

讓用戶更清晰地理解“狀態切換控件”的含義有下面幾種方式:

  1. 使用有動詞文案,讓用戶去理解文字;
  2. 從控件本身強化認知。依據用戶的認知設計控件的樣式,比如收音機案例中按鈕的顏色變深;
  3. 從環境上本身強化認知。使用明顯的視覺、聽覺效果,讓用戶容易理解現在界面所處的狀態。

 

本文由 @biubi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嗯…算是比較簡潔明了的設計,但是設計switch還是第一次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