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新 | 微小改變創造優秀體驗(上)
編輯導語:你喜歡創造發明嗎?你常常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嗎?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小創新能改變世界?這篇文章作者詳細闡述了微小改變創造優秀體驗,推薦想要了解創新意義的童鞋閱讀。
從一種革命性的跳高技術聊起。
說起跳高,我們在頂級比賽中見到的跳高往往是這樣的:
▲背越式跳法
這種背越式跳法又被稱為“福斯貝里跳”,由迪克·福斯貝里發明,被評為體育史上空前絕后的一次重大革命。但其實福斯貝里剛開始學習跳高時,接觸的是已過時的剪式跳法。雖然之后他中途嘗試過跨越式跳法,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又改回了剪式跳(下圖)。
▲剪式跳法
為了彌補剪式跳法過桿容易撞到背部的問題,他開始嘗試在過桿時抬高臀部、壓低肩膀,同時以弧線助跑接近橫桿以獲得更高的起跳速度[1]。由于每次調整都是稍加改動,因此開始時并沒有人注意到他的跳法有多與眾不同。
但隨著他對這種跳法不斷進行調整和系統訓練,很快他開始在賽場嶄露頭角,屢次跳出新的高度。之后他更是在1968年以2.24米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從而揭開了跳高史上新的一頁,開創了背越式跳高的新時代。
無數微小的改變成就偉大產品。
很多偉大產品的誕生就如福斯貝里跳法,我們說不出是哪一個具體的改進成就了它的偉大,但當我們留意到它時,卻發現它處處透漏著與眾不同。
在BusinessInsider評選的本世紀初十款最重要電子產品中,iPhone高居榜首,iphone4相對于上一代的iPhone 3GS升級之處多達百項,從而使得它成為消費者即使賣腎也要擁有的手機。
同樣,網易云音樂的成功也不是出于某個單一功能或技術,而是個性化推薦、歌單、音樂評論、獨特的界面設計、富有創意的營銷等一系列微創新的結果。
▲網易云音樂黑膠唱片界面(早期版本)
為用戶創造偉大的產品同樣也是vivo的重要使命,創造偉大產品受很多因素影響,作為一名互聯網領域的設計工作者,我想從UX設計師的崗位職責,聊聊如何以微創新作為切入點來創造優秀用戶體驗。
一、什么是微創新
1.1 微創新是一種漸進延續性創新
對于創新的研究有很多,一種比較通用的分類方法是,從創新對產品的影響是漸進的還是突破的、創新的目的是延續產品在當前市場的地位還是顛覆當前市場,將創新劃分為如下四種類型[2]。
由于微創新對產品的改進是漸進的,又是以延續當前產品在市場中的地位為目的,因此是一種漸進延續性創新。
▲四種不同的創新
正如DonNorman在《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這篇論文中指出的:“大多數成功的產品都經歷過不斷的漸進式創新,以提升效率或降低成本。
這種形式雖沒有那么激動人心,但其重要性不亞于突破式創新[3]?!蔽撔聫娬{在不改變核心功能或服務的基礎上,使得產品相比先前版本提供更有吸引力或更有效率的服務。
它雖然不會創造全新的市場,但卻可以吸引更優質的客戶或占領更大的市場。比如IQOO8的超聲波指紋識別,不僅讓指紋解鎖區域更大、還提升了指紋的錄入過程,是微創新的一個典型案例。
1.2 微創新聚焦于有價值的“小”問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髯印ぁ秳駥W》
發現和定義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微創新強調我們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可以將其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并專注于解決少數重要的“小”問題,從而以較小的勞動成本創造更大收益[4]。
比如,雖然“如何成為手機影像領域中的佼佼者”是一個復雜的命題,但我們卻可以將這個命題拆分為:如何讓拍照更穩、如何拍夜景更清晰、如何讓逆光拍照更清晰等小問題來逐個解決。
▲將復雜問題分解為小問題
1.3 微創新強調有意義的變化
跳入泳池中,你顫抖著抱怨水太涼了,過了一會兒卻對朋友說:”快下來吧,水很舒服!
我們對沒有變化的刺激敏感性會逐漸降低,這種現象被稱為感覺適應。韋伯定律指出,想要引起用戶對刺激的感知,刺激的差別量必須達到一定比例。
▲刺激強度與心理量的關系
因此之所以強調微創新,其實重點不在于”微”,而在于創新,因為它在原有體驗的基礎上所帶來的有意義的變化,這種變化能夠打破感知的差別閾限,讓用戶形成感知。
以線性馬達的震動體驗為例,雖然它的重要性不如外觀和屏幕,但由于它相比于傳統轉子馬達帶來了有差別有意義的變化,因此仍然能收獲不少擁躉。
二、為什么設計師需要重視微創新
2.1 用戶預期的提升使得創新成為必然
外部市場的變化使用戶預期不斷被提升,從而影響用戶對本品體驗的感知。以手機屏幕為例,2016年時主流手機屏占比70%左右,當用戶購買iphone7時,并不會覺得其65.7%的屏占比會帶來什么體驗問題。
但隨著小米mix、三星S8等將屏占比提升至空前的85%以上[5],用戶對屏幕體驗的預期也被極大提升。這種外部市場的變化迫使手機廠商圍繞屏占比展開了創新競賽,并產生了諸如升降式攝像頭、挖孔屏等創新方案,以求在屏占比上滿足并突破用戶預期。
▲vivo NEX升降式攝像頭
2.2微創新是對體驗設計的內在要求
雖然設計不等同于創新,但作為一種有目的的創作活動,設計與創新本就聯系緊密。而且能被感知到的好設計往往意味著創新,想想你身邊的案例是否是這樣?也正因為如此,迪特拉姆斯Good Design十條標準的第一條便是創新。
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Dieter Rams
強調微創新的另一個原因是,盡管創新性是優秀產品的重要標志,但創新作為一種技能又有其難度和復雜性。因此從細微處著眼,通過發現被忽視的問題、以及事物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來產出解決方案,相對來說難度更低,也更容易推動落地。
2.3微創新通過超出預期來打動用戶
用戶體驗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純主觀感受,這種感受很多時候并不由絕對的易用性水平決定的,而是取決于用戶在使用產品前的既定預期。當實際體驗<既定預期,用戶棄用或投訴產品。
當實際體驗>既定預期,即超出預期時,用戶才會產生驚喜感,從而對產品心動,進一步探索產品、甚至主動推薦產品。
▲實際體驗和既定預期的關系
以當年的mp3產品為例,當其它產品都是通過上下點擊找歌時,ipod通過旋轉轉盤的交互使得找歌體驗極大超出了用戶預期。當其它產品也在提升找歌體驗時,iPod shuffle卻砍掉了找歌功能,通過隨機播放讓用戶更好地享受聽歌的樂趣,也成就了”史上最純粹的播放器“的美名。
三、微創新的基本過程
3.1 微創新是從方案到意義的創新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強調,“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必須產生出新的經濟價值”[6]。因此就產品創新而言,無論解決問題大還是小,創新必然同時涉及”方案“和“價值”兩個方面。
按照執行過程的先后順序,創新大體上可以分為“從方案到價值”和“從價值到方案“兩種基本形式。前者是先提出一個創意方案、或發現一個被忽略的問題,然后再去思考它對用戶來說價值是什么;后者則通過重新定義物品對于人的價值(如揚基蠟燭弱化了蠟燭的照明價值,將其定義為營造氛圍的香氛蠟燭,實現了價值主張創新),再確定用何種方案承載這種價值。
由于“價值”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東西,其一旦確定就很少去改變(揚基蠟燭創立幾十年來都在堅持香氛蠟燭的定位),因此我們所接觸到創新,包括本文強調的微創新大都是從方案到價值的創新。
以今日頭條app的誕生來說,張一鳴在一次采訪中是這樣的描述的:這個系統的誕生與人類第一次把顯像管裝在電視上的意義相同…它是第一個全網內容因每個人不同并且在變化著的產品[7]。”
這便是一種從方案到意義的創新思維,即先有了推薦算法這種新的技術方案,然后再去思考它對用戶來說能帶來什么新的意義。
▲從方案到價值的創新過程
3.2 發現好的創意是微創新過程的關鍵
當一個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存活下來,那么它對用戶來說便是有價值的,設計師的大部分工作不是去尋找意義,而是基于現有價值主張尋找更佳的解決方案。
抖音自2018年開始就定位于“記錄美好生活”的社區平臺,但圍繞著如何記錄美好,其在美顏、濾鏡、音樂等方面的微創新從未停止過。
基于已被確立的價值主張,微創新的具體執行過程可細分為發現創意、評估創意、構思方案、實施方案四個主要階段。而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如何發現創意、如何從眾多創意中找到好創意。因此本文的下篇將會重點闡述如何產出創意以及如何篩選出好創意。
▲微創新的基本過程
四、總結
創新對于設計工作的重要性并非不言而喻,每個人對于什么是創新、為什么要創新有著細微的、甚至是迥然不同的理解。因此本文的上篇對微創新這一概念進行了說明,并重點強調了其對設計工作的重要意義,希望能與讀者就基本出發點達成共識。
如果你已認同創新對設計的意義,或者你已開始在工作中有意識地嘗試過創新,那么此時或許你更想了解:怎樣才能有很多創意?怎樣從眾多創意中甄別出最好的那個進一步執行?別急,這些疑問我們將在《微創新 | 微小改變創造優秀體驗(下)》一一解答,敬請大家期待。
參考文獻
[1]德魯·博迪, 雅各布·戈登堡. 2014. 中信出版社. 微創新:5種微小改變創造偉大產品.
[2]Julia Kylli?inen.2018.Key Innovation Management Models and Theories.
[3]Donald A. Norman, Roberto Verganti;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 Design Research vs. Technology and Meaning Change.Design Issues2014; 30 (1): 78–96.
[4] 高鳳麟.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9. 微設計:造物認知論.
[5] 數據來自PhoneArena的產品庫屏占比數據.
[6]Schumpeter, J. (2017).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1st ed.). Routledge.
[7]汪再興,陳文希. 鈦媒體.2014.【1984新一代】張一鳴,他的每一句話都在被挑錯.
作者:李巖;公眾號:VMIC UED
本文由 @VMIC UED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積少成多,很多功能的更新迭代都是一點一點來的。
細節決定成敗,用戶良好的體驗都體現在細節的設計上,專注于解決少數重要的“小”問題,從而以較小的勞動成本創造更大收益,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