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設備滿天飛,設計師該如何入門智能手表?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智能設備的出現,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而為了適應人們的使用習性、應用場景,智能設備也需要在產品設計、交互設計上做出更優方案,以達成更舒適的用戶體驗。那么,設計師該如何設計好智能手表這一類工具設備?
一、前言
1. 什么是IOT
首先我們先科普一下IOT的概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Smart Connected Device)即萬物互聯,代表著世界萬物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交互以及共享傳遞。
這一概念是1999 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Auto-ID Center 首次提出,其后 2005 年 11 月 17 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 互聯網報告 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近年隨著“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物聯網在社會各界不斷出現,物聯網技術也開始逐漸在智能生活中,促使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升,也逐漸演化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無法缺少的重要部分。
2. IOT的分類
物聯網顧名思義就是物物相連的網, 但是其核心與基礎還是互聯網。
通過互聯網的能力,用戶就可以在客戶端上將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和通信,因此 IOT 可應用在智能家居系統、軍事工程、汽車、醫院后勤、現代化農業等領域當中。
對于我們國內老百姓目前接觸的 IOT,屬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領域的應用最為廣泛,應用質量也比較高,人們對智能家居的認可度也比較高。
可以想想現在有多少人會依賴于智能穿戴設備來滿足健康監測、支付、控制設備等功能。
為什么智能穿戴領域可獲得比較快速的發展?
- 適應新時期人們對體驗的新需求;
- 依賴于小型智能產品的推廣。
換言之,正是由于產品的智能化,促使 IOT 技術可借助無線網絡技術實現對自身監測以及智能設備的控制,并適配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應用方案。
在人人都擁有手機、電腦等設備的今天,IOT 可將智能化設備與智能穿戴設備聯系起來,為用戶提供遠程控制的條件。
例如智能手表,用戶可以在工作單位或者回家的路上就可完成對相關設備的控制,并且也可以通過手表來監控心率健康等。
二、IOT下智能手表的背景與現狀
1. 智能手表的發展現狀
說到 IOT 的發展,我們的智能手表可是功不可沒。
智能手表屬于可佩戴智能設備,可佩戴智能設備這種思想在早間年就有出現,谷歌、I/M公司都有嘗試去做,但是由于當時條件不足,其“智能化”的程度還遠遠不夠。
2010年,蘋果公司在 iPod Nano6 上安裝了一個專業表帶,實現了現代智能手表的開端。
此后,隨著科技飛速發展,什么無限通訊、大數據、云計算啊等功能日漸成熟,也將智能手表推向了巔峰。
首先安卓陣營領頭羊三星在一年之內推出了5款智能手表產品,緊追其后的 Pebble 在海外眾籌市場籌得 1000 多萬美元,也是“一 石激起千層浪”,其第一版產品創造了 30 萬部的銷量。
隨后國內的小米、OPPO等互聯網大廠也加入其中,讓智能手表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想想都恐怖~
我們再說說當時尤其成熟的兩大巨頭蘋果和谷歌。
谷歌在2012年發布一款智能化“虛擬現實拓展眼睛”,這款眼鏡能夠通過語音控制方向、視頻、拍照以及上網。
蘋果公司推出的 Apple Watch 更是采用了高精尖的技術。
它的屏幕采用了OLED屏幕,支持無線充電、屏幕支持多點控制,并自行研發的S1芯片,其背部覆蓋了很多傳感器。
而且Apple Watch的交互方式突破原有的點按、滑動等交互操作,新增了按壓式操作,能夠識別按壓力度,允許開發者創造出更好的交互方式。
△ Apple Watch官網
到了今天,很多巨頭已經開始入局智能設備,開始從原始的附件類、感應類的可佩戴智能設備發展成一個新的平臺類設備,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
2. 智能手表的分類
到了現在,智能手表在發展的過程也出現了很多變化。我們把它分為兩種:
- 平臺級:其絕大多數能夠獨立完成并計算,屬于相對獨立的個體;
- 依附類:這種可能需要手機、電腦等設備實現。
1)“平臺類”智能手表的優勢
① 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
我們之前使用的智能手表是平臺級別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
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手表的觸控屏來體驗多種多樣、且較為完整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與服務。
例如 Apple Watch 上的S1芯片,高度集成且功能強大,相對于單一的智能手表,就顯得很特別。
② 交互方式
平臺級別的智能手表還具有一定的交互方式,比如圖像、觸摸、語音等交互手段,可以與用戶產生互動。
比如 Apple Watch 還添加了多維度的交互方式即按壓式的交互方式,稱為?Force Touch 技術。一般情況下可呼出上下文菜單(Context Menu)。
但因 Force Touch 這一手勢的可發現性較弱,目前已用長按(Long Press)來代替。
③ 承載信息
平臺級別的智能手表還可以承載很多的應用軟件,能夠進行下載、安裝、卸載等操作,這就成就了其能夠完成短信、電話、音樂、健康提醒等一系列操作。并且平臺類的產品不僅能滿足用戶需求,還可以創造需求,需求可以通過網絡效應慢慢培養。
例如抖音,如果只有單一、少量的用戶其實不會產生效應,但是當所有人在使用它并對其產生依賴,那么就能通過用戶挖掘出更多的需求和可能。
2)“依附類”智能手表
① 數據收集能力
依附類的手表一般都需要搭配其他設備使用,一般是手機,該類設備負責收集用戶的數據。
例如小米手環,提供計算行走的距離和熱量消耗,內部的傳感器還可以提供睡眠監測等功能,其功能是將數據上傳至服務器然后再同步到APP當中。所以這類產品的核心在于強大的數據收集能力。
② 低成本
此類產品去掉了很多專業的技術,只需要在傳感器上投入一些成本,通過造型、品牌優勢就可以獲得一定量的用戶。這對智能手表的新用戶拓展是十分便利的,一方面打入大眾市場,擴大智能手表的規模和用戶認知度,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忠實的用戶。
③ 造型多樣
由于其低門檻的特點,非常容易被中小廠所復制,價格還便宜。然而他們提供的功能都大同小異,差的就是造型方面。
三、用戶體驗在智能手表中的應用
1. 四個交互屬性探索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作為“親膚”設備,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我們從行為、圖像、語音、數據四個屬性進行分析。
1)行為
行為通俗易懂就是我們自主意識操作后的行為操作。
人和人之間是具有行為交互操作的,反之人與產品之間也是具有行為屬性的。
產品會依靠用戶操作后的反饋來決定用戶的體驗感受,隨著人對產品的深度探索,產品就會積累用戶更多的行為屬性,并為用戶提供更強的用戶感和操作體驗。
舉個例子,蘋果手表具有脈搏監控以及活動監控的功能,通過手表背后的智能傳感器檢測心率,實時反饋到手表上。同樣,如果你坐得太久或者吃得太多血壓高了,手表會給你相應的提示和建議。
△ Apple Watch官網
還例如小米手環在接入手機后,讓用戶的電話響起后通過手機震動來感知,以及每日可以設定目標步數,當達到一定值,指示燈會亮起。
這種人是產品、產品是人的方式能夠拉升用戶體驗設計中的人性、互動、情感等特征。
△ 小米官網
2)圖像
圖像是手表的主要輸出方式,也是用戶進行交互操作的基礎。
因為受到一些限制,智能手表相對于其他智能產品顯得更小巧、空間比較局限。
較小的屏幕尺寸使屏幕只能顯示有限的信息,在較小的屏幕上要達到用戶體驗最大化,需要在設計過程中考慮界面的設計要素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讓APP界面一目了然。
3)語音
語音交互是廣泛的交互方式,語音是人與人之間的主要交流方式,可以拉近人與產品之間的距離。
例如蘋果的Siri、小米的小愛同學都在語音交互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蘋果公司的 Apple Watch 具備Siri功能,在休眠狀態下可以通過語音實現喚醒和操作,因為手表是“親膚”設備,手表的交互操作比較獨特,使語音成為相對于手指操作和外接設備等其他操作之外更快捷的操作手段。
△ Apple Watch官網
4)數據
數據對于設計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現在市場上的智能手表更是收集數據的工具,通過對人體數據的收集匯總,不間斷地為用戶提供新的數據。
例如小米手環能夠檢測用戶的健康情況并上傳云端,用戶可以通過數據反饋看自己是不是最近吃胖了或者缺乏運動之類的。
微信和手環的綁定可以讓用戶實時了解家人朋友的運動情況,手環還可以檢測用戶的睡眠情況。
因此大數據庫的建立,對于未來的醫療、教育等領域都有著無限的可能。
2. 兩大平臺系統交互界面分析
目前大家最了解的兩大系統非蘋果陣營和安卓陣營莫屬,他們分別搭載?Android Wear 系統以及?Watch OS 系統。
由于智能手表也采用這兩大系統設計,所以其設計的出發點和原則比較相近,都是由簡單的交互方式及明確的布局構成。
雖然手表不同于手機,它沒有那么復雜的功能模塊,但是它們都具有接受通知并推送功能、簡單的交互方式以及準確的讀取性能。
1)Watch OS 平臺交互界面設計原則
① 面向個人
蘋果公司將 Apple Watch 定義為“個人”設備。首先智能手表作為“親膚”設備,方便成為用戶接收信息的入口,抬手的動作就可以獲取大部分信息流,其次還可以做到簡單的回復、應答等操作。
② 軟硬件一體
蘋果公司對自家生態產品的統一可是十分看重,電腦、手機、iPad等設備體驗基本一致。
方形樣式、視網膜屏等一切都是為了與 Watch OS 無縫銜接。
開發者手冊中說到,在開發 Watch OS 的APP時,盡量使用黑色背景,其UI應該與屏幕邊緣無縫整合,從而給用戶一種渾然一體的視覺感受。
③ 交互輕量
Apple Watch 上的交互操作簡單快捷,不像手機、電腦等復雜的操作方式。抬起手機可以查看最新收到的信息、戴著口罩可以面部解鎖、放下手腕就能熄屏。
2)Android Wear 交互界面設計原則
① 可定制
Android Wear可以自動識別用戶的需求,通過數據反饋為用戶精準定位用戶的喜好并加以定制。
UI更側重于大圖瀏覽的方式,增加了操作的容錯率以及操作的快捷性。
“讓用戶體驗到無微不至的服務”是安卓手表設計的初衷,而且可以自行設置推送消息服務,可以有效避免消息過多導致厭倦情緒產生的情況。
② 搜索和建議
將谷歌強大的搜索能力融入了 Android Wear 里,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搜索,并且谷歌服務可以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并提供建議。
③ 自動識別
Android Wear 可以通過感知時間、位置以及用戶反饋的心理狀態,判斷并推送給對方相關的內容。
3. 兩大平臺系統UI界面分析
說完交互層,我們再說說UI層。
1)Material Design 設計準則
安卓手表的系統設計風格搭載了Android5.0系統上的 Material Design 的設計風格。
① Material is the metaphor
在MD的設計準則中,最有特色的便是對隱喻的詮釋了。
大范圍使用的卡牌、多層級的陰影系統、吸引眼球的轉場動畫,這些都是MD最具識別力的表現手法。
相對于Apple平臺,MD更加強調對UI中Z軸(高度)的運用,如果大家感興趣也可以移步到 Material Design 官方網站來閱讀更多內容。
② Bold, graphic, intentional
在視覺上,谷歌不僅要求生動形象,更要求設計時要確認設計的目的,摒棄僅僅為了美觀而設計的觀念,強調視覺設計要為用戶使用提供指引,凸現頁面當下的核心功能。文檔中谷歌提到這部分借鑒傳統的印刷設計。
③ Motion provides meaning
交互動畫的目的就是吸引用戶的注意,表達當下頁面發生的變化,同時和對視覺要求一樣,一定要有意義。
△ Material Design中的Z軸
2)Apple Watch的設計原則分為5個
① 單一功能
對于手表而言,小小的表盤中保留過多的功能會導致冗余,往往用戶的使用場景只是在碎片化的時間看一眼,所以在設計當中要保留最核心的功能,以適應佩戴設備的使用場景。
② 專注
手表的使用區域極度有限。在 iPhone 上最小的點觸面積是 44 x 44 points,換算為物理尺寸大約是 6.86 毫米。
我們來看看最新出的 Apple Watch series 7中的輸入頁面,全鍵已經非常擠了,幾乎點不到~可能每個按鈕的寬度大概可能只有幾毫米,觸摸區域比起 iPhone 的最低建議還要小。
△ Apple Watch官網
③ 易讀性
手表的使用場景大多都是運動、工作、學習,所以動態場景下,手表的界面就變得簡潔易讀。
蘋果字體家族中的“SE Compact”就是專門為 Apple Watch 設計的英文字體,Compact 將字母的筆畫變得更加豎直了, 因此在小屏幕的辨識度也更好了。下方有詳細的文字規范。
④ 輕量化
Apple Watch 上的操作簡單快捷,不像手機、電腦等復雜的操作方式,需要針對目標用戶的需求進行一定的精簡和優化。它需要幫助用戶做好選擇,而不是給用戶更多的選項去選擇。
⑤ 及時響應
通過探索大多數用戶的使用場景,發現用戶在操作手表時,會時刻希望獲取響應和提示,已驗證或警告用戶操作的正確性。
智能手表的響應是多樣式的,視覺響應、聽覺響應以及觸覺響都需要遵循用戶心理模型。尤其是觸覺響應,在親膚性極強的智能手表的使用上更為重要。
如智能手表在加載內容的時候,需要有加載圖標提示,最好有加載進度,給用戶足夠的心理預期。并且由于界面的局限性,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操作失誤,所以在輸入輸出時要及時給用戶提示,甚至在用戶誤操作的時候能夠及時止損。
4. 兩大平臺系統設計規范
1)Watch OS 設計規范
① 布局
Apple Watch 有四種尺寸——38mm、40mm、42mm、44mm,其中40mm、44mm的是比較新的設備規格。小屏幕尺寸是340×272像素,大屏幕是390×312像素(核心設計尺寸)。
而一般人的手指寬度為9mm到19mm左右,所以智能產品的元素寬度一般都要大于9mm,最小不能小于5mm。
導航欄出現在 Apple Watch 屏幕的頂部邊緣,并且現在每個非模態應用屏幕的導航欄中不能移除。
② 顏色
智能手表在色彩上底色建議選擇黑色,純黑色與 Apple Watch 表圈無縫融合,營造出無邊屏幕的錯覺。其程序和功能的運行基本上都在黑暗的背光燈下進行,這樣不僅能夠適應各種場景,也能保證重要信息的凸顯。
在圖標上,扁平化設計具有鮮艷的顏色以及很好的識別性。
③ 字體
蘋果在介紹它的字體家族中,「SF Compact」就是專門為 Apple Watch 設計的英文字體。和 SF 的區別在于,Compact 將字母的筆畫變得更加豎直了, 因此在小屏幕的辨識度也更好。
當字號小于 19 號時,推薦使用 SF Compact;大于 20 號時則推薦使用 SF Compact Display。
通過人眼球追蹤的速度可見,當字號在 16-19 號時,使用 SF Compact Text 效果較好;大于20時,Display 效果較好。
谷歌公司使用的是“思源黑體”,字體特點簡潔、清晰度高好辨認,有自己獨特的產品特征。不僅符合 Android Wear 設計規則,也更利于用戶閱讀。
在文字設定的時候要與環境背景相融合,對比度高、辨識度大。
并且文字要間斷,在屏幕有限的情況下,要以最短的文字清楚明白表達的內容,要準確傳達給用戶,不能用模棱兩可的意思混淆用戶,傳達錯誤的信息和內容。
文字輸入在手表中盡量采用“語音轉文字”,這樣能有效避免文字輸入難度大的情況,其用戶體驗也相對較好。
④ 交互方式
用于手表界面的交互方式主要分為三類:
- 層級式:對于界面功能判斷具有引導和指示作用;
- 分頁式:對于界面左右滑動有指示作用;
- 豎向式:對于界面的上下滑動更有利。
層級式主要是模擬了手機的展示方式,將不同的功能點都拆開展示,優點是層級明顯,邏輯結構清晰,由一個統一的主頁面和n個子頁面構成。
但是因為主頁面的信息量以及功能性不強,弱化的層級會對用戶體驗不好。
分頁式主要就是將功能模塊化,均衡羅列在手表上,優點是信息獲取比較完整,但是缺點是不可適用于拓展性的系統(拓展性系統是指第三方軟件平臺的系統),因為過多的模塊會導致界面冗余,信息繁雜且無序。
2)Android Wear設計規范
① 布局
Wear OS有四種尺寸——192點、213點、180x220dp、180點
- 小圓(192點):首先設計小型圓形設備,以確保您的布局在較小的尺寸限制下工作。這樣可以更輕松地調整方形顯示的內容。
- 大圓(213點):對于大型圓形布局,Wear OS 可以提供對任何尺寸的替代
- 長方形(180x220dp):如果不能先設計圓形布局,先設計矩形布局。這樣可以確保有足夠的垂直空間來縮小為正方形。
- 正方形(180點):通過指示元素的相對對齊并提供足夠的垂直拉伸空間,矩形布局也可以用于方形屏幕,而無需單獨的規范。
② 最小間距
方形屏幕上的邊距可以小于圓形屏幕上的邊距,以優化空間而不會裁剪元素。對于方形表盤,請保持至少 2.5% 的邊距。
③ 矩形和方形布局
首先設計一個矩形布局。使用元素的相對對齊將組件放置在屏幕上。
在設計中提供足夠的垂直拉伸空間,以便矩形布局與方形屏幕很好地配合。
然后,在創建方形布局時,元素的相對對齊方式可以讓您的表盤很好地適應方形布局,而無需單獨的規范。
④ 顏色
Wear OS 配色方案是基于基線 Material Design 顏色主題創建的。
分為三種顏色:
- 原色和二次色;
- 原色和二次色的變體;
- 其他 UI 顏色。
5. 兩大平臺系統設計對比
1)Android Wear 的“卡片”對比 Apple Watch 的“空間”
安卓手表的系統設計風格搭載了 Material Design 的設計風格,色彩清晰明確,用卡片式的交互結構,分為兩種卡片形式展示:
- 通知卡片形式,只提供信息推送;
- 行為卡片形式,提供基本功能,鬧鐘、播放等。
Android Wear 系統是二維扁平的交互模式,并且制定了 2D Pickers 的法則。
左右操作可以進入應用詳情、回復、查看等功能,上下操作可以切換不同的卡片內容。另外還有一種操作方式可以全局展示并進行交互。
相對于 Android Wear,Apple Watch 的層級式展示方式更熟悉一些,類似于手機的交互方式,用戶點擊左上角的返回或者屏幕邊緣右滑動返回上一級頁面,不但學習成本低,并且更符合用戶心理。
不足之處在于由于屏幕限制,過小的按鈕導致用戶誤觸率更高。
Apple Watch 應用了 Force Touch,交互方式加入新的三維操作——按壓操作,特定頁面用手指按壓屏幕,會出現快捷菜單,提高了效率,且趣味性提升。
2)人機對比
Android Wear 采用了觸摸、點擊、滑動等基本交互操作。
并且谷歌增加了手勢感應,基于重力感應及角度傳感器的特性實現,用戶抬手就可以喚醒屏幕,過一段時間就會自動熄滅。
但是實際使用中,會經常出現不能喚醒或者睡眠失敗的情況。
然而 Android Wear 最開始內置了 Google Now 就派上了用場,用戶只要念出“OK Google”就能喚醒機器。
Apple Watch 在人機交互方式中,也是提供了更棒的用戶體驗,類似 Digital Crown、Taptic 震動引擎、按壓等新穎的方式,為用戶提供了有趣的體驗。
Apple Watch 還有很多細節之處。例如手表可以根據抬手時間的長短顯示不同的信息,抬手時間短會顯示最新的通知功能,沒有則不顯示;抬手時間長會顯示時間表盤。
說到底 Android Wear 還是 Apple Watch,其本質都沒有完全的獨立化、中臺化,大部分的數據運算都依靠手機進行。
通過藍牙以及手表管理模塊進行后臺運算,然后傳輸手表進行展示,其原因一方面是降低功耗,另一方面是其硬件能力不足。先引入原生軟件,后續發展自己的生態,未來“獨立的”智能手表才真正存在。
四、小白該怎么做智能手表設計
以上我們分析了手表的交互及UI規范,那我們該怎么用呢,給大家總結一下。
1. 凸顯核心信息,滿足用戶心理預期
由于智能手表的屏幕大小有限制,在展示信息的過程中,我們要考慮如何提取主要信息,針對這部分信息進行加工。如果用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展現的內容并不符合心理預期,那么就需要降低用戶的期望值,從而降低用戶體驗。
智能手表設計的時候應該做到用戶可以隨時找出自己想要的功能和界面。
其易用程度取決于交互邏輯和界面風格,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最為常用的功能是設計的核心,應該盡量做到突出中心,簡單明了,并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文字設定的時候要與環境背景相融合,對比度高、辨識度大。
并且文字要間斷,在屏幕有限的情況下,要以最短的文字清楚明白表達的內容,要準確傳達給用戶,不能用模棱兩可的意思混淆用戶,傳達錯誤的信息和內容。
2. 精簡優化信息,減少用戶理解成本
智能手表界面設計需要針對目標用戶進行設計及優化。
例如打電話這個功能,智能手表界面可能擁有很多功能比如拉到黑名單、拒接、智能編輯等等。
但是智能手表的長時間操作的場景較少,可能只是“瞥一眼”,并且用戶對于接受的信息是具有選擇性的,如果信息復雜難以理解,用戶則不能篩選出有效的信息,勢必會對用戶的認知產生影響。
3. 交互方式流暢,幫助用戶做選擇
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依靠長時記憶特性來完成操作,如果是一個復雜的、用戶沒有學習或者接觸過的交互設計,往往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
因此在設計智能手表的框架層時,就需要注意整體的框架和交互邏輯,哪個是主頁面,哪個是導航頁面,哪個是功能區,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都需要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在層次上應該將同類的內容組織在一起,通過導航方便用戶快速進入此層級,以達到良好的設計邏輯。
4. 界面元素統一,降低用戶學習成本
在設計中需要保證界面的統一性,具體體現在色彩、按鈕、樣式、文本。
無論是在主屏、分屏還是其他功能模塊下,都需要展現統一的風格及邏輯。
觀察研究多種智能手表,去找尋其共性,尋找被市場認可且符合用戶心理模型的一些要點,能夠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提升用戶體驗。
界面也應該具有標準色系、系統風格及品牌定位,也需要結合用戶使用場景和模型。
比如使用黑色作為背景,是考慮到黑色色系的多環境適應力以及其他顏色在黑色背景下的突出。
5. 操作及時反饋,避免用戶誤操作
用戶在操作過程中應該時刻獲取響應和提示,用來驗證或警告用戶的操作正確性。這樣能夠讓用戶獲知系統運行情況。
在智能手表中,誤操作也會經常出現,為了避免多次發生,需要在發生的過程中及時提示用戶,甚至在用戶操作后能夠及時止損,返回上一步繼續進行操作而不是重新開始,避免任務中斷而需要重新開始的情況。
在空間布局上,將界面內容的最重要的地方展現給用戶,最大化地減少冗余信息的干擾。
在界面布局方面,整齊的文字排列,合適大小的圖片,層級有致的風格對于用戶的操作更為有利。
沿襲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設計風格,拋去過多的裝飾和色彩,用一種色彩作為主色調,最多附以一種副色調,顏色通過飽和度的變化從而配合一套完整的用色方案。
6. 品牌的價值體現超越了物質層面
情感的增值是基于產品體驗的基礎上長期積累起來的。
優秀的智能手表界面,承載著用戶體驗的方方面面,具有優良的視覺風格、完善的交互體系、清晰的邏輯框架、明確的信息展示,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當基礎需求達到一定程度后,就會上升到情感和依賴需求,也就是從產品體驗上升為品牌體驗,即情感增值。
參考文章
-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1520405
- https://www.uisdc.com/5-apple-watch-design-principle
- https://www.uisdc.com/watchos-app-design
-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dbname=CMFD201801&filename=1017074921.nh&uniplatform=NZKPT&v=F36ESLaCUAeqAjYgbaDE4oXU_ep-NJ80RGDFKlbg7VqlWjZlD0NVPk7r7aFe5R8b
- https://developer.android.google.cn/training/wearables/design/typography
- https://www.apple.com.cn/watch/
本文由郝小七指導。
本文由@pop泡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跟諾基亞第二代的功能差不多
其實現在感覺大家對手表的需求沒有之前大了,因為手機其實已經可以滿足日常需求了
智能手表對于我們現在的生活來說都是平常的事了,在運動、開會這樣的時候也很方便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佩戴的智能手表的背后設計還有這么大的學問。
這玩意界面就跟十幾年前的手Q空間一樣 【日志】【說說】【搶車位】啥的
將智能手表智能手機化,方便攜帶,該有的功能也能很好地上手使用。
想請教“產品會依靠用戶操作后的反饋來決定用戶的體驗感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戶的行為會決定用戶體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