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的設計在行動 – 復用操作欄
[核心提示] 我想讀者們應該對 Google+ Android 客戶端都不陌生吧。這次我就以 Google+ 個人資料頁面作為范例,展示一下 Multiplexed Action Bar 的一般用法。
我想讀者們應該對 Google+ Android 客戶端都不陌生吧。這個應用算是一個非常中規中矩的 Android 展示應用。這次我就以 Google+ 個人資料頁面作為范例,展示一下 Multiplexed Action Bar 的一般用法。關于 Multiplexed Action Bar,即復合式 Action Bar,可以參看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這是 Google+ 原先的模樣。非常標準的 Action Bar,非常標準的 Image View,下面是頭像、名字、圈子、最簡單的一些信息,然后是 Sticky Header Fixed Tabs。在用戶向下卷動這個列表之后,Fixed Tabs 會和 Action Bar 一起停留在頂部。
在早些時候,Google+ 上的用戶 Greg Hesp 對 Google+ 進行了一番 Redesign。但是他的重設計并沒有很好的利用到 Android 4.4 提供的 Translucent Bar,很多地方的度量不夠嚴謹,而且變更也僅僅是停留在了表面。于是我打算自己做一個重設計。
在還沒經過仔細思考的情況下,我就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嘗試,我做的改動主要有:
套用了 Android 4.4 的 Translucent Bar;
采用 Multiplexed Action Bar 把 ?Action Bar,Cover Page 和 Fixed Tabs 整合在一起;
Fixed Tabs 文字的顏色在激活時是白色,未激活的話是 #eeeeee,并且有 1dp drop shadow 作為背景防護;
在卷動之后的狀態下,cover photo 會變暗 50% 以免白色圖片影響文字閱讀;
去掉了圈子和簡要信息,我認為這兩個東西只要在 About Tab 里顯示就足夠了。
這兩張圖發到社區之后,反響平平。+Oscar Mark?認為我應該把 Hangout 按鈕放在頭像旁邊。于是我做了另一個嘗試。
我做的改動:
把圈子加了回來,放在頭像左側;
把 Hangout 按鈕移動到頭像右側;
將底部 Nav Bar 換成透明的;
規范 Fixed Tabs 欄的高度 (48dp)。
等等,似乎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那個 typo 請無視)… 按照 Oscar Mark 的想法,圈子按鈕和 Hangout 按鈕應該要移動到 Action Bar 上,但是頭像要移到 App Icon 的位置… 很不妙啊這個動畫。于是我又打開了 Photoshop。
嗯,這樣看起來就好多了,至少不會出現“交叉”的動畫效果了。我做的改動:
把頭像移到左側三分線處;
把兩個按鈕移到頭像右側;
增大按鈕的字體,加入 1dp drop shadow 作為背景防護;
在卷動之后,Hangout 和圈子按鈕會并入 Action Bar。
到這一步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差不多了。但是在 Play Newsstand 里面,Fixed Tabs 是沒有分割線的。另外,+Hugo BALLESTER?覺得,Hangout 按鈕和圈子按鈕應該直接用白色的。于是…
只剩下一些小細節的調整了?(迷之聲:而且你終于修復了 typo,妹得大喜):
圖標的顏色改成標準 Android 樣式,#ffffff,80% 不透明:
把 Action Bar 上圖標的大小統一:
去掉了 Tabs 之間的分割線。
做到這里,基本上就可以算是完成了。上對比圖:
明顯可以注意到,原先的個人資料頁下,完全沒法看到一篇帖子/任何個人資料,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腦殘的設計。重設計之后,至少可以看到第一篇帖子的大部分了。
卷動之后的狀態下,新設計的資料頁的 Action Bar 可以實現更多功能,當用戶向上卷動列表的時候也不會被時不時彈出來的 Hangout 大黑條給煩到。
另外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仔細觀察 Up 被按下時的高亮區域和 Tabs 的 overscroll 特效高亮區域,你會發現,這個 84 dp 高的 Multiplexed Action Bar (收起狀態) 中間有一小片區域 (12dp) 是 Action Bar 和 Tabs 共用的。但有趣兒的地方是,當你在這”公用區”點擊時觸發的操作是 Up 而不是切換 Tabs。也就是說,在邏輯上,Action Bar 依然是覆蓋在 Tabs 上的 —— 你可以把 Action Bar 看成是一個完全透明的覆蓋層。
既然 Action Bar 是一個透明的覆蓋層,我們就可以放心的往它下面塞圖片了。比如我在上面的重設計中,把頭像放到了 Action Bar 下面。
還有一句不得不提的話:任何設計樣式都不是萬能的,有其適用與不適用的地方。千萬不要為了設計而設計,在不該套用 Multiplexed Action Bar 的地方套用它。
另外,我毫不懷疑 Google 能拿出更好的設計來打我的臉,所以歡迎打臉~
轉自:極客公園
我覺得樓主改版的更好喲,光從視覺感受上就比google+好,且也充分利用了action bar喲,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