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3個方法,讓你像用戶體驗設計師一樣思考
只要保持好奇心、同理心,熱衷于研究身邊的世界,像用戶體驗設計師一樣思考,其實很容易。
培養探索未知的心態
(持續)學習用戶體驗是最需要技巧的事情。因為這不是標準教育中的某個正式課題。
它總是以某種神秘不可預測面貌示人,直到你在設計、研發、市場推廣(或者其他創意領域)中遭遇到用戶體驗的具體概念。
雖然在用戶體驗方面有一些基礎書籍,還有成百上千的博客文章,研究最具體的設計細節。但關于如何培養心態與思維過程,仍然嚴重缺乏資源。
不同于視覺設計(實踐是開拓眼界的關鍵),我們多數人都能夠思考和提出正確的問題,培養自己的用戶體驗思維。
毋庸置疑,成長為一名杰出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時間、投入和努力。但實際上,大多數基本的用戶體驗,仍然是關于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這點我們基本都能做到。
創造高質量的用戶體驗,包括了提出好的假設,然后檢驗、持續迭代(通過數據與反饋)。
提出好的假設,是用戶體驗思維、用戶體驗感覺和學習用戶體驗的基礎。
人本主義
所有的用戶體驗設計,都源于人本主義和執行這些操作的人。
請別誤會,用戶體驗其實也不僅限于人類。本文的每一章,其實也完全適用于貓貓狗狗甚至斑馬——都適用。
在下文中,我們對交互作出如下定義:
在用戶體驗中,交互可以定義為人與物之間的一切互動。
互動一詞非常重要——交互的作用是雙向的。
一切交互都需要耗費資源。無論是能量、時間或是其他什么,人們總會付出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與某物互動,他們也希望得到同等的回饋。
將耗費的資源最小化,回饋的資源最大化,就是通向杰出體驗的道路。
要理解如何優化交互,就要更多了解背后的人、事、地點、和緣由。
這些問題有助于開個好頭……
這個交互有誰參與?
深入挖掘交互背后的人的人口特征與心理變量。如果能把人們從哪來、在想什么結合起來,就能產生同理心,了解他們需要什么。
他們在操作什么物體?
物體就是指與人互動的東西。如果你在操作智能手機,那問題中說的物體就是智能手機。如果你正在開關一扇門,那么門就是物體。
人們在操作什么,那個就是我們說的物體。
他們用什么工具在操作?
談論工具時,我們指的是操作這個物體的媒介。以智能手機為例。當你(人們)使用智能手機(物體)時,你就是通過手、眼睛和耳朵(工具)在與手機交互。正確分辨出工具,對你之后工作有所幫助。
操作發生在什么地方?
是發生在家里、咖啡館、還是大街上?環境溫暖還是寒冷,或者適中?是在安全放松的環境下,還是在危險中?
交互為什么發生在這里地方?
人們執行這個操作的動機是什么?他們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希望達成什么樣的效果?
這個操作對他們有何幫助?
人們為什么會反復進行這個操作?他們會從中得到什么回報?這個操作讓他們收獲什么,如何向別人描述這個操作?
要知道,如果忽略了以上任何一項,人們絕不會在毫無價值的事物上投入時間精力。
人們操作物體,是為了創造更好的自己,即便這個行為似乎對他們不利(例如減肥期間吃快餐食品)。對這個人而言,負面的行為仍然從本質上被認為是有價值的,這就是為什么必須要理解行為。
只有理解(并產生共情),才能問出更好的問題,提出更好的假設。
人本主義結合工程學
當你開始提出正確的問題,并把答案放在一起研究,這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用戶體驗的設計部分了。
設計包含了對交互實用性的理解,還有它對于體驗的影響。
上文中,我們提到了工具,還有它如何作為人與物體之間的操作媒介。用戶體驗的核心組成之一,就是理解工具的優劣與局限。
我們再次用智能手機(物體)和手(工具)作為例子。
手
優勢
兩只手可以獨立行動。它們每天、每次都在分別執行不同任務。手還可以承受一定的重量,并持續一定的時間。多數手都有5只手指,可以繪制形狀和手勢。
劣勢
手的大小會隨基因和其他外部因素變化,例如人口統計因素。手也容易犯錯,并且它的表現受制于溫度。太熱會打滑,太冷會僵硬。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手也會變虛弱,要忍受關節疲勞和關節炎。
局限
像身體的每個部分一樣,手也會疲勞和受傷。在某些情況下,手部會在數天內、數周內受損,甚至是永久性受損。手(和手指)的移動范圍和APM(每分鐘操作)有限。只能伸展一定長度,在一定時間內只能完成一定量的動作。
了解了所用工具的能力,就可以提出更深入更有趣的問題。例如下面這些:
- 操作物體時,工具是什么樣的?
- 工具的使用有沒有對人產生約束?
- 使用工具會不會大量耗費資源?
- 如何改進這些工具?
- 還有什么工具可以作為補充?
- 有什么工具可以替代它?
設計體驗的關鍵部分之一,就是理解交互中的工具。
理解了交互中的工具,就可以開始研究如何完善交互和物體了。
這個階段可以做兩件事情:
- 研究可能性和不可能。
- 明白資源和時間的局限。
設計體驗不只是理解人、物體和工具。它還包含了對于可能性與不可能的更深入理解,還有產生解決方案需要耗費的資源。
說起來很簡單……
X的理想解決方案是Y。
但是如果Y要耗費太長時間呢?如果Y的代價高到無法承受,以至于根本做不到呢?
Y方案可能比其他現有方案都提升了100%,但有沒有只提升了20%的方案?鑒于時間和代價,能不能使用那種方案呢?
你的個人標簽
就像所有創意類工作一樣,你創造的每一件用戶體驗設計都能代表你自己。
它里面包含了部分的你、你的知識、還有過去經驗。那就是你的個人標簽。
你對于用戶體驗世界的思考和感受非常重要,它會將你的創造物(還有你的思考)與其他區分開來。
這并不代表可以忽視真正執行操作的人。
一旦忘記了用戶,就會陷入自我參考的設計中,要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狀況。
如果為自己而設計,就無法為別人解決問題,也就無法使他們受益。
始終要讓自己站在別人的立場,而不是自己的。
盡管這對于用戶體驗而言并不容易,可以通過提出問題來評估利益與代價:
- 人們為什么要使用這個?
- 人們為什么不愿使用這個?
- 它給你什么感覺?
- 別人也有相同感覺嗎?
- 有什么其他方式?為什么?
- 如何檢驗這些假設?
記住,創新來自多樣化。
如果能理解并參與以上流程,就能讓你自己的體驗成為整個用戶體驗的一份子。
總結
像用戶體驗設計師一樣思考,其實只有這簡單的3步:
- 深入研究執行操作的人。
- 理解如何設計交互,還有它的潛在限制條件。
- 將你的獨特思維、感覺和個人個人標簽運用到作品中。
只要保持好奇心、同理心,熱衷于研究身邊的世界,像用戶體驗設計師一樣思考,其實很容易。
原文地址:uxplanet
#專欄作家#
可樂橙,微信公眾號:可樂橙(colachangree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UI/UX設計師,關注互聯網,關注科技?,F居杭州,與小伙伴們正在創業途中。或許不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至少是個快樂的設計師。
本文翻譯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感謝,讓我第一次接觸理解交互這個詞,對運營狗的思維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