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中的四大策略(三):隱藏

1 評論 4725 瀏覽 16 收藏 9 分鐘

好的交互設計,能夠引導讀者更好地在頁面上瀏覽閱讀,那么為了不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疑惑,需要權衡哪些內容可以被隱藏,作者總結分享了幾種需要注意的場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常用的功能可以進行組織或者刪除,但是如果不想改變原有的位置或者去掉原有的功能,可以考慮將之隱藏。

部分功能是一種低成本的方案。把常用或重要功能進行暴露,將不常用的功能進行隱藏。只要不讓人找很久或者很長的路徑,隱藏就是有效的。

隱藏比組織有一個好處:用戶不會因為太多的功能分散注意力。人天生充滿好奇心,多并不是一件好事。

隱藏比刪除有一個好處:并沒有拋棄該功能的價值,但是這意味著在用戶和功能之間搭建了阻礙。

因為小白用戶進入系統或者程序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速掃描,端詳界面各個區域找到合適的位置開始自己的任務。從全局到局部,目光才會聚焦。當遇到問題時,用戶都會過度關心自己遇到問題的區域,而不是找到解決問題的區域。

為了不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疑惑,我們必須權衡到底哪些內容可以被隱藏?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場景。

一、不常用但是不能少的內容

隱藏精確控制選項,但是專家用戶必須能夠讓這些選項始終保持可見。

部分客戶的特殊需求,個性設置不會經常改變,非常適合隱藏。這些內容經常放置在系統的【設置】模塊,遠離了用戶的主視角。比如在知乎上設置是否支持查看通訊錄好友、是否無圖模式等。

設置與不常用的任務有區別,設置是為了更方便用戶使用軟件,而不常用的任務則可能涉及到外界的目標。比如清除系統的存儲空間,這不是經常用但是必不可少的。

二、自定義的內容

每個產品都有主流用戶和專家用戶。一項功能會包含少數核心的供主流用戶使用的控制部件,另有一些為專家用戶準備的拓展性的精確的控制軟件。

一般來講不應該讓用戶自定義功能,但是部分主流用戶確實想自定義自己的設置去體現不一樣。不可強迫或寄希望于主流用戶使用自定義功能,不過可以為專家用戶提供。

展示通用控件隱藏精確控件是保持簡單設計的一種方式。如果主流用戶很少使用,但自身偶爾會需要的功能通常是選擇隱藏。比如在手機進行VPN或相機的參數設置。

三、自動定制的內容

現在講究千人前面和用戶喜好,部分軟件會模仿新聞軟件默認和自動展示常用的功能。比如20個應用,程序根據今日點擊數或瀏覽頻率等指標調整位置,自動顯示和隱藏某些功能。

這種方式其實并不友好,因為可能不小心點擊就會導致習慣被改變,用戶在每次進入時都需要認真查看菜單才能知道系統的功能排布,花費的時間拉長。人本身是懶惰的,原本想縮短時間但并不湊效。

可以選擇固定排版的順序,默認將某些字段進行隱藏,可以支持用戶選擇哪些字段隱藏和展示,而不是主動為它完成這件事。否則,用戶其實根本不知道哪里去找到自己想用的命令,因為這些命令是隨時會改變。

比如客服使用的工單系統,填寫一張工單有很多的字段,如果支持全部字段的篩選和展示其實沒有意義。程序會默認展示部分常用且必要的字段,其他的字段進行隱藏。

四、階段展示的內容

漸進展示是為了區分通用與精確,還有一種階段式隱藏,隨著用戶逐步深入而展示界面。這種通常的場景在游戲界面,當你完成一個關卡時,下一關的規則和操作界面會展示出來。

如果說將所有的關卡和規則全部暴露給用戶,大部分會失去好奇和趣味性。盲盒經濟的一部分大多是巧合用戶的不滿足的心智。

還有一種常見的場景是新人引導指南,會讓用戶跟隨界面進行一步步操作。這不僅降低了用戶的理解成本,也以操作故事的方式走完整個流程。

在每一步都是符合用戶心理預期的情況下,階段展示是最好的。一旦搞錯或者太復雜,用戶的心態將會是崩潰的,因為她在系統中無法得到任何的幫助與鼓勵。

五、適時出現的內容

不知道有沒有勇敢扇貝閱讀,在瀏覽英文文章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難懂的單詞。選中這個單詞,旁邊會展示對應的含義。如果再點擊就可以查看更多的含義。

其實,我們知道一個單詞在不同的場景下會有很多的解釋。如果把所有的解釋全部放到一篇文章中是不討好的事情。

盡可能隱藏需要隱藏的東西,比如過多的單詞解釋,會造成用戶錯亂的解讀。所以,當我們迫切想要解釋或者展示一些內容時,可以思考在這里真的需要嗎?

如果不是,大膽地隱藏起來。比如飛書文檔懸浮就可以看到名詞解釋,點擊百科可以看到更多的內容。

六、提示與線索

隱藏處理得好的細節或者界面會給人舒適的感覺,而不是得到冒犯。要相信,細微的線索足以提示出隱藏的功能。

保證用戶在前進的過程中能夠遇到提示,但不要擋住他們的去路,讓功能容易找得到。

本文由 @萌沐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作者是京東的產品大佬嗎,看到了京me的截圖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