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探索|重新認識UX文案
在UX設計中,很多人關注交互流程、視覺呈現,卻很少重視UX文案,要不是設計完成后再填入,要不直接讓產品經理提供文案素材。然而,UX文案真的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輔助位嗎?本文對UX文案的設計及其重要性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講到UX文案,大家可能并不陌生:一個按鈕、一個彈窗的文案填充,我們幾乎每天都要與他接觸。但即便如此,大家對他的態度通常是得過且過的:“文案嘛,有了就行,看得懂不出錯就好,沒什么值得注意的”。
確實,作為設計師,我們關注交互流程、視覺呈現,但UX文案似乎從來不是我們的首要考慮;在很多時候,文案與我們的設計流程是分裂的:要不就是設計完成后再填入,要不甚至直接讓產品經理來提供文案素材;文案撰寫,好像從來沒有被我們真正重視過。
但UX文案真的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輔助位嗎?
一、 UX文案的重要性
首先,先拋結論,UX文案并不是無足輕重,相反的,它是好的產品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興應用場景的涌現,它對于產品體驗的重要性正直線拉升。
在我們還將UX文案看作一個可有可無的流程時,一些先進的企業就有遠見的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早在2017年的I/O谷歌年度開發者大會上,三位職業UX文案作家就向我們展示了UX文案如何切實地為谷歌帶來了產品數據的提升:
在用戶在搜索”酒店“相關內容時,谷歌將直白的文案 “預定房間” 改為了更貼合用戶心智的 “查看房源情況”;這一小小的改動,帶來了17%點擊量提升。
隨著UX文案的價值不斷的被發掘,在海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團隊將UX文案寫作作為一個細分的的獨立專業來看待。例如,在國際最大的旅游電子商務公司之一Booking.com,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增加了40名UX文案崗位,達到了每5或6個設計師中就有一個UX文案設計師的夸張比例。
二、 重新認識UX文案
面對海外對于UX文案的重視度激增場面,我們心中可能不免疑惑:“不還是為頁面配文而已嗎?平常不起眼的工作,怎么現在就好像突然變特殊了呢?”。
存在這樣的誤解,是因為我們對UX文案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始終認為它僅僅是一個輔助位,最多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影響核心用戶體驗的好壞。
而實際上,與我們印象中的邊緣形象不同,UX文案(UX Writing),也叫內容設計(Content Design),所涉及的知識橫跨體驗設計、內容策略、用戶調研,是一個多元的、完整的設計學科;旨在基于同理心與專業溝通技巧,通過合適的文字信息,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為用戶提供愉悅的體驗,遠不只是“為按鈕填詞”這么簡單。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UX文案的覆蓋范圍、呈現方式以及工作流程等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站在設計師的角度,我們希望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介紹UX文案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來幫助大家消除對UX文案的刻板印象,重新認識它在我們設計中扮演的角色,并學會運用它為用戶呈現出更加優秀的產品體驗。
1. 從「文字」到「語言」
首先,如今的UX文案有著比之前更廣闊的范疇:過去關于文字,如今關于語言。
以前,我們講到UX文案,指代的可能只包含APP里的標題、按鈕等靜態文字;但如今,隨著智能家居、智能車機等新興領域對于語音交互能力展現出的強需求,以及類似喜馬拉雅等播客產品的持續火熱,UX文案已經慢慢跳出了文字的范圍,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想象一下,當你結束疲憊的一天回到家時,你的智能家居助手應該以怎樣的語氣向你問好?應該使用什么措辭能最精準地得知你的意圖?這些動態的、無實體的語音內容,也逐漸成為UX寫作要關注的重點內容。
簡單說,如今所有用戶和產品產生交流的場景,都可以劃分于UX寫作的范疇。得益于科技的發展,UX寫作逐漸地更接近了自己最終的目標,慢慢跳出了靜態頁面的框架,得以真正的與用戶產生有意義的、愉悅的語言的交流。
2. 從「填充頁面」到「主導頁面」
其次,UX文案與過去最顯著的不同之一是:不再僅是為頁面填充文本,更多的是根據信息主導頁面。
以下面一個常見的對話框為例,僅有一個小小的對話框來承載超額的信息;如果根據之前的“填充頁面”的觀念,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根據行文規范刪減、重新排列文字,試圖把過量的內容塞進小小的容器。
這樣得到的結果在視覺上看起來可讀了一些,但似乎也不盡人意。
這就是典型的機械性的填充頁面,信息的展現完全受制于已給頁面的結構,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更好傳遞信息的初衷。
如果我們調轉思路,試著真正從傳遞信息本身出發,就能很明顯的發現,原來的對話框最大的問題不是文字長短,而是信息過載—強迫用戶在有限的空間里一次性確認兩類信息:更改時間和通知參會人。而在我們上面的方案里,這個問題并沒有被解決。
當我們真正開始用信息主導頁面,應該做的是將一頁多個問題拆分為每頁一個問題,分步響應用戶,對冗雜的信息進行分解,以真正創造清晰有效的對話。
如果體驗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通常需要改進的是整個設計,而不單單是文字。我們需要逐漸去理解的是,頁面在根本上是信息傳達的媒介,一昧的修改文本來適應頁面,反而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3. 從「單純可用性」到「體現品牌聲音」
目前,UX文案通常僅需要保證基本的功能可用性;即使是已經有文案規范的團隊,更多的也是將其作為輔助位,保證文案“有一致性,不出錯”即可;對于品牌形象、差異化的訴求則基本一筆帶過。
相較于UX文案,大家習慣用Icon的質感、品牌色的搭配等視覺的呈現去傳遞品牌聲音,因為這樣的效果簡單直觀,是可以直接被“看得見”的,這點無可厚非。
但隨著語音交互的興起,以及近年來轟轟烈烈的品牌去色化趨勢,單純的利用純視覺的呈現來塑造品牌形象變得沒那么萬能了,與此同時,UX文案對于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也逐漸被發掘;我們發現,在很多時候,一句措辭得體的語音信息,或者是一句抓人眼球的標語(Slogan),就足以彌補視覺上品牌呈現的缺憾,甚至更能與用戶產生共鳴。
這就需要UX文案在保證基本的可用性的基礎上,更要考慮什么才是真正適合自己品牌的聲音。
例如Google Earth 過去的一句經典的標語:“Hello, Earth”,這句標語完美的契合了Google Earth的品牌形象,它簡潔正向,并且和產品名稱之間有巧妙的雙關,即代表了產品本身,也暗示了Google Earth帶領用戶去探索世界的功能定位。
仔細觀察蘋果、谷歌的產品,你就會發現從他們的UX文案除了保證了基本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外,偶爾會隱藏一些小巧思,這些小巧思與他們的品牌形象相互呼應,能讓用戶在產品使用中潛移默化地對其品牌形象、產品價值觀形成認知,而這樣與產品體驗本身結合的認知構成往往更加堅固,比傳統的廣告宣傳更容易讓人信服與認可。
三、 怎樣做得更好,一些實用小tips
隨著UX文案越來越廣闊的范疇,我們過去熟悉的工作方法已經并不完全匹配如今UX文案的目標了;因為它包括的已經不僅是單純的文字內容,更多的還有文案之間的層級結構、什么時候出現這段文字,以及這段文案向用戶傳遞了什么情感等等,這已經超出簡單的行文規則所涵蓋的了。
那么,我們怎么才能真的做好UX文案呢?
我們根據以往的項目經驗,總結出了除了通用行文規則之外,三個在關鍵節點上可以做到的幾件小事,希望幫助大家能找到真正適合、高效的設計方法,并打造出優秀的UX文案。
1. 流程——更早地加入
首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在流程上,永遠要盡早的考慮文案問題。
我們過去熟悉的設計步驟是:“先把產品設計好,將有文字的地方空出,最后再填充?!?/p>
這樣帶來的問題是:關鍵的體驗問題直到最后期才會被注意到,留給UX文案的發揮空間十分有限,能做的只是為糟糕的體驗貼上掩飾的創可貼,并不能真正避免糟糕體驗為用戶帶來的傷害。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UX文案不僅僅是填充文字,它的核心是在產品與用戶之間創造合適、愉悅的對話,所涵蓋的內容幾乎橫跨產品體驗的每個流程。
因此,要想真正締造好的UX文案,永遠要盡早地參與到設計流程中,這樣才能真正的找出體驗的問題,并最大限度的發掘UX文案究竟可以為此做些什么,創造與用戶真正有效的交流。
2. 方法——模擬真實的對話
其次,在我們著手輸出UX文案時,請盡量在腦海中模擬真實的對話場景。
這個方法來自于最近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22)上,蘋果設計團隊向大家分享的UX寫作方法框架:“PACE”:Purpose(目的)、Anticipation(預判)、Context(環境)、Empathy(共情)。
其中,在Anticipation(預判)里提到了 “將UX文案想象成一種對話” 的概念,意思是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應該把頁面上的文字看作一個與用戶的對話,而不只是一個靜態的短語;這樣能更好的幫助我們預判用戶的訴求。
想象在這樣的場景:當你的用戶在周末的晚上打開手機,開始調節明早起床的鬧鐘時間;你會怎么設計這里的UX文案呢?
使用流程似乎很簡單:打開鬧鐘app,調節明早鬧鐘時間,確認設置完成。
上述的交互沒有問題,用戶可以清晰的完成設置。但如果考慮到上面提到的 “想象成一種對話”,那這個流程就還有可改進的地方。
因為在一段有效的對話中,交流應該是有來有往的:其中的角色應該有時在聆聽,有時在發言;而不應該僅僅一方是單方面的輸出(在上述的場景里,僅僅是用戶一股腦的對鬧鐘app進行信息輸出,鬧鐘app只是單純的服從命令,這不是一個正常對話的模式)。
讓我們想象是自己在跟用戶在交流,就能很容易地發現用戶想傳遞的底層信息并不是 “我要調鬧鐘了 ”,而是 “好不容易到周末了,我明天要多睡一會”,能解讀到這一層話外音,我們就成功利用“對話”預判了用戶的目的。
打開ios的起床鬧鐘試一下,你會發現它比我們的基礎流程多了一個貼心的詢問 :“你要將此更改應用到這個定時中的所有周末嗎?”;在這里,蘋果實際上做了兩層預判,第一層是預判絕大多數人的周末和工作日起床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將復用的范圍限定在了周末;第二層預判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能確認明天的起床時間,所以主選項是“僅更改下個鬧鐘”。
簡單的一個改動,就把機械性服從命令的程序,變為一個有智慧、思想的助手。如果我們在每次輸出文案時,都能試著想象真實的對話并剖析,可能就能逐漸把一個“可用的產品“變成“貼心的朋友”,真正地走進用戶的內心。
3. 驗證——大聲地念出來!
最后,如果你還是覺得心里沒譜,不確定是否輸出了合適的文案,有一條被蘋果和谷歌共同推薦的驗證方法,簡單粗暴但有效,那就是 “大聲將你的文案念出來”。
就像我們剛剛反復強調的,UX寫作其實就是與用戶創造有效的交談,那么最簡單的驗證方法就是真正說出來,將它真正變成一段對話,然后再去聆聽,最直觀的感受到你的語言聽起來是否自然不生硬?是否有一些不易察覺的重復或語法錯誤等等?
大聲地將你的文案念出來,如果能使你自己信服,相信也能使你的用戶信服。
四、結語
最后,讀到這里,相信你已經對于UX文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并對如何做好它有了基本的概念。其實在日常工作中,每個產品對于UX文案的要求可能不盡相同,但重要的是作為設計師,我們能意識到他逐漸攀升的重要性并真正對他加以關注。引用蘋果開發者大會上的一句話:UX寫作其實就是始于對屏幕另一側用戶的好奇心,并真正懷著尊重和理解與其交流。只要能意識到這一點,相信大家都能呈現出真正有效的、令人愉悅的UX文案。
參考文獻:
【1】《Material’s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Intro to UX Writing》by Alex Hays:https://codelabs.developers.google.com/codelabs/material-communication-guidance#0
【2】《What Does a UX Writer Actually Do?》by Yuval Keshtcher: https://careerfoundry.com/en/blog/ux-design/ux-writing-what-does-a-ux-writer-actually-do/
【3】《What is UX writing?》by Bobbie Wood: https://uxcontent.com/what-is-ux-writing/
【4】 Google I/O 2017《How Words Can Make Your Product Stand Ou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IGfwUt53nI&t=1163s
【5】Apple WWDC 2022《Writing for interfac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YJq0V1I_k&t=505s
【6】Figma Config 2022《Working with UX Writers in Fig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pwOzPU1zY&t=535s
來源公眾號:騰訊ISUX(ID:tencent_isux),騰訊ISUX用戶體驗與設計部。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騰訊ISUX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關于使用人工智能的文章怎么無了
會議時間更改那個有沒有可能還是設計成一個彈窗,上面的文案不變,下面的文案改成“是否通知36位參會人員”,然后前面顯示一個復選框,勾選就通知,未勾選就不通知。默認勾選。而且這個彈窗之后還有一個參會人員視角的文案才算閉環,比如:待您參加的【每周設計例會】會議時間變更為12月16日 上午11:00。如果還要做得精細點,參會人員是否已讀或者手動確認已讀的反饋修改人是可以看到的。比如:已送達36位參會人員,已讀30位,未讀6位。至于提醒方式,比如短信提醒,站內提醒,APP的彈窗提醒。就一個修改功能,要往細了做,也是挺多細節要考慮的。
想法一樣,剛看完就感覺兩次彈窗對于多次使用的用戶來說是個更繁瑣的步驟。
我也是這樣想的,這種方式更清晰
省流:UX寫作其實就是始于對屏幕另一側用戶的好奇心,并真正懷著尊重和理解與其交流。只要能意識到這一點,相信大家都能呈現出真正有效的、令人愉悅的UX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