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繞不開的兩類評審會,進階必看

1 評論 3361 瀏覽 16 收藏 13 分鐘

對于設計師來說,有沒有必要參加需求評審會?這篇文章將從設計師的角度出發,講解需求評審會和設計評審會兩場會的重要性,融入需求、主導設計,是經常提到卻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推薦對交互設計、互聯網產品設計感興趣的童鞋閱讀。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早些年總能聽到類似這樣的話,這是很多團隊很多企業以前的一種工作模式,在高速增長的年代,“速度為王、快速驗證”幾乎也成了發展的金科玉律,而論證后再行動的做法顯得行動過于遲緩而常常被人鄙夷。最近幾年隨著增長放緩,之前很多被掩蓋的問題逐步被暴露,大家都不約而同的開啟了“緊日子”模式。

“聚焦核心業務,減少試錯”成了當下研發的主旋律。評審作為一種能有效減少犯錯的機制,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團隊、企業開始重視,評審機制在企業中有不同的體現形式:比如大家熟知的OKR共建共曬,通過團隊之間對目標的相互討論以達到目標的嚴謹以及目標的相互對齊。再比如我們的項目研發中有各種評審和測試等也是評審機制的體現。

然而對于設計師來說,有兩個評審是至關重要,那就是需求評審和設計評審。這兩個評審是我們經常都能提到但也是我們經常容易忽視的兩個會議,在這里強烈建議將這兩個會議納入到自己的工作流程中來。

設計師繞不開的兩會,進階必看

01 積極融入需求評審

也許大家在工作中會遇到此類需求:

  • “我們最近要做個新功能,你照著競品來就行”
  • “我們這里有個原型圖,你幫我們美化美化就行”

這類需求我們要認真去識別,到底是因為時間緊還是因為需求方沒有清晰目標和規劃。這類需求往往充滿了很多不確定因素,表面上是把發揮空間留給設計師,實則是把很多不確定因素留給設計師,其實需求作為整個項目的源頭至關重要,很容易出現“一步錯,步步錯”的災難,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需求評審。

通過需求評審我們能盡早發現問題,糾正不足,提前填坑,避免后續各個環節反復填坑甚至是項目死掉的風險。除此之外,需求評審也是團隊非常好的溝通方式,能通過評審消除一些模糊的需求,另外設計師也可以從設計視角或者用戶視角去審視需求,幫助項目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關于需求評審這里有幾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可以試著回答下:)

  • 需求方開需求評審會邀請你了嗎?
  • 邀請你的需求評審會你參加了嗎?
  • 你參加需求評審發言了嗎?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很多時候需求方與設計師會達成一種默契,雙方都默認為:需求評審與設計師關系不大,需求方會認為相關會議可不邀請設計師,認為設計師出好圖即可,設計師也認為需求評審會可不參加,需求評審那是產品經理的事自己只管把圖做漂亮即可,久而久之雙方便達成了這種默契。

長此以往設計師逐漸丟掉了話語權與影響力,進一步戴實了“工具人”的帽子,再從公司角度來說,產品體驗無法得到保障從而造成用戶口碑下降甚至用戶流失等嚴重后果。綜上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積極的、主動的融入到需求評審中去:

  1. 積極與需求方建立更好的合作關系,比如可以將對接流程、評審流程、排期以及后續交付流程等做對齊。
  2. 學會正確的參加到需求評審中去,避免被動式的參會,我們可以帶著問題參與到需求評審會中去,可以提前要一份需求文檔,了解清楚需求背景、目標,甚至找一些競品的資料讓自己快速融入業務,這樣能有效避免別人說什么聽不懂的情況以及大家有個對等的溝通,千萬不要一臉懵的去參加一個需求評審會。
  3. 尊重事實積極溝通,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討論,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踴躍發言但不能強詞奪理。

我們常說“做美的設計容易,做好的設計很難”,其實這里難就難在很多時候設計師容易只把關注點放在美上,而忽略了什么樣的設計才是對的。工作中會遇到一些設計師,他們有很好的美術功底,他們能把一些作品細節的刻畫得非常精美,但是非??上?,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產出很難被認可,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需求理解不夠透。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做不好設計,而是對項目、業務的理解還不夠。深度參與到需求評審中是一種高效了解業務的手段,可以了解到相關背景、目標、受眾人群、競品信息等,有了這些信息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找準設計方向,所以在這里建議做設計前至少拿出30%甚至更多的精力去了解需求。

02 積極主導設計評審

我在面試中經常會問到一個問題就是“你的設計稿是怎么敲定的?”,遇到很多同學基本上回答得都非常坦誠且直白,基本上是說“設計稿是由需求方或者老板敲定的”。不可否認我們很多時候的設計方案的確是這么敲定的,但是這個問題背后其實更多的是希望能聽到這些信息,比如:

  1. 設計師是如何對待自己產出?
  2. 設計師是如何推動設計方案的?
  3. 設計師是否為方案多做了一些思考?
  4. 設計師是如何做設計決策的,是否有一些自己的判斷方法與判斷標準?

我們在工作中可能會因為工作習慣或者是合作等其它原因,容易陷入到消滅需求中的陷阱中來——即需求來了趕緊想辦法消滅掉,產出設計稿后恨不得立馬交付,出完設計稿不做檢查就往群里一扔,希望能快速的得到對方的確認,甚至還有一些設計師為了快速交付可以跟需求方搞好關系,“偷摸”的與需求方達成一致。

長此以往會陷入到接需求消滅需求的陷阱中,不問結果,不問原因,不愿意討論,容不得質疑,暴躁與爭吵是常態。然而這些做法往往是在無形中損害個人甚至團隊的影響力。

你以為交付的是設計稿,實際上交付的是你個人品牌,作為設計師我們應該重視每一次輸出。

1. 自我審查讓你從容自信

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在對待作品上一定是嚴謹的,不會輕易將一些低級錯誤暴露出來,建立良好的自我審查的習慣能幫助我們避免這些問題。還是拿面試舉例,如果一個設計師的作品集里能被看到多個低級錯誤,面試官通常會覺得這個設計師的基本素養出了問題,不管這個設計師的履歷有多好,總會讓人心中充滿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細節中有魔鬼,什么是細節,什么是魔鬼,相信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更有體會。我們常說要重視細節,但是能真正將細節關注到的人并不多,良好的自我審查習慣是幫助我們真正深入到細節的一種有效手段。

所以設計師需要建立一個自我審查表(規范、排版、文案語義、交互、一致性、場景、轉場、亮點等等),在設計輸出前請仔細審查。自我審查也許會花費你更多的時間精力,讓你在各種選擇中不斷糾結,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經過檢查以及深入思考會讓你的設計變得更有說服力,同時也能讓你更加從容自信。

2. 公開評審既是亮相也是提升的重要手段

對于設計師而言,這是一次亮相的好機會,設計方案經過前面的精心打磨,是時候把方案呈現到更大的舞臺上來了,在這個舞臺上有你的合作方、設計專家、還可能有你的Leader、甚至可能還有老板,所以我們需要把設計思路以及一些亮點、注意事項盡可能的傳達清楚明白。

優秀的設計師往往會善于抓住亮的機會,不斷積累個人影響力。但這里一定要注意,設計評審的本質不是為了亮相,而是為了提升質量。

千萬不要為了推銷自己的設計方案而完全聽不進去意見和建議,我們很容易帶著偏見去開一些問題,總認為自己是站在用戶角度看問題,容易將一些錯誤合理化,評審會不是為了強迫他人對自己的認同,而是有理有據的讓人信服,我們要保持開放、謙遜、客觀的心態去主導設計評審,借助大家的力量讓方案盡善盡美,也讓自我在評審中不斷提升。

03 結語

評審是為了減少犯錯、是為了節省資源、是為了提升效率與質量,也是我們常提的“降本提效”的一種很好的手段,然而團隊、企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氣質,一種文化,讓團隊里的每個人對一件事的理解都有著高度統一的認知,在無形中閃耀著他的價值,例如:騰訊“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萬科“客戶至上”。

評審文化背后更多是一種極致文化、開放文化的體現,想要形成這樣的文化并不容易,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甚至是多方體制的聯動,不過設計師作為一個有追求的群體,天然就有追求極致的基因,我們可以去嘗試著去營造一種氛圍,一種開放、積極、嚴謹的氛圍,然后逐步去影響你身邊的人,逐步形成一種團隊文化甚至是企業文化。

作者:58UXD

來源公眾號:58UXD(ID:i58UXD),58UXD,全稱58同城用戶體驗設計中心。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58UXD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其實很多小公司只有一個設計師,沒有評審會,每次做東西都是老板的一句話,或者甲方的一句話,請問針對這個情況該怎么辦?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