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加載:嘗試分析這種自動加載的交互方式

2 評論 9947 瀏覽 55 收藏 7 分鐘

網站運營者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閱讀量,用戶停留時間。而大部分用戶一般是比較迷茫的,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讀什么。

我們在瀏覽一些以內容為導向的網站(比如一些UGC閱讀類和新聞類網站)時,最頻繁的操作就是:瀏覽文章列表然后點擊閱讀某一篇文章,閱讀完畢后再切換到列表,選擇自己要瀏覽的下一篇文章。但是我在使用品玩這個網站的時候,我發現閱讀某一篇文章完畢后可以自動加載另一篇文章,然后用戶只需要一直的滾動滾輪就可以進行下一篇文章的瀏覽。對于這兩種不同的交互方式,我想來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對比一下兩者的優劣勢:

傳統交互方式:

閱讀完某一篇文章后,關閉該標簽頁面,然后瀏覽文章目錄,再點開下一篇文章。

這種交互方式較為普遍,所以其優勢也顯而易見:用戶接受程度較高,用戶習慣較為成熟,不需要任何學習成本就可以進行操作。用戶自己把控較高,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安排進行閱讀。

但是它有下列的幾個劣勢:

  1. 用戶操作步驟較多:用戶執行關閉頁面、瀏覽目錄、打開新的頁面這樣3步操作。
  2. 用戶停留時間較短:當用戶帶有目的性的點開某一篇文章的時候,如果讀完文章后已經解決了自己的需求,用戶可能就會關閉該網站或者app,從而無法增加用戶使用時間。
  3. 如果在網絡不好的情況下,從整個體驗上較為緩慢,需要等待網絡加載時間。

預加載下一篇文章的交互方式:

當用戶閱讀某一篇文章的時候,滑動滾輪自動加載出另一篇文章的標題和內容。

其針對不事先預加載的模式有以下的優勢:

  1. 當用戶閱讀完某一篇文章的時候,滾輪滑到底端已經預加載出下面一篇文章。這樣的交互方式完整流暢,從體驗上來講沒有停頓性。提高了用戶體驗。
  2. 假如用戶是抱有目的性的操作,當閱讀完這篇文章后很自然的加載出另一篇文章,如果這篇文章用戶剛好有所興趣,那可以繼續讀下去,這樣可以增加用戶的停留時間;如果用戶是沒有目的性的隨意瀏覽,那這樣的操作方式則會更加貼合用戶的操作目的。
  3. 這樣的閱讀其實相當于一個變形的timeline形式,在其他的軟件等已經有培養了一部分的用戶習慣,所以用戶也比較容易接受。

但是它也有自己的缺點:

首先是這樣的交互方式有種強迫用戶閱讀的感覺,如果文章內容有不適合或者用戶自身就對其他文章不感興趣,則會引起用戶的反感。

其次,雖然用戶沒有手動跳轉頁面進行操作,但是其本質還是URL的一個跳轉改變,相當于替用戶做了決定,如果是自主性比較高的用戶,會有得不償失的效果。

前一段時間知乎上面曾有過這樣的交互方式,但是后來改為了左右滑動切換答案。其原因是我覺得是用戶在閱讀答案的時候,是帶有目的性的,明確目標為解決關于該問題的困惑或者增加關于此類的知識,而當我已經明確認為了這條答案對我無益的時候,我卻還要翻到最后才能瀏覽下一條答案,所以左右滑動切換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從業務需求、用戶需求、用戶體驗路徑這三個方面分析此交互方式

業務需求:在此種交互方式的情景下,業務目標和業務目的都比較明確。即提高網站的UV,曝光率,吸引更多的用戶瀏覽,提高網站的品牌價值。

用戶需求:首先這種情景下的目標用戶為對網站提供的內容感興趣的一些人,其場景主要為在碎片化時間的瀏覽以及用戶專門在該網站找到某一篇特定的文章進行瀏覽查看。行為就是進行不同的文章瀏覽,體驗目標是獲取知識,開豁視野。

用戶體驗路徑:針對第一種情況,用戶的整體路徑為①打開網站②找到某一篇感興趣的文章③閱讀瀏覽④閱讀完畢,開始瀏覽下一篇文章。針對第二種情況,用戶體驗路徑可能就比較單一了,只有打開網站,找到文章(如果用戶是從某個鏈接打開文章,則這個步驟都沒有,而現實體驗中這種情況還較為普遍)然后閱讀完畢關閉網站。

總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網站運營者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閱讀量,用戶停留時間。而大部分用戶一般是比較迷茫的,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讀什么。而有些帶有目的性的用戶在閱讀完畢后可能就不會再使用網站,所以這類用戶至少從該次的使用上并不是網站所期待的目標用戶。

結合上面的分析,我覺得預加載這樣的方式在這種情境下十分的適合,容易增加用戶時間,快速打到業務目的。同時在用戶體驗上面也沒有太大的割裂感,較為完整統一,接受程度上也不會存在太大的差異。

 

本文由 @執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

    來自廣東 回復
  2. 人人有一陣子用的就是這種 然后又改回去了 ??

    來自廣東 回復